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民眾不滿政府遲遲未投放儲備大米的批評聲中,日本農林水產省3月10日宣布啟動首批儲備大米的競標,以抑制米價上漲。
首批競標的儲備米共15萬噸,包括日本全國農業(yè)協會聯合會在內的89家機構和企業(yè)有資格參與競標。中標結果將于周三公布,首批儲備米最快將于3月底上市。這15萬噸大米中有10萬噸為去年收成,其余為2023年。
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如果有需要,之后還將另外拍賣6萬噸政府儲備米。日本政府目前有91萬噸儲備米,此前只在出現自然災害、大規(guī)模歉收等緊急情況下投放。這是日本政府首次為保障大米流通、降低米價動用儲備米。按照慣例,為了防止米價暴跌,日本政府還將在1年內回購與投放量相等的大米。
從去年5月開始到今年,日本的大米價格連續(xù)10個月上漲。日本總務省2月28日的數據顯示,日本越光米的零售價已經飆升至5公斤4363日元(約合人民幣214.8元),達到歷史最高。
日本官方解釋,2023年的異常高溫導致大米產量下降。日元持續(xù)貶值后,赴日游客人數上漲,推高了大米需求量。大米是日本少數能完全自給自足的糧食之一。
除此之外,去年8月日本宮崎縣附近海域發(fā)生7.1級地震。此后,日本氣象廳發(fā)布南海海槽大地震警報。今年1月,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小組再警告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發(fā)生“特大地震”的概率提升至80%。這一連串地震預警引發(fā)了恐慌情緒,民眾開始囤購大米。
日本農林水產部數據顯示,去年日本的大米產量為679萬噸,比2023年高出18萬噸。但截至去年12月,主要經銷商收購的大米數量反而出現下降。日本農林水產部懷疑,預計米價將繼續(xù)上漲,部分米農和批發(fā)商開始囤積大米。
日本政府在2月14日就公布將最多投放21萬噸政府儲備米的消息,但消息放出后米價并沒有下降。政府遲遲不投放儲備米引發(fā)民眾不滿,還有批評認為政府未及時投入儲備米是擔心增加供應導致米價下跌,引起農業(yè)協同工會的不滿。
據央視新聞消息,日本民間調查機構帝國數據庫公司情報統括部課長內藤修指出,除了大米之外,日本國內蔬菜等食品的價格也居高不下。他認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比如美國政治局勢的變化,給日本市場帶來了壓力。面對這種前景不明朗的狀況,許多消費者對未來感到不安,因此很難積極地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