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刀財經 吳大郎
7年連拿了8輪融資,2月25日,線上健身平臺Keep正式向香港聯(lián)交所遞交招股書。
有評論稱,這是被投資人“逼著”上市,畢竟從創(chuàng)立到如今七年時間,投資人也急于變現(xiàn),而登陸資本市場則是這家公司必須的選擇。目的很明確,上市融資圈錢。
目前Keep的股東包括紀源資本、軟銀、晨興資本、騰訊、高盛等。但Keep的管理層依舊掌握話語權。目前創(chuàng)始人王寧是公司實控人。這位90后創(chuàng)辦Keep時只有24歲。
2015年Keep上線后,相繼在A輪、B輪、C輪拿到了幾位關鍵投資人的投資,BAI合伙人汪天凡、GGV合伙人李浩軍、五源資本合伙人袁野。
其中,2020年12月進行的3.35億美元的F輪融資,額度最大。有消息稱,這輪投資后Keep估值達20億美元。
01 虧損背后,線上健身的故事不好講
作為一款大眾類健身APP,商業(yè)化始終是外界關注Keep的焦點。2018年,Keep嘗試多元化商業(yè)布局,包括智能硬件、內容付費、會員、線下空間、輕食配送等。
業(yè)務跑了一年多后,部分業(yè)務未達預期,卻導致成本居高不下。2019年底Keep遭遇資金鏈危機,一方面尋求融資,一方面進行裁員和業(yè)務調整,砍掉了無法帶來收入的AI等部門。
Keep招股書顯示,自2020年后,Keep營收有了爆發(fā)式增長,從2019年的6.63億元增長66.9%至2020年的11.07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也進一步增長至11.59億元。
其中,貢獻最大收入的業(yè)務是自有品牌產品硬件收入。除了硬件外,Keep的商業(yè)收入還有廣告、會員。
截止到2021年9月30日,Keep收入達6.39億,占比為55.1%,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達3.8億,占比為32.8%,廣告和其他服務收入為1.4億,占比為12.1%。
其中,Keep的會員費用是25元/月;包年會員費用則包括158元的聯(lián)合年卡和248元的樊登、京東等聯(lián)合會員,換言之,Keep增值服務的定價并不高。
一般而言,要想提高增值服務的收入,需要從兩個途徑入手:一是提高會員費和課程費,二是擴大付費用戶規(guī)模。
值得注意的是,銷售和營銷開支是Keep費用中最多的一項。披露期內,該費用分別為2.95億、3億和8.18億。
從未來計劃來看,上市后Keep的募集資金會將用于研發(fā)以提升技術能力并推動產品創(chuàng)新,以及用于健身內容開發(fā)及多元化,其中依舊會有部分資金用于品牌宣傳及推廣。
這也就意味著,接下來Keep還將花費更多精力在吸引用戶和優(yōu)化平臺上,這些都離不開資金支撐,Keep上市輸血勢在必行。
但需要指出的是,Keep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tài)。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Keep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6.96億元。
事實上,互聯(lián)網公司上市,虧損是一種常態(tài),Keep也不例外,對于Keep來說,這家公司的商業(yè)模式屢被質疑。
2020年5月,在Keep 8000萬美元E輪融資后,Keep的副總裁劉冬曾詳細解讀過Keep的商業(yè)化模式。
Keep合伙人劉冬將Keep的商業(yè)模式概括為“A、B、C”三方面:A即App的用戶規(guī)模;C是指運動健身產品等消費品;A和C組成的底座,最終通向的是B,即解決方案和增值服務。
在A和C基礎之上,Keep希望為用戶提供包括會員在內的運動解決方案及增值服務,包括付費會員服務和付費課程等。想象空間高了很多,故事變得好聽了。
02 商業(yè)化頻頻受阻,Keep還能keep多久?
但這些商業(yè)模式的探索遭遇到了阻礙,若要順利上市,Keep需要給投資人講一個全新的故事?!?/p>
數(shù)據顯示,Keep平臺累計用戶達3億人,19-45歲人群占比高達93.68%,然而,隨著融資輪次的增加、用戶流量池的積累,Keep盈利變現(xiàn)的壓力越來越大。
要知道,Keep的線下健身房生意也不如意。因為與線下健身房相比,線上健身無法給到用戶實時的反饋,動作的精準度不夠會導致沒有效果甚至受傷,并且,線上健身也不像健身房有教練可以實時去激發(fā)現(xiàn)場的氛圍。
為了解決這些痛點、提升用戶體驗,也為了探索商業(yè)化模式,Keep從2017年開始就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了十幾家線下運動空間Keepland。
但2020年3月底,Keepland關閉了在上海僅僅開張了一年的全部門店,全面退出了上海市場。
從2019年至今,Keep接連關閉了一些線下門店,不管是選址還是疫情,都對Keep形成很大挫傷。線下門店的營收不到總營收的十分之一。
此外,Keep涉及的餐飲也不順利。在2019年,Keep上線小程序,主打輕食沙拉外賣,而后因為無實體店涉嫌違規(guī)。
壞消息遠不止于此。
在2021年6月11日,Keep等129款App 違法違規(guī)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被督促整改。這或將使被激怒的會員用戶逐漸背離平臺,讓Keep喪失自己最大的用戶優(yōu)勢。
與此同時,在黑貓投訴平臺就看到了大量關于Keep的投訴,包括強行續(xù)費、不退課、退款不到賬等問題。
此外,Keep的線下業(yè)務及運營也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在風險因素中Keep也提到這一點。在線下,Keepland還面臨包括樂刻和超級猩猩等線下門店的競爭。
2019年4月,Keep才推出智能硬件新品Keep智能運動手環(huán)、健走機等等,而小米手環(huán)在2014年已經推出。在絕對的巨頭面前,Keep面臨的壓力是一座大山。
商業(yè)化探索之路艱辛,外部又有強敵環(huán)伺。
一方面,從創(chuàng)立之初,社區(qū)就一直是Keep的主要陣地,在這一領域,除了同類競品外,它的競爭對手還包括如B站、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這些平臺對于健身KOL同樣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另一方面,在智能健身硬件領域,不僅有如科技運動創(chuàng)業(yè)公司野小獸、FREEBEAT等獲得融資,蘋果、華為、小米等硬件巨頭紛紛涉足。
目前來看,巨頭們的做法往往是通過硬件占領智能健身的入口,如小米擁有資本、流量和技術早就開始布局智能健身領域,截至2020年9月,小米已通過自營品牌與生態(tài)鏈公司推出米家走步機、米家手環(huán)NEXGIM健身車等多款智能產品。
在智能硬件上,性價比和成熟的管理能力構成護城河。對于Keep這種智能硬件,是公司獲得收入的重要方向,也是Keep對外界關于其賺錢能力疑問的回答。
如今對于非會員,Keep的餐飲僅體現(xiàn)在信息流上,提供各種場景、菜系、類型等分類菜單。而菜單屬于知識范疇,百度等軟件能一鍵搜索得知,這樣看來實在沒什么競爭力。
除了上述行業(yè),Keep還聯(lián)合教練做了直播帶貨;做精品內容準備實現(xiàn)連知乎、小紅書等前輩都還沒成功的知識付費;也找明星聯(lián)名代言推廣自己智能硬件。
縱使花樣百出,頻繁做出改變,可Keep找到的這些商業(yè)化變現(xiàn)道路,似乎一條都還沒走通。也導致了如今Keep不僅沒搭建好穩(wěn)定的商業(yè)模式,留住用戶的能力也變弱。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Keep如果還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很容易成為資本市場的又一顆棄子,那么等待Keep則是市場的冷落與用戶的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