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全球最大醫(yī)藥代工公司出售廣州工廠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全球最大醫(yī)藥代工公司出售廣州工廠

醫(yī)藥外包行業(yè)產能過剩,昭衍新藥選擇在行業(yè)低谷時收購下游企業(yè)。

圖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唐卓雅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1月20日,昭衍生物官方公眾號發(fā)布文章稱,公司以資產交易的方式收購廣州知識城龍沙大分子CDMO(合同定制研發(fā)生產機構)工廠(下稱“廣州工廠”)。昭衍生物認為這是其進一步完善國際化布局的重要一步,在增設新的設施和能力后,其將進一步推進輻射整個亞太區(qū)市場。

1月20日,截至收盤,昭衍新藥報16.05元/股,漲1.78%,當前市值為120億元。

2018年,昭衍新藥孵化昭衍生物,但昭衍生物并不隸屬于昭衍新藥,屬于昭衍新藥的關聯(lián)公司,天眼查顯示,昭衍新藥只占有昭衍生物8.93%的股份。從服務鏈條看,昭衍生物是昭衍新藥服務鏈條的擴展和延伸,主攻CDMO業(yè)務。

昭衍生物此次收購的廣州工廠建筑面積近2.5萬平米,擁有模塊化、數值化的KUBio生產車間,包括21000L和22000L的一次性原液生產線,并配備水針、凍干等多種劑型的制劑灌裝線、QC(品質控制)實驗室以及中試生產設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該廣州工廠的前東家為CDMO跨國巨頭龍沙。2024年1月,界面新聞曾報道,龍沙將裁員并關閉位于廣州知識城的大分子工廠。多位業(yè)內人士曾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龍沙廣州大分子工廠關廠原因是“接不到訂單”。

龍沙集團在廣州共有兩個工廠,分別位于廣州知識城和廣州南沙,其中廣州知識城工廠是龍沙在中國的第三個工廠,對外提供大分子CDMO服務。2018年,龍沙集團從GE Healthcare手中購買該工廠,后又投資約1億美元資金用于進一步建設。2021年該工廠投入使用,截至龍沙集團關停該工廠,其運營時間不足三年。

如昭衍生物在上述文章中所言,收購廣州工廠可以增強其在大灣區(qū)的服務能力,同時也是其進一步完善國際化布局的重要一步。然而,CXO行業(yè)整體下行,龍沙集團關停廣州工廠是因為“接不到訂單”,昭衍新藥的日子也不好過。

2024年年底,昭衍新藥表示要更改募資凈額用途,將美國Biomere項目、廣州和重慶項目的投產時間延后。昭衍新藥調整募資用途和市場需求變化有關,廣州和重慶項目便是在行業(yè)整體欣欣向榮的背景下開展,但是項目投產速度沒有跟上行業(yè)變化速度。創(chuàng)新藥投資熱度降溫,下游藥物研發(fā)需求收縮,昭衍新藥只能放緩項目建設周期。

從業(yè)績上看更為直觀,昭衍新藥自2023年開始營收增速明顯下滑,同比增長4.78%達到23.76億元;凈利潤增速不增反減,同比下降63.04%達到3.97億元。2024年第一季度,昭衍新藥由盈轉虧,虧損2.72億元,前三季度已凈虧損7030.71萬元。并且,昭衍新藥的在手訂單也急劇減少,2022年至2023年,昭衍新藥的在手訂單數額分別為38億元、23億元。

不止昭衍新藥,今年前三季度,CRO公司業(yè)績普遍出現營利雙降的局面,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泰格醫(yī)藥的營收分別為88.17億元、41.4億元、50.6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3億元、14.2億元、7.1億元、8.13億元。但上述公司中僅康龍化成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正向增長,不過其扣非凈利潤也同比減少超25%。

醫(yī)藥外包行業(yè)產能過剩,昭衍新藥選擇在行業(yè)低谷時收購下游企業(yè)。昭衍新藥在公布更改募資凈額用途之時,也透露將根據公司業(yè)務規(guī)劃和未來臨床業(yè)務資金需求,把臨床業(yè)務項目剩余資金2.31億元用于潛在收購項目。昭衍生物收購CDMO工廠則是昭衍新藥策略的延續(xù)。

按昭衍生物的說法,其收購廣州工廠是為了全球化布局。它的同行們也在進行全球化布局,2024年5月,凱萊英取得前輝瑞英國Sandwich Site的API Pilot Plant及R&D Laboratory(以下簡稱“Sandwich Site”),完成公司首個歐洲研發(fā)生產基地布局;九洲藥業(yè)將在德國設立全資孫公司,投資建設CRO(醫(yī)藥研發(fā)外包)服務平臺;藥明康德宣布其位于新加坡的研發(fā)及生產基地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27年投入運營。

盡管美國《生物安全法》草案曾對國內CRO企業(yè)造成不小影響,但是CRO企業(yè)們卻不想放棄海外市場,出海仍是大部分CRO企業(yè)的選擇。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昭衍新藥

113
  • 昭衍新藥給出了醫(yī)藥外包產能過剩的新信號
  • 港股午評:恒生科技指數跌2.25%,黃金、芯片股走弱,醫(yī)藥股逆勢走強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全球最大醫(yī)藥代工公司出售廣州工廠

醫(yī)藥外包行業(yè)產能過剩,昭衍新藥選擇在行業(yè)低谷時收購下游企業(yè)。

圖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唐卓雅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1月20日,昭衍生物官方公眾號發(fā)布文章稱,公司以資產交易的方式收購廣州知識城龍沙大分子CDMO(合同定制研發(fā)生產機構)工廠(下稱“廣州工廠”)。昭衍生物認為這是其進一步完善國際化布局的重要一步,在增設新的設施和能力后,其將進一步推進輻射整個亞太區(qū)市場。

1月20日,截至收盤,昭衍新藥報16.05元/股,漲1.78%,當前市值為120億元。

2018年,昭衍新藥孵化昭衍生物,但昭衍生物并不隸屬于昭衍新藥,屬于昭衍新藥的關聯(lián)公司,天眼查顯示,昭衍新藥只占有昭衍生物8.93%的股份。從服務鏈條看,昭衍生物是昭衍新藥服務鏈條的擴展和延伸,主攻CDMO業(yè)務。

昭衍生物此次收購的廣州工廠建筑面積近2.5萬平米,擁有模塊化、數值化的KUBio生產車間,包括21000L和22000L的一次性原液生產線,并配備水針、凍干等多種劑型的制劑灌裝線、QC(品質控制)實驗室以及中試生產設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該廣州工廠的前東家為CDMO跨國巨頭龍沙。2024年1月,界面新聞曾報道,龍沙將裁員并關閉位于廣州知識城的大分子工廠。多位業(yè)內人士曾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龍沙廣州大分子工廠關廠原因是“接不到訂單”。

龍沙集團在廣州共有兩個工廠,分別位于廣州知識城和廣州南沙,其中廣州知識城工廠是龍沙在中國的第三個工廠,對外提供大分子CDMO服務。2018年,龍沙集團從GE Healthcare手中購買該工廠,后又投資約1億美元資金用于進一步建設。2021年該工廠投入使用,截至龍沙集團關停該工廠,其運營時間不足三年。

如昭衍生物在上述文章中所言,收購廣州工廠可以增強其在大灣區(qū)的服務能力,同時也是其進一步完善國際化布局的重要一步。然而,CXO行業(yè)整體下行,龍沙集團關停廣州工廠是因為“接不到訂單”,昭衍新藥的日子也不好過。

2024年年底,昭衍新藥表示要更改募資凈額用途,將美國Biomere項目、廣州和重慶項目的投產時間延后。昭衍新藥調整募資用途和市場需求變化有關,廣州和重慶項目便是在行業(yè)整體欣欣向榮的背景下開展,但是項目投產速度沒有跟上行業(yè)變化速度。創(chuàng)新藥投資熱度降溫,下游藥物研發(fā)需求收縮,昭衍新藥只能放緩項目建設周期。

從業(yè)績上看更為直觀,昭衍新藥自2023年開始營收增速明顯下滑,同比增長4.78%達到23.76億元;凈利潤增速不增反減,同比下降63.04%達到3.97億元。2024年第一季度,昭衍新藥由盈轉虧,虧損2.72億元,前三季度已凈虧損7030.71萬元。并且,昭衍新藥的在手訂單也急劇減少,2022年至2023年,昭衍新藥的在手訂單數額分別為38億元、23億元。

不止昭衍新藥,今年前三季度,CRO公司業(yè)績普遍出現營利雙降的局面,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泰格醫(yī)藥的營收分別為88.17億元、41.4億元、50.6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3億元、14.2億元、7.1億元、8.13億元。但上述公司中僅康龍化成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正向增長,不過其扣非凈利潤也同比減少超25%。

醫(yī)藥外包行業(yè)產能過剩,昭衍新藥選擇在行業(yè)低谷時收購下游企業(yè)。昭衍新藥在公布更改募資凈額用途之時,也透露將根據公司業(yè)務規(guī)劃和未來臨床業(yè)務資金需求,把臨床業(yè)務項目剩余資金2.31億元用于潛在收購項目。昭衍生物收購CDMO工廠則是昭衍新藥策略的延續(xù)。

按昭衍生物的說法,其收購廣州工廠是為了全球化布局。它的同行們也在進行全球化布局,2024年5月,凱萊英取得前輝瑞英國Sandwich Site的API Pilot Plant及R&D Laboratory(以下簡稱“Sandwich Site”),完成公司首個歐洲研發(fā)生產基地布局;九洲藥業(yè)將在德國設立全資孫公司,投資建設CRO(醫(yī)藥研發(fā)外包)服務平臺;藥明康德宣布其位于新加坡的研發(fā)及生產基地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27年投入運營。

盡管美國《生物安全法》草案曾對國內CRO企業(yè)造成不小影響,但是CRO企業(yè)們卻不想放棄海外市場,出海仍是大部分CRO企業(yè)的選擇。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