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伍洋宇
一臺金屬色立方體機器,高約一米,長和寬跟人的小臂差不多。稍微貼近它,一個巴掌大的投放口就會自動打開,露出里面的承物臺。
這時就可以把一片紙殼(或是喝完的飲料瓶)送上去,一秒之后會有物品掉落的清脆聲傳出。
“可回收垃圾。”它說。
這是在上海2019 WAIC會場成果展廳的一個AI垃圾桶,來自阿爾飛思智能物聯(lián)科技。
它最大亮點是”人工智能垃圾分類“,紙袋、煙蒂、打包盒……可供識別的垃圾有幾百項,但當前還只能接受干垃圾,而且要單件、依次地投放。
箱體里設有兩個塑料垃圾桶,暫時只支持“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兩項分類。如果不小心多放了垃圾,或是把兩類垃圾混雜在一起(例如帶著塑料包裝的面包),系統(tǒng)還是會將其識別為其他垃圾。
每個垃圾桶大約裝得下50個左右塑料瓶。在人流集中的場所,按照每天替換四次的理想情況,一個垃圾桶能帶來10元左右的收益。
現(xiàn)場展示的兩款垃圾桶分別可以放在室內(nèi)和室外,最大的差別在于一個帶有充電源,而另一個依靠特制面板吸收太陽能發(fā)電。
在現(xiàn)場播放的宣傳片中,垃圾桶大多被放在辦公區(qū),尤其是大型工業(yè)園區(qū)的露天小徑上,每天由清潔人員進行清理和替換。
據(jù)了解,AI垃圾桶的成本在2000元上下,隨著量產(chǎn)規(guī)模擴大成本還能進一步下降。
上海市民迎來垃圾分類的生活后,確實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了,而這種生活方式正在向全國蔓延。
有一個人工智能垃圾桶幫忙做這件事,似乎能減輕大家的一些煩惱。當然,還能更“聰明”就更好了,說不定哪一天就能收下一杯沒喝完的珍珠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