文|娛樂硬糖 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最近網(wǎng)上沖浪總感覺自己穿越了。十年前的“羊胎素?!苯y(tǒng)治抖快B,十幾年前的豆瓣女神衍生出“晚學”大舉復興。這說明什么?互聯(lián)網(wǎng)老齡化問題要引起重視??!
尤其是豆瓣象組、鵝組乃至生活類小組,到處都能看到晚學家的身影。幾年前的舊貼天天飄在首頁,新入學的晚學愛好者如饑似渴地補課。
晚學、花學、九學、明學……八卦江湖幾乎每年都會誕生新學科,而能保持旺盛生命力、時不時就復興一番的唯獨晚學(連花學都缺乏這樣的生長性)。
直接導火索當然是姜思達“野地上的采訪”。當晚晚直面網(wǎng)絡暴力,其結果是掀起更大的——我們權且也稱作網(wǎng)絡暴力。
B站DV計劃EP1《再看晚晚》
從傳播環(huán)境看,這時間趕得太巧。傳說中二輪清朗即將展開,豆瓣各小組爭相頂舊貼凈化首頁。同時“兩會”期間,加之疫情又起,娛樂圈萬馬齊喑,吃瓜群眾正嘴里淡出鳥來,總算有個瓜了。
晚學也確實經(jīng)得起細品深挖。課程跨度長達十余年,發(fā)跡于PC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初代網(wǎng)紅晚晚始終活躍在大眾視野中,伴隨我們的互聯(lián)網(wǎng)體驗從圖文到視頻、從圍觀到互動、從仰視到平視。兼有繼承早期互聯(lián)網(wǎng)風度的“晚學家”不為名利撰寫長文深度剖析。天涯遺風,唯在晚學。
在姜思達的采訪視頻中,不少彈幕認為晚晚有言之無物、腦內(nèi)空空之嫌。殊不知,唯其夠“空”,才能成為時代欲望、大眾情緒的“容器”。如果思考深邃、表達精準,那就只能做觀察者記錄者,而非被反復臨摹的模特與符號了。
腦補出的符號
當代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下,將某個人及其代表的某種現(xiàn)象稱為“某學”,帶有強烈調(diào)侃意味。早期主要用于明星,后來明星都變假人了,學術方向便轉(zhuǎn)移到網(wǎng)紅身上。
遠的不說,去年走獨立女性路線的網(wǎng)紅頻頻翻車,就催生了以網(wǎng)紅lu一絲為研究對象的“l(fā)u學”,以及“全小區(qū)人都很尊重”的總裁夫人董花花的“花學”(非《花兒與少年》的經(jīng)典花學)。但這些都不過一個月的熱鬧,只有晚學長盛不衰,甚至因勞斯萊斯事件爆出了圈。
晚學中晚晚,與現(xiàn)實的晚晚當然不是同一個人。正如包括姜思達在內(nèi)的很多人提到的,她是一個符號、一個客體。從2007年她自豆瓣發(fā)跡時,這種符號化進程就開始了。只不過那個時候,因媒介特性,這種符號化是正向的、有益于她本人的,是女神。
晚晚、南笙、張辛苑,當年的“豆瓣三女神”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不過就是顏值博主,那時卻被寄予了過多美好想象,比如文藝、比如復古、比如小清新。這是由圖文媒介時代的特性決定的。
短視頻表達要求飽滿外放,要在最短時間抓住受眾;圖文表達則充滿留白,給予受眾想象空間。人們看到海的照片,可以聯(lián)想陽光沙灘沖浪戲水、也可以聯(lián)想滄海一聲笑或滄海寄余生。而看到網(wǎng)紅的三亞度假vlog,那就真的只是度假了。
豆瓣三女神的走紅,正是得益于圖文媒介的這種“腦補”特性。2007年晚晚開始接觸豆瓣,分享自己的日常與穿搭,很快便以文藝清新的風格吸引到大量粉絲,并被冠以“文藝女神”之名。
現(xiàn)在回看,那些年網(wǎng)絡真是盛產(chǎn)“女神”。三不五時就冒出個校園女神、文藝女神或天仙妹妹。往往也只需要一張驚艷的、或者用現(xiàn)在的話說——“有氛圍感”的照片。
女神的條件是什么?美貌才華還是家世?或許這些都不是最重要,因為容易被比較、也容易被拆穿。距離才是成神的關鍵。因為距離,神的形象是模糊的,大眾靠想象構建出自己心中的神,并對它投射自我感情。
當時的人們,喜歡的是一張照片與簡短配文,然后自己腦補出來的“女神”。打個不那么恰當?shù)谋确?,PC時代的圖文網(wǎng)紅就是那個時代的玲娜貝兒,是承載大眾美好想象的容器。文藝女神晚晚、古風女神南笙與復古女神張辛苑,她們的公眾形象是由自己與大眾共同打造的。
PC時代網(wǎng)紅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物料不足。當年興盛一時的網(wǎng)站默默關停,白紙黑字的資料不存在了,只能靠網(wǎng)友口口相傳。每次資料重溫時,都有人能發(fā)現(xiàn)之前忽略的華點,并引發(fā)一輪更熱烈的討論。
拿沒完的紅樓夢、斷臂的維納斯比是越級碰瓷了,但物料缺失確實會產(chǎn)生更多挖掘與討論空間,晚學是一種腦力游戲,一種民間口述文學。在一次次的溫故知新中,晚學成長為一門??闯P碌膶W科。
配不配問題
姜思達采訪里有一個特別搞笑又有點深意的部分。姜思達提到,網(wǎng)友覺得晚晚夫妻和勞斯萊斯品牌“不配”。晚晚反問:“換你受傷嗎?!苯歼_說,“我會覺得我有點不配。但是如果合作的話,不配我也要合作?!?/p>
“配不配”問題,看起來既是晚晚言行乃至內(nèi)心糾結的根源,也是晚學常年的主線。
女主角通常有不同尋常的身世,晚晚也不例外。
1987年11月初,晚晚生于香港,后因父母工作原因回到北京,在熱愛藝術的外婆身邊長大,耳濡目染之下成長為一名不折不扣的文藝少女,并在16歲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學習。
后面的故事,網(wǎng)上的線索是這樣的:晚晚先是戀上與自己年齡差距較大的藝術家,后赴海外讀書,并與年貌相當文藝才子相戀。二人分手、晚晚回國后開始接觸豆瓣,成為豆瓣女神。2014年晚晚與富二代林翰相識相戀結婚,晚晚從文藝女神進階藝術貴婦。
按說是女性野心勃勃力爭上游的故事,中間過程縱有些不夠“獨立女性”,但畢竟這年頭鄧文迪大家都覺得也還行了。可在晚學體系下,新的負面標簽就是在不斷累積。
比如一邊說著自己喜歡小動物,一邊又身著皮草大衣;明明是別人的房子,晚晚發(fā)圖文時似暗示是自家新置辦的產(chǎn)業(yè);盜用字幕組成果在自家美術館活動中使用,被發(fā)現(xiàn)后,道歉信中又陰陽怪氣在沒有版權的情況下字幕組如何獲得內(nèi)容。
當代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友的接受度和寬容指數(shù)其實很高,只要你呈現(xiàn)出來的人設與你這個人相符、能自圓其說即可。而晚晚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導致網(wǎng)友并不相信她打造出的人設,認為她“配不上”。一旦晚晚想要證明自己“配得上”,就會慘遭晚學家們的又一次扒皮,也就是新一次晚學狂歡。
婚后沒有相夫教子,而是繼續(xù)從事藝術相關工作,甚至做起了策展人?;蛟S在晚晚看來,這是一種對外證明“我配”的方式,而晚學家們卻認為背后另有原因,因為“她就不是個努力的人,虛榮怪罷了”。
晚學家們抽絲剝繭地解讀出“林翰的家境并不如想象中闊綽”“林翰繼承不了多少財產(chǎn),真正的繼承者另有他人”“晚晚和婆婆關系不好”等分支學科,并衍生出“晚晚家到底有多少愛馬仕”這本新教材。
作為網(wǎng)紅,晚晚經(jīng)歷的故事性本就豐富。而她總想證明自己“配得上”的行為,又不斷激發(fā)晚學家們的研究熱情,晚學也就跟著蓬勃不衰了。
談論晚學時,人們在談論什么
接受姜思達采訪時,晚晚很委屈也很疑惑。她不明白為什么“那些豆瓣的小孩會這么恨我”,恨到即便小組被炸,也要尋找新的家園繼續(xù)研究晚學。
一方面,公眾人物與網(wǎng)友的對峙,最忌諱的一是“回應”、二是“捂嘴”。晚晚這邊都犯了。
有來有往才叫吵架,一方充耳不聞悶不做聲,另一方時間長了也就覺得沒意思了。但晚晚在與姜思達對談時說“我其實是個心氣兒挺高的人”。如前文所說,心氣兒高的晚晚不愿意認慫,想方設法證明“我配”,網(wǎng)友在這種虛空角力中被激發(fā)了前所未有的八卦熱情。
與名人battle,本就容易給人一種“勇士斗惡龍”的感覺,更別說自己還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團建有用”。加之這幾年縈繞在晚晚身上的、包括木木美術館意外事件的處理方式等一系列負面,幾個晚學組炸組后,流浪的晚學家反倒博得了吃瓜群眾的同情,迅速在其他組安營扎寨,提高了豆瓣小組甚至B站、小紅書的晚學濃度。
另一方面,愛恨一體兩面。作為上古網(wǎng)紅,晚晚的粉絲真情實感程度更高。因為真愛過,脫飯回踩時才更激烈。晚學家之所以對晚晚十年如一日不遺余力地解讀,其實是很多人覺得她的人生本不該如此、想從中挖掘出某些人性弱點。
“晚晚就是沒有事業(yè)心,以她當年的勁頭,要是自己搞事業(yè),未必過得比現(xiàn)在差”。這個很常見的晚學評論,有幾分怒其不爭的味道。
晚晚是有帶貨能力的。曾經(jīng)淘寶漫天遍地的“晚晚風”“晚晚同款”。但作為創(chuàng)始者,晚晚卻在別人詢問穿搭美妝相關時云淡風輕地表示,不涂高光、不用沐浴露、不穿品牌、自己織的。
直到2020年直播帶貨已經(jīng)人滿為患,晚晚才首次嘗試,銷量自然慘不忍睹,晚學家群嘲“早干嘛去了”??此脐庩柟謿猓埠匏恢倍阍谑孢m區(qū)凹女神人設,看別人賺錢了又來分帶貨的羹,即擰巴又不努力。
晚學家對晚晚丈夫林翰的長期奚落,也在無意中暴露了那種對晚晚愛恨交織的復雜情緒。
林翰不太過硬的顏值,常令人質(zhì)疑這樁婚姻是不是無關愛情。其實從晚晚幾任前任的平均長相來看,顏值好像還真不是她擇偶的第一標準,懂藝術有意思才是。
網(wǎng)友戲謔林翰長得像《武林外傳》中的李大嘴,稱他為嘴子,林翰就干脆自嘲嘴哥,甚至給自己抖音賬號命名為“藝術嘴子”,倒還挺符合晚晚的趣味。但晚晚的自我認知與大眾形象之間存在偏差,網(wǎng)友自然也不相信她與林翰之間真有愛。
B站UP主這個月-認為“晚晚特別像朋友圈那種特別勁兒的女孩,就是定位總在寶格麗的那種”。確實如此,但硬糖君想頂鍋蓋說一句:
越是像,越是恨。晚晚身上虛榮、自私、好吹牛、耍小聰明、愛偷懶取巧、能力達不到欲望等毛病,其實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我們討厭晚晚或者說討厭那些特別勁兒的女孩,多少也是因為在她們身上看到了不那么體面的自己。不然,千刁萬惡的人多得是,大家怎么懶得關注?
晚學何時才能完結?或許要等到雷宛螢終于放棄對“晚晚”的人設修正與話語權爭奪那一天,廣大晚學博士方可真正畢業(yè)。
(晚學浩瀚,文章難免疏漏,特此說明,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