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何柳穎
界面新聞編輯 | 王姝
銀行春招正馬不停蹄進行中。
3月26日,中國銀行表示,2025年春季招聘和實習生招聘筆試即將開啟。在此之前,工農中建四大行均發(fā)布了春招公告。
然而,部分公告讓應聘者感到措手不及?!斑@次春招人數縮減這么多,報縣城柜員是不是沒希望了!”有應聘者在社交媒體上著急地提問。
對比去年春招,今年四大行春招規(guī)模均出現縮減,其中農行大幅縮減約1萬個崗位,工行也接近“砍半”。受訪專家認為,銀行主要出于人力成本、數字化轉型等因素調整校招規(guī)模。
從崗位類型看,業(yè)務崗與科技崗仍是招聘核心。圍繞科技崗,多家銀行給出了具體的職業(yè)發(fā)展路徑,可走管理序列,也可走專業(yè)序列,無論哪條路徑,“金融+科技”配置的復合型人才都是銀行的培養(yǎng)主力。
從應聘者的角度出發(fā),銀行的科技崗給到的薪資待遇、技術鉆研機會等不及大廠,但勝在平臺穩(wěn)定,這還是吸引了不少科技人才。待遇方面,有業(yè)內人士稱,對于特別優(yōu)秀的高精尖人才,“一事一議”亦屬常理。
農行春招縮減萬人崗位
2025年,四大行春招規(guī)模均有所縮小。
據銀行招聘網統(tǒng)計,2025農業(yè)銀行春招擬招4500人,去年春招人數約14500人,大幅縮減約1萬人;中國工商銀行春季校園招聘擬招4500人,去年春招人數約8600人;中國銀行今年春招約4700人,去年約5700人;中國建設銀行今年擬招2300人,去年約3700人。
作為參考,在2025年秋招(秋招通常在上年10月左右啟動)中,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招聘人數與2024年秋招相當。
對比兩年春招公告可以發(fā)現,農行縮減的1萬個招聘崗位分散在各分行。比如農行北京分行今年春招擬招80人,而去年春招人數為400人。結合秋招情況來看,整體招聘同樣縮水,今年秋招擬招350人,去年人數為 560人。這意味著,該分行今年校園招聘人數不足去年的一半。
同時,對比農行北京分行招聘崗位可以發(fā)現,相較于秋招,縮減主要出現在分行本部崗位,包括科技崗和業(yè)務崗,而支行業(yè)務類崗位仍在招錄。另一方面,該分行今年春招新設置了“信息科技崗”,該崗位錄用畢業(yè)生入職分行后,先安排3年培養(yǎng)鍛煉(分支行輪崗),同時作為總行審計儲備生,培養(yǎng)期滿后可擇優(yōu)遴選至總行駐當地審計分局工作。
另外,部分銀行分支機構并無參與本輪春招。比如工行的39家分行機構中,僅23家分支機構開放春招渠道,有16家分行沒有開放春招渠道。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四大行春招規(guī)??s減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目前銀行普遍面臨息差收窄、利潤承壓等問題,控制人力成本成為重要手段;二是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傳統(tǒng)線下網點業(yè)務需求下降,線上服務替代率提升,導致基層崗位需求減少;三是科技投入優(yōu)先級提升,資源更多向信息科技、數據治理等領域傾斜,壓縮傳統(tǒng)崗位編制以支持戰(zhàn)略轉型。
“我們要一線業(yè)務崗與金融科技崗”
有城商行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目前其所在行需要的員工集中在一線業(yè)務崗、服務崗以及金融科技人才。
上述人士認為,與互聯網大廠相比,部分銀行存在架構不清、人員臃腫的問題,尤其是只傳遞不承擔經營壓力的中層管理人員。
其稱,“銀行的層級很多,不像互聯網那樣扁平化,而伴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這部分的管理可以通過科技提升。比如合同檢驗、會議紀要等工作,這部分人員其實已經高于實際需求?!?/span>
在該名人士看來,著眼整個銀行業(yè),目前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一線營銷類、服務類和科技類。
“營銷類人才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銀行的產品同質化嚴重,要讓客戶了解、購買產品,以及產品售后,這些其實還是需要人為觸發(fā)。柜員工作也會長期需要,因為總有需要到網點處理業(yè)務的客戶??萍碱悇t是需要滿足銀行的整體數字化轉型需求,這代表著銀行與未來的接軌?!痹撊耸糠治龇Q。
今年的銀行春招方向顯示出這一趨勢。建設銀行分行招聘崗位基本集中在科技類專項人才、綜合營銷崗與柜面服務崗。其中綜合營銷崗主要從事客戶服務、柜面服務及業(yè)務營銷等工作。新員工入職后,先在基層網點柜員等崗位進行培養(yǎng)鍛煉,根據個人表現及工作需要,聘任至營業(yè)網點或其他機構相關崗位。

在中國銀行2025年春招中,境內分行共招聘三類人才,分別為信息科技崗、營業(yè)網點業(yè)務崗位(營銷服務)、營業(yè)網點業(yè)務崗位(綜合服務)。成都銀行春招公告亦顯示,面向2025年度應屆生公開招聘總行金融科技崗、分支行柜面業(yè)務崗。
對于基層業(yè)務崗,業(yè)內人士認為,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如今的趨勢是“長期需求減少,短期缺人”。
而科技類人才仍是本輪校園招聘的重點對象。“當前,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滲透,銀行更加注重科技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表現在招聘上,一方面,科技類崗位需求爆發(fā)式增長,銀行將大量招聘名額向信息科技崗等相關崗位傾斜,另一方面,復合型人才備受公司青睞,既懂金融業(yè)務又熟悉技術的‘金融科技人才’招聘比例顯著上升。”武澤偉表示。
平安銀行2025年春招分為“金融專場”與“科技專場”,后者服務于平安銀行金融科技部校招生培養(yǎng)計劃,主要招聘后端開發(fā)崗、算法崗人才,通過技術能力、金融業(yè)務以及成長導師輔導專項培養(yǎng),“金融+科技”雙重屬性打造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兼平安科技常務副總經理肖京近日提及,在金融科技的人才隊伍上,平安集團從十多年前開始一直在進行建設。這段時間平安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校招,我們也把招聘重點聚焦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崗位。
如武澤偉所言,在銀行體系內,“金融+科技”配置的復合型人才是培養(yǎng)主力。如工行的平臺金融發(fā)展中心的研發(fā)經理崗,其目標定位正是“成為新技術研究、應用研發(fā)、系統(tǒng)開發(fā)等領域金融科技專業(yè)人才”。
部分銀行為科技類崗位提供了明確的職業(yè)發(fā)展路徑。桂林銀行推出了培養(yǎng)金融科技管培生的“匠星計劃”,該項目培養(yǎng)周期原則上為2年,包括輪崗期1年,跟蹤培養(yǎng)期1年,其中輪崗期分為系統(tǒng)開發(fā)學習、運營維護學習、網絡安全學習三個階段。若走管理序列,晉升路徑為員工-經理-中層干部-高管;若走專業(yè)序列,晉升路徑為初級-中級-高級-資深-專家。
另有銀行在招聘中提及,應聘者有機會走上“從分行到總行”的學習通道。建設銀行表示,對于一級分行的科技類專項人才,新員工入職后,有機會安排至分行金融科技部,或總行運營數據中心、金融科技子公司(含各事業(yè)群)等機構崗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近幾年科技人才的陸續(xù)增員,部分機構對此類人才需求已有所減少。比如中國工商銀行平臺金融發(fā)展中心近年積極招攬研發(fā)經理、產品經理方向的科技菁英,不過招聘人數已從2024年春秋招的75人縮減至今年春秋招的50人。
界面新聞記者還留意到,相較于校園招聘,銀行在社會招聘中對科技人才的要求更為具體、細化。如建設銀行面向社會招聘“零售業(yè)務人工智能應用專家”,該崗位將負責零售業(yè)務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應用并推動落地;負責零售業(yè)務智能工具的運營及迭代,打造敏捷響應、高效迭代的線上運營機制等。對應地,應聘要求也相對嚴苛,要求具有5年以上人工智能領域工作經驗,其中至少3年金融行業(yè)或金融科技公司從事人工智能相關工作。
和大廠搶人?
值得指出的是,科技人才是各行各業(yè)的香餑餑,銀行在搶人方面并不具備絕對優(yōu)勢。
上述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在銀行,科技類人才接觸更多的是應用層面的探索,而非極其前沿的技術研究。因此,對于潛心前沿技術的應聘者而言,銀行的崗位吸引力不及大廠。
“薪酬方面,我們一般是在銀行新員工薪酬以及這個崗位的市場化價值之間取一個值,銀行一般很難完全按照市場化標準來確定薪酬,當然,一事一議,部分崗位對于人才的迫切程度可以支撐起高薪。”該名人士稱。
這或許可以從社會招聘中得以一窺。成都銀行近日發(fā)布了一則總行高層次人才社會招聘公告,其中總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助理(人工智能方向)以及總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助理(互聯網金融風險模型方向)各招1人,薪資均達到70-80萬元/年,特別優(yōu)秀者可視情況“一事一議”。
當然,門檻也很高。人工智能方向要求8年以上人工智能或計算機領域工作經驗,并具有相應層級以上領導管理崗位工作經歷;互聯網化金融風險模型方向要求5年以上頭部互聯網金融平臺工作經驗,并具有相應層級以上領導管理崗位工作經歷。
普遍而言,銀行的科技人才待遇不及大廠,應聘者對此亦很清楚?!按髲S可以開出比銀行高很多的薪資,接觸的工作內容也更復雜,更具有成長性,視野也會更開闊。銀行科技崗則以穩(wěn)定性為主,工作強度低很多,但相應的待遇也會差一些?!睆埻瑢W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人工智能系統(tǒng)專業(yè)的應屆生,他在上一輪秋招中參加了多家銀行的金融科技崗面試。
“大廠以及銀行等央國企,這是兩個不同的發(fā)展方向,我個人還是傾向于穩(wěn)定性。”張同學表示。
從職業(yè)發(fā)展看,銀行與大廠的路徑也不一樣?!般y行是業(yè)務導向,信息技術崗在其中更多是作為支持性工作。在面試過程中,技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對自己之前的實習和參與的項目有深度思考,面試官也會更在意面試者是否對自己的研究或工作的實際應用價值有相關思考,比如是否對銀行的業(yè)務發(fā)展有實質性的幫助?!睆埻瑢W稱。
當然,“這并不是說技術不重要,技術是信息科技崗的根本,依然是面試中最重要的一個基礎?!睆埻瑢W補充稱。
待遇、職業(yè)路徑、平臺情況,這些都是科技人才的考慮因素?!拔业那舐毞较蚴菄肫蟮男畔⒖萍技八惴◢彛饕谝夤べY待遇、工作內容是否符合興趣、平臺發(fā)展和穩(wěn)定性,會綜合考慮這幾方面。”張同學表示。
當下,他仍在考慮是否要入職銀行科技崗,“也許最后會舍掉銀行,入職其他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