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雨靜
加拿大國民咖啡店Tim Hortons(以下簡稱“Tims”)今年2月以上海首店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后,如今已經(jīng)在上海開出共22家門店。
我們曾在Tims于上海人民廣場的首店開業(yè)時報道過:門店開業(yè)時店外大排長隊,還有人前晚在店門口等待18小時才入場。受到追捧一方面是因為Tims在加拿大市場具有絕對的市場領(lǐng)先地位,自帶的“加拿大國民咖啡店”的光環(huán)有不少北美留學海歸和中產(chǎn)階級買賬;此外,它也具備當下網(wǎng)紅店的幾個熱門要素——新鮮感、海外背景、紅色的代表性紙杯方便消費者打卡等等。
7個月后,Tims已在上海、鄭州、大連等地開出多家門店,今年在上海開30家店的目標也幾近完成。
與開業(yè)時的網(wǎng)紅路線不同,當下Tims的開店模式更大眾化和親民化了。“其實我們想做的是融入大眾生活的連鎖咖啡店”,Tims中國區(qū)品牌負責人對界面新聞?wù)f,“會希望更接地氣、知道中國消費者需要什么。”早前Tims曾提出的10年在中國開1500家店的目標,據(jù)她表示目前已經(jīng)在加速開拓。
要實現(xiàn)中國鋪店1500家,Tims未來的主要方向?qū)⑹牵宏P(guān)注下沉市場和中國本土需求、培育更年輕的種子用戶,以及探索更多門店形式。
在上海開出首店之后,Tims在上海之外的第二家中國門店選在了河南鄭州。事實上這并不是跨國餐飲企業(yè)的常規(guī)操作,通常初入中國市場的品牌首先布局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市場,此后再逐步試水二線。
上述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解釋,選擇低調(diào)試水二線城市,除了有當?shù)叵M者對于新鮮事物接受程度較高、人口基數(shù)大等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二線的咖啡市場目前處于前期培育階段,市場并未飽和,這意味著Tims有更多潛在市場挖掘機會。
比如,2011年進入鄭州市場的星巴克目前在當?shù)刂挥?3家門店,大多聚集在客流量大的商業(yè)地產(chǎn)中。這對其他咖啡后來者便帶來了機遇:在下沉市場,星巴克已經(jīng)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人們的咖啡消費意識,但這里消費者成熟度和單一品牌忠誠度較低,還有不少開店空間。比起進入已經(jīng)高度飽和的一線市場,后來者便能夠在二線城市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吸引那些已經(jīng)對咖啡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們,培養(yǎng)忠實用戶。

在定價上,Tims的價位約為星巴克均價的8折,位于便利店咖啡和星巴克之間的區(qū)間。在他們的觀察中,中國消費者對于早餐咖啡套餐的需求較高,因此品牌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19元起的咖啡與輕食搭配的早餐促銷,午市則有30元起的咖啡與輕食套餐,“這個價位對于上班族來說是比較合理的”,Tims品牌負責人說。
種子用戶培育的邏輯也與開店擴張邏輯相似。Tims看中的可能是那些更年輕的人——比如高中生和大學生,他們不是成熟的咖啡消費者,但卻是下一代咖啡浪潮的主力消費者。
“我們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門店在上海五角場,”Tims品牌負責人對界面新聞?wù)f,“這里有很多大學,年輕人很多。加拿大很多校園里都有Tims,我們的種子用戶是中國學生,特別是曾經(jīng)留過學的。”
不過白領(lǐng)和上班族依然是Tims的重要客群,特別是女性。“目前看來我們的女性消費者更多,所以我們會在上海時裝周開快閃店,未來也在考慮更多IP合作和跨品牌合作”,負責人表示。

正如星巴克的門店也往高端化和快捷化兩方面探索——除了更多高端門店,最近他們還開始在中國開出了面積更小的“啡快”概念店,主打取完即走的手機業(yè)務(wù);Tims未來的門店形式也不再僅限于熱門商圈或是寫字樓的常規(guī)咖啡店。
據(jù)Tims負責人透露,Tims已經(jīng)開始測試外送與手機下單服務(wù),未來會在軌道交通和機場等樞紐開出更多門店,并且探索包括便利店在內(nèi)的不同場景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