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歐也
“為什么功效成分都靠后了?為什么成分里有防腐劑?”近日,一新銳品牌因一款精華液產品背標成分表發(fā)生變化,遭到來自消費者的靈魂拷問。
由于新條例要求“全成分標注”,接下來或有更多品牌面臨相同的困擾,增加解釋成本。這也說明,被品牌“喂養(yǎng)”長大的成分黨,也正在“反噬”品牌。
品牌因成分背標變化遭指責
化妝品新規(guī)帶來的變化,讓專注科學成分護膚的新銳品牌Haa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喊起了冤”。近日,Haa通過小紅書官方賬號發(fā)文稱,“最近小H很是焦慮,因為我被質疑了,說我們‘偷換原料’‘添加防腐劑’?!?/p>
據貼文顯示,有不少消費者購買Haa某新版精華產品后提出質疑,“為什么以前的神經酰胺精華沒顯示有防腐劑,但是從2021年3.0新版開始就顯示有防腐劑了呢?是不是不如舊版溫和了?”
“2021年新版?zhèn)浒赋煞直頌槭裁垂πС煞挚亢笈帕耍可踔劣行┲帮@示在前5位的成分突然變到了微量成分里。是品牌‘偷工減料’降低了功效成分添加了嗎?”
截自小紅書APP(1月16日17:24截圖)
圖源自國家藥監(jiān)局化妝品備案系統(tǒng)
截自Haa天貓旗艦店
據Haa品牌天貓旗艦店顯示,該款精華液上市3年銷售3000萬片。面對消費者有關“防腐劑”“功效成分靠后”的靈魂拷問,Haa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一一給出答案,稱沒有減少活性物添加,防腐劑是由其他原料帶入。
該品牌解釋成分表發(fā)生變化,是因為新規(guī)改變成分排序和標注規(guī)則。2021版《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第十二條明確規(guī)定,“化妝品標簽應在包裝標注產品全部成分名稱,并以‘成分’作為引導語引出,按照成分在產品配方中含量的降序列出?!?/p>
辦法還指出,“含量不超過0.1%(w/w)的成分的,應以‘其他微量成分’作為引導語引出另行標注,可以不按照成分含量的降序列出?!?/p>
“以后這種事情會越來越多?!睆V東尚品匯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彩妝研發(fā)主任林麗雋表示,品牌出現這種情況是存在的。需要把配方拆解成獨立個體成分來寫成分表,就會造成產品配方沒有添加防腐劑,但是產品用了某個原料含有防腐劑,所以就要標注防腐劑。他認為,前期需要科普,慢慢消費者就會習慣的?;蛘哒f,“可能會在背標上寫明防腐劑是某個原料帶來,不是配方有意添加的?!?/p>
“接下來很多品牌都會遇到此類問題,市場也會出現更多消費者提出疑惑?!睆V東某品牌總監(jiān)同樣表達了類似觀點,“這個以后會很麻煩,很多復配原料里面會有防腐劑或其它溶劑,現在新規(guī)要求必須全部標識,就會出現一個產品有多個防腐劑的問題?!?/p>
“標識出多個防腐劑,就會變得很不好看?!睗櫇嵢栈紫|量官張忠偉表示,產品本身加進去的防腐劑是必須要標識出來的。問題是,原料帶入的防腐劑如果全部標識出來,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在他看來,“原料商的防腐劑會經常改變,這導致品牌方會面臨很大的風險。”
從消費者端來看,一個產品標識出多個防腐劑,顯然會讓原本就談“腐”色變的消費者更加不滿,也將增加品牌的教育解釋成本。
新規(guī)后遺癥、成分黨反噬
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新規(guī)之下,Haa的遭遇反映出,一些依托“成分黨”起家的品牌,很可能遭到“成分黨”們的反噬。
事實上,去年就有不少美妝品牌因為“成分”問題遭到博主和消費者的抨擊和質疑,譬如“膚見卸妝油配方事件”“熒光劑面膜事件”。
市場有爭議、有監(jiān)督是好事,但從去年的膚見等品牌再到現在的Haa。消費者之所以會產生質疑,很大程度上也與消費者端被教育得只看“成分”,把“全綠”標識當圣經不無關系。只談成分,忽視配方的奧義和檢測的公正性,最終傷及的還是品牌。
此外,雖說備案關聯原料報送碼有利于追本溯源,但也讓品牌面臨新的挑戰(zhàn)。“現在很多配套文件還沒下來,都只能摸石頭過河了。”張忠偉就此表示,現在推行原料報送碼,但很多廠商卻不愿意去做備案。所以,很多美妝產品就用不到他們的原料,而以前用該原料的產品,好多資料備案時又發(fā)生了更改。
也就是說,新條例及相關法規(guī)要求全成分標識后,品牌方和原料商需要及時有效地配合做好這件事。否則,一旦出現因原料斷供不得已改配方,或一些不必要的風吹草動,也會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產品提出疑慮和產生不信任。
“做好產品,是唯一出路”
“做好產品,是唯一出路。今年,品牌序幕正式拉開?!盉M肌活事業(yè)部總經理溫喜明告訴青眼,過去一些品牌打概念同時為節(jié)約成本,就利用了此前法規(guī)存在的漏洞,即含量低于1%可以自由排序,刻意把低濃度活性成分放在前面。新規(guī)出來之后,這種情況就被杜絕了,打概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是改革的陣痛,品牌方都應該為此做好準備。”溫喜明進一步稱,如果不是自己有意隱瞞,那就真誠解釋和更改宣稱,他覺得消費者會選擇理解。“對于消費者來說,也不要過度緊張,選擇正規(guī)的品牌,就是品質保障。畢竟,化妝品新規(guī)需要品牌方去提供功效宣稱的臨床試驗,雖然是微量添加,但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了有效的臨床功效。”
眾所周知,近年來不少消費者在購買化妝品時熱衷于查看成分,他們被稱之為“成分黨”。據網絡零售市場研究機構維恩咨詢數據,45%的消費者對化妝品專業(yè)成分有了解,17.2%的產品會明確標注專業(yè)成分。受“成分黨”推動,過去不少美妝品牌喜歡將成分作為化妝品的宣傳賣點。隨著新規(guī)辦法的正式落地,這一現象顯然已發(fā)生變化。
“成分黨已經沒有市場了”。廣州尊伊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來成則表示,單一成分概念添加沒意義,未來更注重化妝品活性成分的協同增效。上述資深行業(yè)法規(guī)人士則稱,現在講功效了,從“成分黨”到“功效黨”。按照新規(guī)辦法,原料功效要和產品功效保持一致,且原料要加到一定的量。
斯啟諾主理人蔣抒伯表示,護膚未來的趨勢,會從“成分黨”過渡到“配方黨”,單一看成分濃度并不科學。在他看來,這對于行業(yè)未來的健康成長是好事,當下經歷陣痛在所難免,但矯枉過正同樣不利于市場發(fā)展。
總而言之,不論是成分黨,還是功效黨和配方黨,都要避免走入極端,畢竟物極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