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全國政協(xié)委員徐景坤表示,現(xiàn)行碩士研究生招生模式錄取方式較單一,仍以唯分數(shù)論,且報考碩士研究生的考生只能選擇一所志愿學校,對考生風險極大也不公平。
徐景坤建議,將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模式改為申請審核制。設立各學科專業(yè)等級考試,由國家按照一級學科統(tǒng)一命題。以綜合成績來申請研究生,模仿博士生招生申請審核制,一名考生可申請若干所學校讀研。
碩士研究生招生改革為申請審核制,這是大方向,可扭轉當前的“應試考研”傾向,促進申請者重視本科教育,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而提高研究生生源和教育質量。
國內研究生統(tǒng)一招生,采取初試+復試的方式。引入復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考察過線考生的綜合素質和學術潛能。但由于初試成績是入圍復試的重要依據,入圍復試的比例為120%。
因此,不少考研學生在本科期間,就圍繞考研科目進行學習,有的本科院校也圍繞考研組織教學,將非考研科目教學邊緣化。這導致本科教學應試化,不但影響本科教育質量,也影響研究生生源質量。
2022年,中國考研人數(shù)達457萬,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shù)超過100萬。如何避免應試考研,同時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值得認真思考。
從國際范圍看,發(fā)達國家大學招收研究生實行申請審核制度,國內博士生招收也已經實行申請審核制??梢哉f,申請審核制是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擴大學生選擇權,扭轉唯分數(shù)論,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招生制度。
但是,如何確保申請審核制的公平、公正,這必定是考研學生和社會輿論關注的關鍵問題。
徐景坤委員建議,進行一級學科統(tǒng)一命題,這意味著對申請者進行基本的學術水平評價,考生可根據一級學科統(tǒng)一命題成績申請大學,大學則結合該成績、本科學業(yè)表現(xiàn)、招生面試考察成績綜合評價錄取。
如果高校有充分的自主權,可根據一級學科統(tǒng)一命題成績,自主確定申請分數(shù)要求;達到分數(shù)要求的學生可自主申請若干所高校;高校獨立進行招生錄取;一名學生可以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再根據錄取高校、獎學金情況進行選擇。從而擴大學生的選擇權,也促進高校以學科特色、質量吸引學生申請、選擇。
上述舉措可視為對當前研究生推免制度的進一步改革。
為防止考研的應試傾向,國內正在推進研究生推免制度。推免制度其實就是申請審核制,只不過要獲得申請資格,必須先獲得推免資格,而不同本科院校獲得推免資格的機會不同。這也是推免制度遭遇質疑的地方,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認為,推免制度對他們不公平,減少了他們通過統(tǒng)一考研進名校的機會。
按理說,推免制度應該面向所有高校開放,實行學生自由申請,大學自主評價。但是,這存在兩方面問題,其一,各本科院校的辦學質量不同,學生獲得的學分并不等值,國內尚未建立起嚴格的學分互認制度。
其二,研究生招生單位在進行自主評價時,如何避免人情因素的干擾?現(xiàn)今尚存在部分考研學生想混一紙文憑的情況,如果放開自由申請、自主評價,可能出現(xiàn)招生中的利益交易與權力尋租問題。
實行基于統(tǒng)一考試基礎之上的學生申請、學校審核制度,可一定程度解決這一問題。
統(tǒng)一考試成績是對學生的基本學術能力評價,高校自主提出申請分數(shù),類似于當前的自命題自主劃線,學生參加學科統(tǒng)一命題,相當于學科聯(lián)考,各校均可使用。但基于統(tǒng)一命題的申請審核,也可能會出現(xiàn)唯分數(shù)問題,如學校拿申請分數(shù)作為評價生源質量的依據。這就需要高校切實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考察。
如果碩士研究生招生實行申請審核制,對高考改革也有啟示意義。
目前的高考統(tǒng)一考試,可作為對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評價。高考成績公布后,由大學自主提出申請成績要求,達到申請成績要求的學生可自主申請若干所大學,大學結合統(tǒng)一考試成績、高中課程成績、高中綜合表現(xiàn)和大學面試考試(如需要)進行獨立評價、錄取,一名學生可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這不但可破除唯分數(shù)論,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大學、專業(yè)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