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流量下的南京:外賣、小店和傳承的生意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流量下的南京:外賣、小店和傳承的生意

在外賣里,窺見城市變遷。

文|新眸大商業(yè)組  桑明強

每個城市都有個難解的謎題。

就像不知道重慶有多少火鍋店,上海還能容納多少西餐廳一樣,南京人除了鴨血粉絲還會選擇什么,這個答案也沒人知道。相比于北上廣,南京人的生活節(jié)奏要慢一些,悠悠長長的巷子里滿是市井煙火氣,從素什錦(也稱十樣菜)、紅燒鰱魚,到蘆蒿干子、鹽水鴨,老南京人對吃很有研究。

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時常會產生時空錯位的感覺。

因為特殊的歷史性原因,讓南京這個城市變得十分包容。食色性也,在南京我們能見到各個城市、不同菜系乃至海外的美食。對于很多新南京人來說,關于吃飯這件事,不是在外賣中沉淪,就是在外賣中爆發(fā),“中午吃啥”、“哪家滿減力度大”、“幫我點個紅包”成了人們日常工作生活里的真實寫照。

自2020年疫情爆發(fā)以來,餐飲行業(yè)總體收入走低,在這個情況下,品牌餐飲紛紛選擇“下沉”,以產品和服務尋找“小鎮(zhèn)青年”的確定性增量,上線外賣,也成了眾多中小商家重拾信心,增強“抵抗力”的選擇。根據美團外賣近期發(fā)布的《2021外賣新勢力城市榜單》:從產業(yè)結構上來看,過去幾年國內外賣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外賣滲透率增幅明顯,在2020年就突破了20%。

圖:2015-2020e中國外賣產業(yè)滲透率(來源:美團·新餐飲研究院)

外賣平臺的價值產生于餐館和消費者的交易中,平臺提供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持(包括外賣小哥)幫助雙方實現價值,在雙邊市場效應的影響下,外賣經濟的演繹,已經成為研究一個城市變遷的入口,南京也不例外,為此,這篇文章我們將主要探討:

  • 除了鴨血粉絲,南京人外賣菜單還有什么?
  • 以南京為例,如何看待外賣經濟對城市的影響?

南京人的口味變遷史

南京人的口味變遷,隱藏在外賣里。

總的來說,外賣產業(yè)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機會紅利期(補貼多、小店多、快餐多)、品牌紅利期(補貼適當、品牌起量、持續(xù)增長)、運營紅利期(需求細分化、供給品牌化、運營專業(yè)化)以及新基建紅利期(全品類發(fā)展、萬物到家)。

向前看10年,在外賣還未盛行時,大眾對南京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小吃。

南京有著發(fā)達的小吃體系。南京小吃,即金陵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南京夫子廟秦淮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上海城隍廟小吃和長沙火宮殿小吃)之首。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南京小吃已有千余年歷史,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咸俱有,形態(tài)各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秦淮河夫子廟地區(qū),在湖南路、新街口、朝天宮、長樂路、山西路、中央門、惠民橋、燕子磯等地,也形成了比較集中的點心小吃群。

以南京夫子廟秦淮小吃為例,小吃店布局往往鋪挨著鋪、門對著門。五香茶葉蛋、豆腐腦、鴛鴦燒餅、翡翠包、桂花糖芋苗、蜜汁藕,每家小吃店都有一個“獨門秘訣”,品種達 300多種。秦淮小吃講究的是要“一干一稀”搭配著吃,甜對甜,咸對咸。早于1987年,八套秦淮風味名點小吃也被正式命名為“秦淮八絕”。

國內餐飲外賣行業(yè)自2012年啟動,經歷了幾年高速擴張后,隨著資本補貼減弱、市場競爭加劇,行業(yè)紅利從2016年開始逐漸消退,消費者規(guī)模與交易額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在這個過程中,南京人的菜單也在跟著改變。

“我是美團外賣的重度用戶,過去我會跟朋友一起去線下探店,但現在我會選擇在線上點外賣,這很方便,而且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我點外賣時大多是鴨血粉絲、麻辣燙,但現在的外賣品類其實要豐富很多,足不出戶就能吃到云南菜、泰國菜,但在商家選擇上是需要自己去精挑細選的。”用戶小阮告訴新眸。

根據《2019年南京市餐飲發(fā)展報告》,2019年前3季度,南京菜外賣的TOP10代表菜品依次為古法糖芋苗、金陵烤鴨、麻辣鴨血、桂花拉糕、鹽水鴨、民國美玲粥、松香鹵肉燒麥、鴨血粉絲砂鍋、活珠子、石婆婆麻團,這些基本上是南京本地特色。

到了2021年,根據美團最新的調研數據,諸如酸辣土豆絲、酸菜魚、大別山鮮肉蒸餃、西紅柿炒雞蛋、香波咕咾肉、五丁包等新興SKU,也開始大量出現在外賣里。這意味著,外賣正在從便食性和地域性,變得家?;?、多元化。

六個菜系和新晉SKU

相較于其它城市,南京的外賣經濟更有故事可講。

一方面,體現在外賣菜品的更迭上(各個菜系及其菜品在南京受歡迎程度的變化);另一方面,體現在商家和消費者的演繹里(新晉商家和用戶年齡分布上的變化)。針對這兩點我們要回答三個關鍵問題:1、點外賣的都是什么群體?2、南京外賣里都有哪些菜系?3、南京人更愛吃什么外賣?

“我剛在南京買了房,在這里工作了3年,算是一個新南京人,因為我生在安徽,所以我更偏愛徽菜,但偶爾也會點一些粵菜和新疆菜?!庇脩粜∪~告訴新眸,根據美團·新餐飲研究院數據,2021年南京外賣靠前的有“六個菜系”,分別是江浙菜、川湘菜、徽菜、粵菜、東北菜以及新疆菜,從外賣人口結構來看,24-35歲年齡段占比超過半數,是消費的主力人群,其中,“00后”用戶訂單量增幅明顯,成為外賣消費的一股“生力軍”。

外賣商家方面也有著明顯的“異動”。相較于2020年,2021年外賣商家增幅比較明顯的是新疆菜,為63.3%,東北菜、川湘菜、粵菜、徽菜均保持個位數增長,江浙菜反而呈現負增長。反應到六個菜系里的訂單量,增幅居于前三的是新疆菜、東北菜和徽菜,分別為179.09%、82.21%和60.22%。

這么來看,南京人似乎更偏愛北方口味,但就六個菜系中各菜系訂單量占全城訂單量的占比來看,川湘菜和江浙菜依然是多數人的選擇,分別占比5.76%、1.96%,而商家增幅比較快的新疆菜和徽菜,和東北菜、粵菜一樣,占比不足1%。與此同時,外賣人均客單價方面,六個菜系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徽菜以91.36元居于榜首、東北菜以56.04元位于最末,總體水平向上增長。

至于南京人所偏愛的六個菜系里的TOP商家,也進行了一次洗牌:東北菜里的“骨頭飯炒面”、江浙菜里的“廚娘小館(中華路店)”、新疆菜里的“疆小贊·新疆炒米粉”、徽菜里的“徽菜館(江寧萬達店)”、粵菜里的“點都德(環(huán)宇城店)”以及川湘菜里的“古饗麻辣香鍋”分別名列各菜系“榜一”,成為南京人的外賣“心頭好”。

在很多南京人看來,南京是一座包容且有味道的城市,這一點我們從南京外賣經濟的演進中足以見得。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關注的是,這些現象背后所蘊含的城市和時代命題,一座城養(yǎng)一代人,一代人造就一座城,一些新銳餐廳在慢慢崛起,一些老牌餐館在尋求新生。

流量下的實體經濟

“平臺存在的意義在于,基于外部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價值,匹配供給和需求,創(chuàng)造互動的商業(yè)模式,為互動提供開放參與的架構,并設定治理規(guī)則,通過市場交易,為所有參與者創(chuàng)造價值?!惫雀枨癈EO施密特曾在《平臺革命》一書中談到。

就餐飲行業(yè)產業(yè)鏈來說,上游是農產品原材料,進入中游制作成食材(包括生鮮、非生鮮)與加工品(包括調味品、速凍食品和包裝食品),一部分與原材料一起通過各零售分銷渠道(包括傳統(tǒng)農貿市場、商超、電商、社區(qū)團購等)觸達消費者,另一部分,被集中采購通過中央廚房加工進入各場景的餐飲門店,通過到店消費、外賣服務與團餐三種形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換句話說,外賣平臺已經成為產業(yè)鏈中游關鍵一環(huán),連接著大量C端消費者。

圖:餐飲產業(yè)鏈拆分(艾瑞咨詢、Euromonitor、華安證券研究所)

外賣行業(yè)主要由線上平臺和商家+騎手+用戶的線下三端組成。

商家、騎手、用戶BCD三端相互依托、相互促進,構建起了商業(yè)閉環(huán)。線上外賣平臺扮演著連接、溝通、協(xié)調、配合、促進的角色,對接線下的商家、騎手和用戶,基于平臺自身的算法和AI等技術,匹配騎手、餐飲商戶、消費者并計算三者之間的最短距離,實時追蹤配送信息與訂單,以最短時間和最低成本為消費者配送產品。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外賣訂單量往往與區(qū)域經濟水平正相關。

從美團平臺數據分析結果看,2019年前三季度,華東地區(qū)貢獻了全國33.8%的外賣訂單量,與該地區(qū)在全國GDP中的占比(33.9%)非常接近,華南地區(qū)外賣訂單量占全國的18.7%,高于其GDP占比(17.3%),之后依次為華北地區(qū)、西南地區(qū)、華中地區(qū)、東北地區(qū)以及西北地區(qū)。由此可見,各地區(qū)的外賣訂單量占比與GDP占比的相關性更強。

標準化、連鎖化、外賣化,逐漸成為餐飲玩家尋求破圈的三個關鍵詞。

南京也不例外,《2019年南京市餐飲發(fā)展報告》曾指出,截至2018年12月,南京市現有 5.3萬家取證餐飲服務單位,但主要以中小微企業(yè)為主。南京歷史悠久,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美譽,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文化的演進,南京薈萃了各類餐飲美食,而外賣經濟在其中扮演著“城市里的毛細血管”:一方面連接著商家、消費者、騎手;另一方面,助力整個城市的經濟發(fā)展。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流量下的南京:外賣、小店和傳承的生意

在外賣里,窺見城市變遷。

文|新眸大商業(yè)組  桑明強

每個城市都有個難解的謎題。

就像不知道重慶有多少火鍋店,上海還能容納多少西餐廳一樣,南京人除了鴨血粉絲還會選擇什么,這個答案也沒人知道。相比于北上廣,南京人的生活節(jié)奏要慢一些,悠悠長長的巷子里滿是市井煙火氣,從素什錦(也稱十樣菜)、紅燒鰱魚,到蘆蒿干子、鹽水鴨,老南京人對吃很有研究。

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時常會產生時空錯位的感覺。

因為特殊的歷史性原因,讓南京這個城市變得十分包容。食色性也,在南京我們能見到各個城市、不同菜系乃至海外的美食。對于很多新南京人來說,關于吃飯這件事,不是在外賣中沉淪,就是在外賣中爆發(fā),“中午吃啥”、“哪家滿減力度大”、“幫我點個紅包”成了人們日常工作生活里的真實寫照。

自2020年疫情爆發(fā)以來,餐飲行業(yè)總體收入走低,在這個情況下,品牌餐飲紛紛選擇“下沉”,以產品和服務尋找“小鎮(zhèn)青年”的確定性增量,上線外賣,也成了眾多中小商家重拾信心,增強“抵抗力”的選擇。根據美團外賣近期發(fā)布的《2021外賣新勢力城市榜單》:從產業(yè)結構上來看,過去幾年國內外賣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外賣滲透率增幅明顯,在2020年就突破了20%。

圖:2015-2020e中國外賣產業(yè)滲透率(來源:美團·新餐飲研究院)

外賣平臺的價值產生于餐館和消費者的交易中,平臺提供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持(包括外賣小哥)幫助雙方實現價值,在雙邊市場效應的影響下,外賣經濟的演繹,已經成為研究一個城市變遷的入口,南京也不例外,為此,這篇文章我們將主要探討:

  • 除了鴨血粉絲,南京人外賣菜單還有什么?
  • 以南京為例,如何看待外賣經濟對城市的影響?

南京人的口味變遷史

南京人的口味變遷,隱藏在外賣里。

總的來說,外賣產業(yè)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機會紅利期(補貼多、小店多、快餐多)、品牌紅利期(補貼適當、品牌起量、持續(xù)增長)、運營紅利期(需求細分化、供給品牌化、運營專業(yè)化)以及新基建紅利期(全品類發(fā)展、萬物到家)。

向前看10年,在外賣還未盛行時,大眾對南京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小吃。

南京有著發(fā)達的小吃體系。南京小吃,即金陵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南京夫子廟秦淮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上海城隍廟小吃和長沙火宮殿小吃)之首。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南京小吃已有千余年歷史,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咸俱有,形態(tài)各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秦淮河夫子廟地區(qū),在湖南路、新街口、朝天宮、長樂路、山西路、中央門、惠民橋、燕子磯等地,也形成了比較集中的點心小吃群。

以南京夫子廟秦淮小吃為例,小吃店布局往往鋪挨著鋪、門對著門。五香茶葉蛋、豆腐腦、鴛鴦燒餅、翡翠包、桂花糖芋苗、蜜汁藕,每家小吃店都有一個“獨門秘訣”,品種達 300多種。秦淮小吃講究的是要“一干一稀”搭配著吃,甜對甜,咸對咸。早于1987年,八套秦淮風味名點小吃也被正式命名為“秦淮八絕”。

國內餐飲外賣行業(yè)自2012年啟動,經歷了幾年高速擴張后,隨著資本補貼減弱、市場競爭加劇,行業(yè)紅利從2016年開始逐漸消退,消費者規(guī)模與交易額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在這個過程中,南京人的菜單也在跟著改變。

“我是美團外賣的重度用戶,過去我會跟朋友一起去線下探店,但現在我會選擇在線上點外賣,這很方便,而且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我點外賣時大多是鴨血粉絲、麻辣燙,但現在的外賣品類其實要豐富很多,足不出戶就能吃到云南菜、泰國菜,但在商家選擇上是需要自己去精挑細選的?!庇脩粜∪罡嬖V新眸。

根據《2019年南京市餐飲發(fā)展報告》,2019年前3季度,南京菜外賣的TOP10代表菜品依次為古法糖芋苗、金陵烤鴨、麻辣鴨血、桂花拉糕、鹽水鴨、民國美玲粥、松香鹵肉燒麥、鴨血粉絲砂鍋、活珠子、石婆婆麻團,這些基本上是南京本地特色。

到了2021年,根據美團最新的調研數據,諸如酸辣土豆絲、酸菜魚、大別山鮮肉蒸餃、西紅柿炒雞蛋、香波咕咾肉、五丁包等新興SKU,也開始大量出現在外賣里。這意味著,外賣正在從便食性和地域性,變得家?;?、多元化。

六個菜系和新晉SKU

相較于其它城市,南京的外賣經濟更有故事可講。

一方面,體現在外賣菜品的更迭上(各個菜系及其菜品在南京受歡迎程度的變化);另一方面,體現在商家和消費者的演繹里(新晉商家和用戶年齡分布上的變化)。針對這兩點我們要回答三個關鍵問題:1、點外賣的都是什么群體?2、南京外賣里都有哪些菜系?3、南京人更愛吃什么外賣?

“我剛在南京買了房,在這里工作了3年,算是一個新南京人,因為我生在安徽,所以我更偏愛徽菜,但偶爾也會點一些粵菜和新疆菜?!庇脩粜∪~告訴新眸,根據美團·新餐飲研究院數據,2021年南京外賣靠前的有“六個菜系”,分別是江浙菜、川湘菜、徽菜、粵菜、東北菜以及新疆菜,從外賣人口結構來看,24-35歲年齡段占比超過半數,是消費的主力人群,其中,“00后”用戶訂單量增幅明顯,成為外賣消費的一股“生力軍”。

外賣商家方面也有著明顯的“異動”。相較于2020年,2021年外賣商家增幅比較明顯的是新疆菜,為63.3%,東北菜、川湘菜、粵菜、徽菜均保持個位數增長,江浙菜反而呈現負增長。反應到六個菜系里的訂單量,增幅居于前三的是新疆菜、東北菜和徽菜,分別為179.09%、82.21%和60.22%。

這么來看,南京人似乎更偏愛北方口味,但就六個菜系中各菜系訂單量占全城訂單量的占比來看,川湘菜和江浙菜依然是多數人的選擇,分別占比5.76%、1.96%,而商家增幅比較快的新疆菜和徽菜,和東北菜、粵菜一樣,占比不足1%。與此同時,外賣人均客單價方面,六個菜系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徽菜以91.36元居于榜首、東北菜以56.04元位于最末,總體水平向上增長。

至于南京人所偏愛的六個菜系里的TOP商家,也進行了一次洗牌:東北菜里的“骨頭飯炒面”、江浙菜里的“廚娘小館(中華路店)”、新疆菜里的“疆小贊·新疆炒米粉”、徽菜里的“徽菜館(江寧萬達店)”、粵菜里的“點都德(環(huán)宇城店)”以及川湘菜里的“古饗麻辣香鍋”分別名列各菜系“榜一”,成為南京人的外賣“心頭好”。

在很多南京人看來,南京是一座包容且有味道的城市,這一點我們從南京外賣經濟的演進中足以見得。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關注的是,這些現象背后所蘊含的城市和時代命題,一座城養(yǎng)一代人,一代人造就一座城,一些新銳餐廳在慢慢崛起,一些老牌餐館在尋求新生。

流量下的實體經濟

“平臺存在的意義在于,基于外部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價值,匹配供給和需求,創(chuàng)造互動的商業(yè)模式,為互動提供開放參與的架構,并設定治理規(guī)則,通過市場交易,為所有參與者創(chuàng)造價值?!惫雀枨癈EO施密特曾在《平臺革命》一書中談到。

就餐飲行業(yè)產業(yè)鏈來說,上游是農產品原材料,進入中游制作成食材(包括生鮮、非生鮮)與加工品(包括調味品、速凍食品和包裝食品),一部分與原材料一起通過各零售分銷渠道(包括傳統(tǒng)農貿市場、商超、電商、社區(qū)團購等)觸達消費者,另一部分,被集中采購通過中央廚房加工進入各場景的餐飲門店,通過到店消費、外賣服務與團餐三種形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換句話說,外賣平臺已經成為產業(yè)鏈中游關鍵一環(huán),連接著大量C端消費者。

圖:餐飲產業(yè)鏈拆分(艾瑞咨詢、Euromonitor、華安證券研究所)

外賣行業(yè)主要由線上平臺和商家+騎手+用戶的線下三端組成。

商家、騎手、用戶BCD三端相互依托、相互促進,構建起了商業(yè)閉環(huán)。線上外賣平臺扮演著連接、溝通、協(xié)調、配合、促進的角色,對接線下的商家、騎手和用戶,基于平臺自身的算法和AI等技術,匹配騎手、餐飲商戶、消費者并計算三者之間的最短距離,實時追蹤配送信息與訂單,以最短時間和最低成本為消費者配送產品。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外賣訂單量往往與區(qū)域經濟水平正相關。

從美團平臺數據分析結果看,2019年前三季度,華東地區(qū)貢獻了全國33.8%的外賣訂單量,與該地區(qū)在全國GDP中的占比(33.9%)非常接近,華南地區(qū)外賣訂單量占全國的18.7%,高于其GDP占比(17.3%),之后依次為華北地區(qū)、西南地區(qū)、華中地區(qū)、東北地區(qū)以及西北地區(qū)。由此可見,各地區(qū)的外賣訂單量占比與GDP占比的相關性更強。

標準化、連鎖化、外賣化,逐漸成為餐飲玩家尋求破圈的三個關鍵詞。

南京也不例外,《2019年南京市餐飲發(fā)展報告》曾指出,截至2018年12月,南京市現有 5.3萬家取證餐飲服務單位,但主要以中小微企業(yè)為主。南京歷史悠久,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美譽,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文化的演進,南京薈萃了各類餐飲美食,而外賣經濟在其中扮演著“城市里的毛細血管”:一方面連接著商家、消費者、騎手;另一方面,助力整個城市的經濟發(fā)展。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