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摘商業(yè)評論 葡萄
近期,脈脈在2022春招季公布了新的商業(yè)路線:做職場的“大眾點評”。
簡單理解,就是以“點評內容+榜單聚合+職位”的方式,幫助求職者找到高分的優(yōu)質工作,優(yōu)化互聯網人才市場的供需匹配。
這家創(chuàng)辦九年的公司,上一次融資還是2018年的B輪融資。創(chuàng)始人林凡曾透露,脈脈將在2019年以10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但在18年被北京網信辦要求整改后,至今也沒有再傳出上市計劃。
曾經,林凡稱要把脈脈做成一家“千億美元”的公司,但在因為匿名言論多次陷入風波后,脈脈不僅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就連上市也變得遙遙無期。
此番脈脈試水職場點評,是脈脈商業(yè)化轉型的翹板?亦或者又是一次試錯?
亟待轉型的“互聯網茶水間”
成立九年,脈脈總共進行過四輪融資:2013年A輪融資500萬美元,2014年B輪融資2000萬美元,2017年C輪融資7500萬美元,2018年D輪融資2億美元。原本想在2019年上市美國,卻因頻繁陷入輿論風波而被迫擱置。
匿名社交是脈脈的殺手锏,也是其頻頻出圈的利器:美團收購摩拜,ofo貪腐,拼多多員工過度加班去世等消息,都是從脈脈最先流出,脈脈也因此得名“互聯網茶水間”。
但其實脈脈與互聯網大廠之間的關系卻遠算不上親密,起碼在脈脈的四輪融資中,投資方均是資本機構,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yè)。
脈脈曾經透露,公司于2016年底已經實現盈虧平衡,但在2019年10月,林凡又表示“公司接近盈利”,可以看出,歷經幾年的發(fā)展,脈脈仍未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
廣告、會員和招聘是脈脈的三大主要營收來源,占比分別是40%、40%以及20%,其中招聘只占到兩成。
在廣告部分,主要是開屏廣告、信息流廣告等廣告業(yè)務,這部分營收很難有大的提升空間。
在會員版塊,脈脈分為個人用戶和企業(yè)用戶,用戶購買會員可以查看其他人脈的聯系方式,個人會員費用從每個月68元到每年1880元不等,企業(yè)用戶會員年費則為16800元。所服務的對象包括有人脈需求的普通用戶,有招聘需求的HR等。
會員收入是脈脈一項穩(wěn)定的營收來源。官方表示,截止2020年6月底,脈脈實名注冊用戶已經達到1.1億。
此前,招聘業(yè)務的營收僅占到20%,在面臨boss直聘、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平臺的夾擊時,脈脈并沒有逆襲出一條優(yōu)勢路線。反而常因為互動反饋慢、匹配效率低等原因被大家詬病,且一直沒能成為求職者和招聘者的招聘首選。另外,脈脈上充斥著企業(yè)的負面言論,謠言能被不受拘束地傳播,也讓招聘者選擇脈脈時心存顧慮。
近兩年互聯網增長整體趨緩,脈脈的成本高企,營收體量卻始終沒有大的突破,亟需轉型打破局面。除此之外,在改變招聘方式的同時,通過平臺規(guī)范點評來改善社區(qū)氛圍,改變近幾年來的負面危機,也是脈脈此番上線職場點評的部分原因。
脈脈的匿名版塊成為了“職場內幕”曝光區(qū),負面輿論的傳播很容易影損壞企業(yè)苦苦經營的形象,因此很多互聯網公司對于脈脈是不看好的,例如B站就曾以“不正當競爭”起訴脈脈并勝訴。對于用戶而言,一方面可以獲得信息增量,但另一方,以抱怨、腹黑和傳謠為主的社區(qū)調性,也讓部分用戶覺得太過消極。
在脈脈更新后的“職得去”版塊中可以看到,主版塊的點評區(qū)中,主要以正向、友好的評論為主,而帶有明顯情緒傾向的點評則被標注“該內容存在爭議,請謹慎辨別”。
初心很好,但在實際操作中,脈脈似乎依舊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脈脈點評,難入招聘
在領英關閉中國服務之前,脈脈和領英并稱為中國兩大職場社交平臺,但在后面的發(fā)展中卻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脈脈以職場社交為主,主要為職場人士提供交流平臺,而領英則從職場社交發(fā)展成一個招聘平臺。
如今,早期放下招聘業(yè)務主打社交的脈脈,想要通過求職點評回到做招聘平臺的初衷。然而,強社交的做法實際上在讓脈脈遠離招聘。
與其早期竟品領英對比。之前的財報顯示,領英的業(yè)務中,招聘業(yè)務占到了將近80%,二廣告和會員僅占到20%,招聘是領英主要的營收來源,但在脈脈上,招聘僅占到主營收的20%。
領英能成為海外最大的招聘平臺,最主要是重視人才庫的建設,在領英上,通過大數據建立了覆蓋全球的人才數據庫,為會員、公司、職業(yè)等建立畫像,招聘者可準確篩選合適的人選。另一方面,領英始終堅持實名社交,創(chuàng)始人里德·霍曼夫曾稱匿名社交會毀掉會員對平臺的信任,因此堅持會員實名并展示真實職業(yè)檔案。
在人才庫這一點上,領英通過大數據畫像,可以做到精準匹配,增加求職篩選的通過率,服務的是B端,也即幫助企業(yè)挖掘精英人才。
而脈脈的職場點評服務的是C端,讓求職者綜合各方評價來挑選合適的崗位。且不談這種做法與大數據庫相比,其準確性和匹配效率到底相差多少,就從評價出發(fā),用戶的點評是否能真實反應職位情況,也非常值得商榷。
這就又要回到脈脈的社交屬性上。
雖然和領英一樣,脈脈也為職場人士建立了人脈互動和信息分享的平臺,但脈脈這幾年出圈,都是因為其匿名板塊頻頻曝光的“內幕”。
互聯網公司很多內幕消息都是從脈脈傳出,小到薪酬、工作環(huán)境,大到社會輿論事件,脈脈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職場員工發(fā)聲的平臺。此前的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阿里女員工性騷擾事件、各企業(yè)裁員風波等,都從脈脈發(fā)酵再流通全網。
發(fā)聲便利之余,不少謠言和情緒性的言論也從脈脈傳出。由于消息傳播速度快,單方面匿名發(fā)布的信息又難辨真假,一不留神就會謠言滿天飛,因此脈脈又被稱為互聯網PR們最害怕的平臺。
匿名屬性方便了員工發(fā)泄情緒,但很難保證評價的客觀性。脈脈上有很多罵公司、罵崗位的言論,它們可能是用戶們一時的主觀評價,但在其他用戶眼里就會留下負面印象。三言兩語的主觀評價,就能左右職場人士對公司、崗位的總體觀感。
對于互聯網企業(yè)而言,脈脈并不是一個非常討喜的平臺。從成立以來,脈脈就被以侵害名譽權為由,收到多家互聯網公司的起訴,包括百度、B站、boss直聘、餓了么等,而且多以敗訴告終。當脈脈上充斥著各家互聯網企業(yè)的負面信息,甚至為了保護言論自由而不惜站在企業(yè)對面,脈脈想發(fā)力招聘,似乎也很難獲得企業(yè)的信任。
據悉,脈脈為職場點評開了新的板塊叫“職得去”,“職得去”有意和脈脈社區(qū)進行區(qū)分,公司點評下基本只展示正向的評論,對于情緒性的評價標注了“該內容存在爭議,請謹慎辨別”,似乎是有意做一種正面形象宣傳。然而,正如前文所言,社區(qū)板塊才是脈脈的重點,用戶還是會從社區(qū)板塊中形成對企業(yè)的印象。加入“職得去”板塊,在一個自由言論社區(qū)強行樹立宣傳板,也許只能在春招中哄騙一下應屆生。
對于用戶而言,如何選擇性地相信點評信息也是一個難點。點評企業(yè)不同于點評商品,后者存在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而前者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評價。每個人對同一個崗位的適應程度不同,感受到的體驗也不同。職場點評無法像大眾點評一樣有一個相對科學的匹配邏輯,當每個人存在自身視角下的偏見,職場點評也就只是帶著偏見尋找偏見。
當年,為了在與領英的競爭中獲勝,脈脈選擇了更迎合大眾心理的職場社交,而沒有大力發(fā)展更需要專業(yè)度的招聘業(yè)務,如今,當社交成為了脈脈的平臺調性,想要拐個彎重做招聘,其專業(yè)性和可信度都成為了難以克服的關卡。
誰能為脈脈招聘買單
社交屬性使得脈脈做職場點評具有優(yōu)勢,然而招聘和點評不是一回事,職場點評服務的是求職者,但招聘服務的是人才市場,是一個搭橋的業(yè)務,屬于雙向服務,其中涉及的專業(yè)性是需要常年積累的。
脈脈想要從職場點評入手去切招聘市場,并非易事。
開拓招聘業(yè)務,脈脈首先要和Boss直聘、智聯招聘、獵聘、前程無憂等招聘平臺做斗爭。
其中數據顯示,boss直聘2021年前三季度的平均MAU為2880萬,截至2021年6月,boss直聘服務了721萬家企業(yè),其中中小企業(yè)占比83.6%。能達到如此巨大的活躍量,一方面是boss直聘用“一對一直聊”提升B、C端用戶的使用體驗,溝通效率遠高于只能在軟件內聯系且用戶反饋速度慢的脈脈;另一方面,boss直聘前期在宣傳營銷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銷售費用率一度高于70%,脈脈要想搶用戶,不可避免需要投入大量的營銷基金,脈脈砸的起錢嗎?
再拿獵聘相比,獵聘在高端人才招聘市場上占據領先位置,高端人才也是脈脈想對標的客戶。據財報顯示,獵聘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營收達到了6.8億元,平臺的企業(yè)用戶、獵頭用戶和個人用戶分別達到了94.6萬、19萬、7160萬。獵聘在高端人才市場的優(yōu)勢,主要是利用獵頭來幫助企業(yè)找到合適的求職者,平臺的獵頭數量達到19萬,相比之下,脈脈的職場點評模式,似乎沒有獵頭更具有匹配準確的優(yōu)勢。
目前脈脈APP的“職點評”板塊中,可以看到脈脈已經盡可能優(yōu)化產品設計。主辦塊是求職點評和招聘的崗位,還可以查看各職級的薪資(部分有相對完整的數據,部分數據還在豐富中)和訪問企業(yè)號。
除此之外,登陸脈脈還會發(fā)現,在主板塊的“求職揭秘”中,頁面展示了公司的正向評價,對情緒傾向性的評價則標注“謹慎相信”,但是當我們點擊“查看評分”,里面展示的評價卻層次不齊,且大部分依然還是匿名用戶的評論。
可以看出,現在脈脈的點評業(yè)務的邏輯還很混亂,既要展示正面評價討好招聘方,又不想放棄評價的真實性。這樣的脈脈招聘,能獲得招聘企業(yè)的青睞嗎?
對于求職者而言,即使脈脈提供了接觸更多信息的平臺,但求職者卻可以在脈脈上查看崗位點評,在其他線下或線上途徑投遞簡歷。
脈脈似乎忘記了一點,招聘業(yè)務的核心在招聘而非其他,如果求職者不能在平臺中投遞崗位,哪怕點評做得多好,實際也收效甚微。脈脈在招聘業(yè)務上顯然還沒有其他平臺的技術專業(yè)度和宣傳積累,假如要退而求其次,實施付費查看點評,很明顯可操作性也很低。
職場“大眾點評”,究竟由誰來買單,招聘業(yè)務又能給脈脈帶來多大增量,都要畫上一個大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