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僅售29999元,蘋果秒天秒地的M1 Ultra,竟是用膠水粘出來的?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僅售29999元,蘋果秒天秒地的M1 Ultra,竟是用膠水粘出來的?

它的出現(xiàn),可能要革傳統(tǒng)臺式機命了。

文|科技每日推送

前天的蘋果春季發(fā)布會文章下面,大家都在吐槽iPhone SE3漲價問題,對于蘋果真正的「王炸」——M1 Ultra,卻沒有太多關注。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款面向生產力領域的「地表最強消費級ARM芯片」。

它的出現(xiàn),可能要革傳統(tǒng)臺式機命了。

秒天秒地的性能

去年M1 Max推出之時,我們已經為它的強悍感到震驚,萬萬沒想到,蘋果還能再進一大步。

M1 Max擁有10核CPU、32核GPU,最高內存64GB,晶體管數(shù)量達到夸張的570億。

而M1 Ultra是它的兩倍,擁有20核CPU,64核GPU,最高內存128GB,晶體管數(shù)量達到恐怖的1140億。

大家熟悉的華為麒麟9000,它的晶體管數(shù)量為153億,只有M1 Ultra的零頭。

根據(jù)蘋果給出的數(shù)據(jù),相同功耗下,M1 Ultra的多線程性能,領先隔壁16核臺式機芯片90%。

而在實現(xiàn)同樣性能時,M1 Ultra的功耗比它少了足足100W。

A15和A13之間的差距,也沒有這么大吧......蘋果雖然沒有點名,但大家都知道,說的就是英特爾最新旗艦i9-12900K。

GPU方面,M1 Ultra能效比優(yōu)勢更加明顯。

它的性能相當于搭配DDR5內存模塊的、英特爾基于Alder Lake內核的Core i5-12600K芯片,但功耗僅為其三分之一。

而相比英偉達旗艦3090顯卡,實現(xiàn)同樣性能,M1 Ultra的功耗少了200W。

對于視頻、游戲等領域的工作者來說,以后夏天工作時,終于不用開著冰箱吹機器了~

此外,M1 Ultra的統(tǒng)一內存架構也得到了升級,內存帶寬提升至800GB/s,比M1 Max高出一倍,是最新PC桌面芯片的10倍以上。

最大顯存128GB,與目前最強大PC的最大48GB顯卡相比,可支持巨大的GPU密集型工作負載。

神經網絡引擎,同樣從M1 Pro/M1 Max上的16核,升級到32核,能做到每秒22萬億次運算。

以上這些參數(shù),讓M1 Ultra最高可同時處理18條、8K ProRes 422格式的視頻。

斗宗強者恐怖如斯......看了看手頭剪4K視頻都可能卡住的電腦,我不禁留下了貧窮的眼淚。

膠水拼接出的「王炸」

「王炸」是怎么煉成的?

就在大家以為,蘋果研發(fā)出了什么顛覆性黑科技時,現(xiàn)實讓人大跌眼鏡。

蘋果就是用「膠水」,將兩塊M1 Max給「粘」在了一起,類似于曾經的雙路泰坦、四路泰坦......

不過,這個「膠水」的技術含量,還是不低的。

目前擴展性能最常見的方法,是通過主板連接兩個芯片,但這通常會增加功耗、延遲,傳輸速率也會更慢。

蘋果則是在設計M1 Max時,就預留有拼接的接口通道。兩枚M1 Max通過硅中介數(shù)據(jù)互通后,就誕生了秒天秒地的M1 Ultra。

蘋果將這種全新封裝架構,命名為UltraFusion。

它擺脫了以往通過主板連接時的性能和能效損耗,從而實現(xiàn)高達2.5TB/s的低延遲處理器互聯(lián)帶寬,是當下業(yè)界領先的多芯片互連技術帶寬的4倍以上。

此外,還讓M1 Ultra能夠作為單個芯片運行并被軟件識別,開發(fā)者無需重寫程序代碼即可利用其性能。

話說,明年蘋果會不會推出4塊M1 Max拼接的芯片......

大概率不會,因為搭載M1 Ultra的Mac Studio,相比最快的iMac,性能最高提升了3.4倍。即使面對頂配Mac Pro,性能提升幅度也達到了80%。

要知道,M1 Ultra版Mac Studio如果不算軟件費用,頂配版售價在6萬元左右,不到Mac Pro的六分之一。

同時,其寬度尺寸與Mac mini一致,就是高了點、重了點......年輕人不講武德??!

很想知道,那些花了近40萬人民幣,購置Mac Pro的大佬,現(xiàn)在是怎樣的感想。

PC市場要翻天了

一直以來,我們對于蘋果核心優(yōu)勢的認知,大都停留在「生態(tài)」上。Apple Store豐富的應用,各設備間的無感切換,iCloud無縫流轉的數(shù)據(jù)......

蘋果在硬件、在芯片方面的絕對領先,卻因20W快充、60Hz刷新率屏幕等因素,為眾人忽略。

隔壁驍龍旗艦處理器接連翻車,A系列仿生芯片卻在穩(wěn)步提升,且優(yōu)勢越來越大。

以至于蘋果可以為了5G,給iPhone SE3塞入一枚A15;為了前置攝像頭的人物居中,空間音頻,喚醒Siri等功能,將一枚A13塞入Studio Display里。

在幾年前還是空白的PC領域,也只用2年時間,就實現(xiàn)了CPU、GPU性能以及功耗領先。

至此,蘋果M1系列芯片已經擁有四種規(guī)格,不同規(guī)格所提供的性能形成了明顯梯度,借此打造出不同的產品線。

M1主要賦能中高端iPad產品,以及入門級MacBook產品;M1 Pro和M1 Max,則主攻MacBook Pro面對的高負載生產力場景。

而對于頂級生產力工具,蘋果則用M1 Ultra來鎮(zhèn)場。這一手,也代表蘋果向臺式機領域,發(fā)起了新一輪“革命”。

此前不被英特爾、英偉達、AMD放在眼里的ARM架構,已經開始了逆襲。

軟硬件深度結合,給蘋果帶來了獨一無二的體驗,這是其他所有PC廠商都做不到的。

目前,蘋果發(fā)力臺式機主要聚焦在生產力方面,非常期待庫克能對臺式機在游戲方面的應用,也關注一下。

到那時,忍受了老黃和黃牛兩年的玩家們,勢必會給庫克一個滿意的答卷。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蘋果

6.6k
  • 蘋果AI戰(zhàn)略受挫原因曝光,Siri升級或缺席WWDC 2025
  • 郭明錤:蘋果AirPods耳機可能明年才有重大更新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僅售29999元,蘋果秒天秒地的M1 Ultra,竟是用膠水粘出來的?

它的出現(xiàn),可能要革傳統(tǒng)臺式機命了。

文|科技每日推送

前天的蘋果春季發(fā)布會文章下面,大家都在吐槽iPhone SE3漲價問題,對于蘋果真正的「王炸」——M1 Ultra,卻沒有太多關注。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款面向生產力領域的「地表最強消費級ARM芯片」。

它的出現(xiàn),可能要革傳統(tǒng)臺式機命了。

秒天秒地的性能

去年M1 Max推出之時,我們已經為它的強悍感到震驚,萬萬沒想到,蘋果還能再進一大步。

M1 Max擁有10核CPU、32核GPU,最高內存64GB,晶體管數(shù)量達到夸張的570億。

而M1 Ultra是它的兩倍,擁有20核CPU,64核GPU,最高內存128GB,晶體管數(shù)量達到恐怖的1140億。

大家熟悉的華為麒麟9000,它的晶體管數(shù)量為153億,只有M1 Ultra的零頭。

根據(jù)蘋果給出的數(shù)據(jù),相同功耗下,M1 Ultra的多線程性能,領先隔壁16核臺式機芯片90%。

而在實現(xiàn)同樣性能時,M1 Ultra的功耗比它少了足足100W。

A15和A13之間的差距,也沒有這么大吧......蘋果雖然沒有點名,但大家都知道,說的就是英特爾最新旗艦i9-12900K。

GPU方面,M1 Ultra能效比優(yōu)勢更加明顯。

它的性能相當于搭配DDR5內存模塊的、英特爾基于Alder Lake內核的Core i5-12600K芯片,但功耗僅為其三分之一。

而相比英偉達旗艦3090顯卡,實現(xiàn)同樣性能,M1 Ultra的功耗少了200W。

對于視頻、游戲等領域的工作者來說,以后夏天工作時,終于不用開著冰箱吹機器了~

此外,M1 Ultra的統(tǒng)一內存架構也得到了升級,內存帶寬提升至800GB/s,比M1 Max高出一倍,是最新PC桌面芯片的10倍以上。

最大顯存128GB,與目前最強大PC的最大48GB顯卡相比,可支持巨大的GPU密集型工作負載。

神經網絡引擎,同樣從M1 Pro/M1 Max上的16核,升級到32核,能做到每秒22萬億次運算。

以上這些參數(shù),讓M1 Ultra最高可同時處理18條、8K ProRes 422格式的視頻。

斗宗強者恐怖如斯......看了看手頭剪4K視頻都可能卡住的電腦,我不禁留下了貧窮的眼淚。

膠水拼接出的「王炸」

「王炸」是怎么煉成的?

就在大家以為,蘋果研發(fā)出了什么顛覆性黑科技時,現(xiàn)實讓人大跌眼鏡。

蘋果就是用「膠水」,將兩塊M1 Max給「粘」在了一起,類似于曾經的雙路泰坦、四路泰坦......

不過,這個「膠水」的技術含量,還是不低的。

目前擴展性能最常見的方法,是通過主板連接兩個芯片,但這通常會增加功耗、延遲,傳輸速率也會更慢。

蘋果則是在設計M1 Max時,就預留有拼接的接口通道。兩枚M1 Max通過硅中介數(shù)據(jù)互通后,就誕生了秒天秒地的M1 Ultra。

蘋果將這種全新封裝架構,命名為UltraFusion。

它擺脫了以往通過主板連接時的性能和能效損耗,從而實現(xiàn)高達2.5TB/s的低延遲處理器互聯(lián)帶寬,是當下業(yè)界領先的多芯片互連技術帶寬的4倍以上。

此外,還讓M1 Ultra能夠作為單個芯片運行并被軟件識別,開發(fā)者無需重寫程序代碼即可利用其性能。

話說,明年蘋果會不會推出4塊M1 Max拼接的芯片......

大概率不會,因為搭載M1 Ultra的Mac Studio,相比最快的iMac,性能最高提升了3.4倍。即使面對頂配Mac Pro,性能提升幅度也達到了80%。

要知道,M1 Ultra版Mac Studio如果不算軟件費用,頂配版售價在6萬元左右,不到Mac Pro的六分之一。

同時,其寬度尺寸與Mac mini一致,就是高了點、重了點......年輕人不講武德??!

很想知道,那些花了近40萬人民幣,購置Mac Pro的大佬,現(xiàn)在是怎樣的感想。

PC市場要翻天了

一直以來,我們對于蘋果核心優(yōu)勢的認知,大都停留在「生態(tài)」上。Apple Store豐富的應用,各設備間的無感切換,iCloud無縫流轉的數(shù)據(jù)......

蘋果在硬件、在芯片方面的絕對領先,卻因20W快充、60Hz刷新率屏幕等因素,為眾人忽略。

隔壁驍龍旗艦處理器接連翻車,A系列仿生芯片卻在穩(wěn)步提升,且優(yōu)勢越來越大。

以至于蘋果可以為了5G,給iPhone SE3塞入一枚A15;為了前置攝像頭的人物居中,空間音頻,喚醒Siri等功能,將一枚A13塞入Studio Display里。

在幾年前還是空白的PC領域,也只用2年時間,就實現(xiàn)了CPU、GPU性能以及功耗領先。

至此,蘋果M1系列芯片已經擁有四種規(guī)格,不同規(guī)格所提供的性能形成了明顯梯度,借此打造出不同的產品線。

M1主要賦能中高端iPad產品,以及入門級MacBook產品;M1 Pro和M1 Max,則主攻MacBook Pro面對的高負載生產力場景。

而對于頂級生產力工具,蘋果則用M1 Ultra來鎮(zhèn)場。這一手,也代表蘋果向臺式機領域,發(fā)起了新一輪“革命”。

此前不被英特爾、英偉達、AMD放在眼里的ARM架構,已經開始了逆襲。

軟硬件深度結合,給蘋果帶來了獨一無二的體驗,這是其他所有PC廠商都做不到的。

目前,蘋果發(fā)力臺式機主要聚焦在生產力方面,非常期待庫克能對臺式機在游戲方面的應用,也關注一下。

到那時,忍受了老黃和黃牛兩年的玩家們,勢必會給庫克一個滿意的答卷。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