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磬
編輯 | 崔宇
本周一,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基輔的防空洞里正式提交了關于烏克蘭加入歐盟的申請。第二天,歐洲議會高票通過了一項表決,支持烏克蘭根據歐盟條約和擇優(yōu)錄取的方式獲得“候選國地位”(candidate status)。
盡管這項表決并無實際法律約束力,它也不意味著烏克蘭立即成為歐盟候選成員國——但這仍是烏克蘭在入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多年以來,與許多中東歐國家一樣,烏克蘭一直渴望加入歐盟,并在2019年將這個目標寫入了憲法。眼下由于俄烏戰(zhàn)事交火激烈,歐盟為烏克蘭開啟了“特別通道”,使這個關于候選資格的議會投票能夠快速啟動。
然而,烏克蘭的入盟之路仍然漫長。
耗時漫長,已有巴爾干多國排隊等候
加入歐盟通常來說有四個步驟:提交申請,獲得候選國資格,開啟入盟談判,入盟文件正式獲得批準。
整個過程通常需要耗時數年。談判由申請國與歐盟27個成員國一對一進行。談判過程中,申請國需要按照歐盟要求實行各種改革。申請國必須通過采用歐盟的普通法體系、以及從環(huán)境標準到食品衛(wèi)生規(guī)則的8萬多頁規(guī)則和條例,使其政治制度、司法和經濟與歐盟兼容。
一位歐盟高級官員對《紐約時報》表示,歐盟委員會可能需要長達18個月的時間來評估一個國家的申請,然后再轉給成員國。雖然有快速通道的先例,例如奧地利、芬蘭和瑞典在兩年內完成了任務,但最后一個加入歐盟的國家克羅地亞則花費了近八年時間。速度既取決于候選國的改革步伐,也取決于理事會對關閉和開放新章節(jié)的政治興趣。平均而言,成功的談判需要四到五年的時間來完成。
目前已被歐盟列為入盟候選國的國家包括:土耳其、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黑山五個國家。它們均已等待多年,仍未成為正式成員。北馬其頓2004年提出入盟申請,2005年成為候選國,但如今入盟談判仍未正式啟動。北約成員國土耳其,1987年提出申請,1999年成為候選國,2005年才開始入盟談判。
烏克蘭目前尚未正式成為“入盟候選國”,只是與歐盟簽訂了加強聯系的協議。該協議于2014年簽署,2017年結束。正是對于該協議的不同看法導致了2014年有數十萬烏克蘭人走上街頭,當時的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在協定簽訂前夕臨時改變主意,引發(fā)了國內的大規(guī)??棺h。
“烏克蘭的快速加入在巴爾干國家中會被如何看待?這些國家已經等待了很長時間,它們也在不同程度上面臨戰(zhàn)爭的風險?!睔W洲政策中心的高級政策分析師斯特拉圖特(Corina Stratulat)告訴歐洲新聞,加入歐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事件。它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實現的事情,它需要時間。因為歐盟目前面臨的實際挑戰(zhàn)和優(yōu)先事項并不在這里。
腐敗叢生,烏克蘭仍需大量國內改革
另一個重要考量是,烏克蘭目前恐怕尚未能滿足加入歐盟的全部條件。
在冷戰(zhàn)后的世界里,歐盟能向一個國家提供成員國資格的能力一直是其最大的外交政策工具之一。加入歐盟的前景促使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解決腐敗問題,并加速了對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和黑山的戰(zhàn)犯的逮捕。
這也意味著歐盟對于申請國設置了較高的門檻,總結為一套名為“哥本哈根標準”的協議。它由歐洲理事會于1993年在哥本哈根提出。政治方面,它要求候選國有穩(wěn)定的民主制、尊重人權、法治和保護少數族群;經濟方面,它要求候選國真正地實行市場經濟;法律方面,要求候選國的法律與歐盟法律兼容。
入盟談判通常分為35個章節(jié)、6個主要組別,包括:基本要素;內部市場;競爭力和包容性增長;綠色議程和可持續(xù)連接;資源、農業(yè)和凝聚力;以及對外關系。談判過程是嚴格線性的:每一章都是在前一章肯定結束后才開始。涵蓋正義、人權和公共機構等問題的“基本要素”是第一個章節(jié)、也是最后一個被關閉的章節(jié),強調了歐盟對核心民主價值觀的重視。
對民主發(fā)展水平的強調可能會對烏克蘭的入盟之路構成重大障礙。此前,在很多全球性的排名中,烏克蘭在透明度、清廉度、社會開放度等方面的得分通常比較低。
“烏克蘭在經歷了2014年革命之后走上了進一步的親歐洲路線,但它的民主仍然是脆弱的,法治仍然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睂W⒂跉W洲一體化的獨立智囊團EUROPEUM的研究員尤佐瓦(Jana Juzová)對《歐洲新聞》表示。
尤佐瓦指出,一方面,烏克蘭民主發(fā)展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候選國必須有明確界定和鞏固的邊界,而烏克蘭尚存在的領土爭議及族群沖突,例如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qū)的紛爭,都可能會讓談判變得更復雜,
東擴疲憊,歐盟內部對進一步擴大有分歧
更重要的因素還在于,接受新成員的決定要取決于歐盟現有成員國的政治意愿,而它們目前普遍感到了歐盟東擴的疲憊。自2013年克羅地亞入盟之后,歐盟再也沒有接受過新的成員。
盡管歐盟委員會是領導談判的機構,但需要有各成員國的一致意見來為每一步開綠燈。但各國的意見經常是不一致的。這可能是歐盟各國意見最分裂的議題之一。
例如,保加利亞目前正在阻止與北馬其頓的入盟談判,并延伸至與阿爾巴尼亞的談判,原因是涉及歷史和語言不滿的長期爭端。希臘爭取了十余年要求馬其頓將其名稱改為北馬其頓,作為其加入歐盟的一個條件。北馬其頓于2020年改名,但它仍在等待加入。其他三個正式候選國——黑山、塞爾維亞和土耳其—仍然陷于談判的困境,看不到突破。這種僵局反映出歐盟東擴的政治意愿其實不強。
法國總統馬克龍曾經表示,他將投票反對所有新的成員申請,直到歐盟實施 “對我們的體制運作方式進行深入改革"。
烏克蘭如果入盟,將改變原有歐盟機構內部的權力平衡,并使共識進一步向東傾斜。烏克蘭的一些國家特質將成為重要考量:它有超過4100萬公民,地理位置上俄羅斯共享較長的邊境線,以及相對貧困——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歐洲第二低的,僅高于摩爾多瓦。
鑒于目前烏俄局勢的惡化,另一個籠罩在歐盟領導人頭上的擔憂可能是《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第42條。該條約規(guī)定,如果任何其他成員國是“武裝侵略的受害者”,則有義務“通過一切手段提供援助和協助”。北約也有類似的集體防衛(wèi)條款,與歐盟共享21個成員國,但北約一再表示,它不會在烏克蘭境內部署任何部隊與俄羅斯軍隊作戰(zhàn),也不會幫助在該國上空實施禁飛區(qū)。
對于烏克蘭入盟,最明確的支持來自波羅的海和東歐國家,這或許是由它們與前蘇聯的特殊關系決定的。在澤連斯基提交申請的當日,愛沙尼亞、保加利亞、捷克共和國、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這八國的政治領袖聯名發(fā)表了一封公開信,敦促歐盟立即給予烏克蘭候選國地位。信中寫道:“我們呼吁歐盟成員國鞏固對烏克蘭的最高政治支持,并使歐盟機構能夠采取措施,立即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地位并開啟談判進程。在這一關鍵時刻,我們重申我們對烏克蘭及其人民的聲援。”
但法國、德國、西班牙和荷蘭則表示謹慎,認為加入歐盟不是解決當前沖突的最有效方式。
荷蘭首相呂特稱,荷蘭支持烏克蘭人民的抗爭,但入盟問題現在不適合討論,也不是幫助烏克蘭的最好方式。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稱,入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同時強調了改革的重要性。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在與斯洛文尼亞外長會面時稱,每個人都知道,加入歐盟不是幾個月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一個密集且意義深遠的轉變過程。法國愛麗舍宮的一位官員稱,法國歡迎烏克蘭的歐盟愿望,但它們應該是關于集團未來的更廣泛辯論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小心,不要做出我們無法兌現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