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國網、南網的第二條聯網工程開建,閩粵兩地電力將互補余缺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國網、南網的第二條聯網工程開建,閩粵兩地電力將互補余缺

該工程總投資32.2億元,預計2022年建成投產。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記者 | 席菁華

兩大電網公司共建的第二條聯網工程今日開建。

4月23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官微消息顯示,閩粵聯網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由國家電網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方電網)共同投資,總投資32.2億元。

閩粵聯網工程是國家電力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的重點項目,為基礎設施補短板重點輸變電工程,輸送容量200萬千瓦,預計2022年建成投產。

該項目計劃在福建省內新建一座直流背靠背換流站,通過兩回交流500千伏線路,分別接入福建東林和廣東嘉應500千伏變電站。

據國家電網介紹,背靠背直流輸電工程指的是兩個非同步運行的交流電力系統之間的聯網或送電。非同步運行指的是不同電網頻率運行,或相同電網頻率但是運行不同步。

當福建向廣東輸送電能時,通過背靠背換流站先將福建電網的500千伏交流電轉換為±100千伏直流電。隨后,±100千伏直流電又轉換為廣東電網的500千伏交流電。最后,實現兩大電網“同頻共振”。

換言之,假如福建電網或廣東電網發(fā)生問題,背靠背換流站能避免故障擴大化,不會對對方電網產生影響,有利于改善被聯交流電網的系統穩(wěn)定性。

目前,中國有五個背靠背工程,閩粵聯網工程將是國內第六個背靠背工程,也是福建省首個背靠背換流站。

國家電網表示,閩粵聯網工程建成后,將實現福建、廣東兩省電網的互聯互通、互補余缺、互為互備。

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第一條互聯通道,為三峽-廣東±500千伏直流工程,主要承擔三峽水電直接輸送至南方電網的任務。

這一工程于2002年開工建造,2004年投運,2016年11月首次實現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互聯消納,2018年4月完結雙極投運。

《南方電網報》援引廣東電網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部項目前期科經理高超的觀點稱,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目前僅通過三峽-廣東直流線路“點對網”聯系,閩粵聯網工程將成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網架基礎,為兩個省級電網乃至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的電力合作拓寬渠道。

國家電網表示,閩粵聯網工程有利于發(fā)揮福建省清潔能源資源儲量優(yōu)勢,進一步優(yōu)化粵港澳大灣區(qū)與海峽西岸經濟區(qū)能源結構,提高粵港澳大灣區(qū)能源保障能力

截至2020年年底,福建清潔能源裝機、發(fā)電量占比分別達到55.1%、47.6%;廣東清潔能源裝機、發(fā)電量占比分別達到53%、49.9%。

福建和廣東兩省產業(yè)結構不同,因而電網負荷特性不同,用電高峰出現時段和最大負荷出現日期不同。閩粵聯網工程能帶來一定的錯峰效益,讓資源更大范圍得到優(yōu)化配置。

《中國能源報》援引國網經濟研究院輸電網規(guī)劃中心主任工程師蔣維勇觀點稱,閩粵聯網后可實現廣東和福建錯峰,能減少廣東和福建裝機分別達180萬千瓦和110萬千瓦左右。

高超表示,閩粵兩省毗鄰,均屬于一次能源匱乏地區(qū),兩省電力系統負荷特性、電源結構等存在一定的互補性。

通過閩粵聯網工程,福建富余電力可送至廣東,緩解廣東的季節(jié)性供電緊張狀況。廣東電網在一定電力盈余的情況下,可為福建提供季節(jié)性的電力支援。

此外,閩粵聯網所在地區(qū)分別位于廣東電網和福建電網末端,電網薄弱,且臺風等自然災害頻發(fā)。但兩地發(fā)生臺風的時間大多是錯開的。兩地電網聯網后,一旦遭遇臺風、暴雨等天氣,其中一方可緊急支援對方,降低電網運行的安全風險,提高供電可靠性。

2016年11月,閩粵聯網工程納入國家電力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2018年9月列為國家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重點項目;2019年3月全面啟動項目可研及前期工作。

2020年9月,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代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按55%和45%比例合資,成立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并進入運作階段。

當年12月1日,閩粵聯網工程獲得國家發(fā)改委核準。

在中國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中,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于2002年同時成立。其中,國家電網經營區(qū)域覆蓋全國26個?。ㄗ灾螀^(qū)、直轄市),供電范圍占國土面積88%;南方電網負責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qū)和港澳地區(qū)的供電服務。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南方電網

2.7k
  • 賀曉柏任南方電網黨組副書記
  • 南方電網宣布增持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國網、南網的第二條聯網工程開建,閩粵兩地電力將互補余缺

該工程總投資32.2億元,預計2022年建成投產。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記者 | 席菁華

兩大電網公司共建的第二條聯網工程今日開建。

4月23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官微消息顯示,閩粵聯網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由國家電網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方電網)共同投資,總投資32.2億元。

閩粵聯網工程是國家電力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的重點項目,為基礎設施補短板重點輸變電工程,輸送容量200萬千瓦,預計2022年建成投產。

該項目計劃在福建省內新建一座直流背靠背換流站,通過兩回交流500千伏線路,分別接入福建東林和廣東嘉應500千伏變電站。

據國家電網介紹,背靠背直流輸電工程指的是兩個非同步運行的交流電力系統之間的聯網或送電。非同步運行指的是不同電網頻率運行,或相同電網頻率但是運行不同步。

當福建向廣東輸送電能時,通過背靠背換流站先將福建電網的500千伏交流電轉換為±100千伏直流電。隨后,±100千伏直流電又轉換為廣東電網的500千伏交流電。最后,實現兩大電網“同頻共振”。

換言之,假如福建電網或廣東電網發(fā)生問題,背靠背換流站能避免故障擴大化,不會對對方電網產生影響,有利于改善被聯交流電網的系統穩(wěn)定性。

目前,中國有五個背靠背工程,閩粵聯網工程將是國內第六個背靠背工程,也是福建省首個背靠背換流站。

國家電網表示,閩粵聯網工程建成后,將實現福建、廣東兩省電網的互聯互通、互補余缺、互為互備。

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第一條互聯通道,為三峽-廣東±500千伏直流工程,主要承擔三峽水電直接輸送至南方電網的任務。

這一工程于2002年開工建造,2004年投運,2016年11月首次實現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互聯消納,2018年4月完結雙極投運。

《南方電網報》援引廣東電網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部項目前期科經理高超的觀點稱,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目前僅通過三峽-廣東直流線路“點對網”聯系,閩粵聯網工程將成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網架基礎,為兩個省級電網乃至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的電力合作拓寬渠道。

國家電網表示,閩粵聯網工程有利于發(fā)揮福建省清潔能源資源儲量優(yōu)勢,進一步優(yōu)化粵港澳大灣區(qū)與海峽西岸經濟區(qū)能源結構,提高粵港澳大灣區(qū)能源保障能力

截至2020年年底,福建清潔能源裝機、發(fā)電量占比分別達到55.1%、47.6%;廣東清潔能源裝機、發(fā)電量占比分別達到53%、49.9%。

福建和廣東兩省產業(yè)結構不同,因而電網負荷特性不同,用電高峰出現時段和最大負荷出現日期不同。閩粵聯網工程能帶來一定的錯峰效益,讓資源更大范圍得到優(yōu)化配置。

《中國能源報》援引國網經濟研究院輸電網規(guī)劃中心主任工程師蔣維勇觀點稱,閩粵聯網后可實現廣東和福建錯峰,能減少廣東和福建裝機分別達180萬千瓦和110萬千瓦左右。

高超表示,閩粵兩省毗鄰,均屬于一次能源匱乏地區(qū),兩省電力系統負荷特性、電源結構等存在一定的互補性。

通過閩粵聯網工程,福建富余電力可送至廣東,緩解廣東的季節(jié)性供電緊張狀況。廣東電網在一定電力盈余的情況下,可為福建提供季節(jié)性的電力支援。

此外,閩粵聯網所在地區(qū)分別位于廣東電網和福建電網末端,電網薄弱,且臺風等自然災害頻發(fā)。但兩地發(fā)生臺風的時間大多是錯開的。兩地電網聯網后,一旦遭遇臺風、暴雨等天氣,其中一方可緊急支援對方,降低電網運行的安全風險,提高供電可靠性。

2016年11月,閩粵聯網工程納入國家電力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2018年9月列為國家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重點項目;2019年3月全面啟動項目可研及前期工作。

2020年9月,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代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按55%和45%比例合資,成立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并進入運作階段。

當年12月1日,閩粵聯網工程獲得國家發(fā)改委核準。

在中國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中,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于2002年同時成立。其中,國家電網經營區(qū)域覆蓋全國26個?。ㄗ灾螀^(qū)、直轄市),供電范圍占國土面積88%;南方電網負責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qū)和港澳地區(qū)的供電服務。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