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訪】《獵罪圖鑒2》總制片人張翼蕓:刑偵劇如何打破類型圈層?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專訪】《獵罪圖鑒2》總制片人張翼蕓:刑偵劇如何打破類型圈層?

“短劇滿足的是情感宣泄和獵奇需求,長劇提供體驗感?!?/p>

《獵罪圖鑒2》劇照

界面新聞記者 | 胡毓婧

界面新聞編輯 | 張友發(fā)

兩年半前播出的《獵罪圖鑒》是一部黑馬劇,2022年3月開播后的播放量低開高走,臨近收官時登上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雙平臺榜首,且長尾效應顯著,據云合數據發(fā)布的“2022-2024年S+劇集復盤”,《獵罪圖鑒》以集均6597萬播放量的成績,排在近三年熱播劇的第6名。

作為續(xù)作的《獵罪圖鑒2》,故事風格和觀感沒有太大變化。延續(xù)了雙男主設定、畫像師作為解謎核心、單元系列懸疑、女性話題,以及對社會熱點的關注。臨近收官,云合數據顯示12月24日其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為23.6%,位列熱播榜第一。

區(qū)別于其他相對硬核、強調案情反轉的懸疑劇,《獵罪圖鑒2》總制片人張翼蕓對這部劇的定位是打破類型劇圈層“多元創(chuàng)新刑偵劇”。除了關注中老年女性戀愛自由、女性的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等多元女性議題外,《獵罪圖鑒》系列的畫面是懸疑劇少見的暖色調,案件設計集中于人物關系的反轉——觀眾對人物的初印象與真相揭曉時的人物關系形成的落差,這種“預期違背”,構成了《獵罪圖鑒》的懸疑核心。

在張翼蕓看來,單元劇的主線設計有兩種方式,一種主案貫穿所有情節(jié)設計,二是將人物關系作為主線,而《獵罪圖鑒》早在第一部就放棄了前一種方式,其劇作創(chuàng)新主要在于極致的人物關系,尤其是沈翊天才畫像師的身份,他的情感洞察力是案件推進的核心動力,這也決定了《獵罪圖鑒》并非一部純情節(jié)推動的刑偵劇,而是更側重于情感表達,不論在單元案還是主線中,關系的變化都是最核心的看點。

張翼蕓曾以制片人、總制片人的身份深入參與2002年播出的《紅色檔案》、2004年的《我非英雄》、2015年的《刑警隊長》、2020的《獵狐》等多部懸疑探案劇。在她看來,近幾年國產懸疑劇題材類型多元,制作水準快速提升,并且不同于此前的犯罪劇和刑偵劇,當下懸疑劇的敘事更強調挖掘復雜多元的人性。

過去一年,長劇遭遇了短劇的強勢“侵襲”,從業(yè)者幾乎人人自危。但在張翼蕓看來,聽故事是觀眾的剛需,而長劇的細節(jié)和沉浸感是講故事的基本技法,“它蘊含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學性,以及審美的體驗,我覺得這種需求,是不可替代的?!?/p>

但她也預測,在當下的市場環(huán)境下,長劇故事的選材、劇作人物塑造、后期特效視聽層面的制作,都要高于觀眾預期才能吸引觀眾。“我認為長劇未來就是‘奢侈品’,數量會變少,但每一部都會是精品?!?/p>

界面文娛對話《獵罪圖鑒2》總制片人張翼蕓:

不僅要畫骨,還要“畫心”

界面文娛:作為原創(chuàng)IP的續(xù)作,如何讓《獵罪圖鑒2》滿足第一部觀眾的期待?

張翼蕓:對于所有續(xù)作來講,最重要的是保留系列劇的內核和核心要素。《獵1》觀眾比較喜歡的核心人物設定、關系,系列單元劇的敘事方式,用畫像師作為探案解謎的關鍵人物,以及視聽語言和影像風格,都在《獵2》中得到了延續(xù),在這些基礎上,《獵2》再做了一些升級。

我覺得《獵1》的“獵罪天團”塑造是非常成功的,所以要保證所有的主演都能回歸,在《獵2》里他們的表現更穩(wěn)定、更成熟了,也更有“團魂”,這是對續(xù)作非常重要的保障。

界面文娛:具體來講《獵2》有哪些升級呢?

張翼蕓:首先是人物設定上,《獵1》當時是第一部以畫像師為視角破案的刑偵劇,沈翊是一個天才的藝術家,這就為我們在類型劇的開創(chuàng)了一個非典型賽道。

《獵1》我們講了畫像師如何破案,《獵2》我們將這個人物再打開一個甚至多個維度進行塑造,挖掘這個人物的更內在的成長空間,他不僅要畫骨,還要“畫心”。作為一個天才藝術家,他有強大的感知力,極其感性、不羈,但從人格氣質上,警察是需要理性、客觀、邏輯縝密的,這種職業(yè)要求其實是跟他的藝術家人格是有極大的沖突的。沈翊在《獵1》里完成了職業(yè)歸屬,《獵2》他需要面對自己的宿命和內心的沖突。這是我們在人物設定上的創(chuàng)作升級,完成了對主要人物的完整塑造。

另外在每個單元的故事設計上,《獵2》選取的案件視角更加廣闊,涉及了不同年齡、性別和階層的個體故事,既關照了弱勢群體的處境,也描繪了犯罪人格的洞察,在觸達更多社會面的同時,也給沈翊“畫心“帶來了更豐富的取材空間,讓觀眾和沈翊一起從獨特的畫像師視角,去經歷和剖析人性真相的探索。我們依循美術史從寫實到抽象的發(fā)展脈絡,在沈翊的技能展現上,通過色彩表達、表現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格和多種美術技法等,豐富和升級了第二部的美學特質和視覺語言。

界面文娛:我注意到有觀眾覺得《獵罪2》深入剖析犯罪者情感的破案方式,有人性溫度,能透徹呈現犯罪者的心理動機。但也有觀眾會覺得過于共情犯罪者,怎么看待這種評價?

張翼蕓:《獵2》的主題,是通過沈翊這個核心人物輸出“人性心即宇宙”。沈翊對于洞察人性和“畫心”也經歷了不斷認知的過程,他能畫出此時的人心,不代表他能掌握人心、定義人心。劇情中的每一個案子都試圖描繪人性與人心在不同階段的變化,就像沈翊在第一個案子結案的時候說的,“愛是真的,自私和懦弱也是真的”,這種復雜性也貫穿了全劇始終。

作為刑偵劇肯定要有立場,犯罪就是犯罪,這部分由杜城來做最后的“結案陳詞”,但沈翊他要探索犯罪的動因,他要打開人心,找到背后的創(chuàng)痛和困境,看到案件里的失敗的人和悲劇,我們也為他設計了讓他預防犯罪、中止犯罪。

只有你知道他為什么犯罪,才能更好地預防犯罪,我認為這對于來說類型劇是更有意義的?!东C2》通過杜城完成對犯罪的司法角度的審判,是我們主張公平正義的立場。沈翊洞察人性真相是我們人文關懷的表達,這也是我們創(chuàng)作這部劇的價值和追求。立場是很清楚的,沒有同情犯罪。

界面文娛:主創(chuàng)團隊在案件設計上有沒有參考什么影視???

張翼蕓:我們當時創(chuàng)作時很希望能有個對標或參考的作品,但真的沒有。《獵2》我們請張萊做編劇,因為他擅長寫懸疑類型題材,之前寫過《和平飯店》等非常優(yōu)秀的懸疑類型劇集。他有很強的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也與《獵罪圖鑒》系列的特質很匹配。然后他之前也有學習美術和繪畫的經歷,諳熟美術史發(fā)展。

導演劉殊巧能夠理解并把握劇本中將繪畫、藝術元素與刑偵推理相結合的創(chuàng)意,巧妙地設計這些創(chuàng)意點在畫面中的呈現,讓藝術元素自然融入到案件偵破過程中,并深入挖掘了藝術與人性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引導觀眾從藝術層面去理解和感受案件背后的復雜人性。

《獵2》我們保留了原本《獵1》的美術顧問,在這個基礎上又從清華美院請來一個博士作為藝術指導,盡可能進一步提升《獵2》的藝術審美。核心是要秉持延續(xù)第一季美學風格和創(chuàng)作元素這一理念,并在此基礎上能更深入挖掘并創(chuàng)新,同時保留了第一季的攝影指導,力求在影像風格的視覺呈現上,既能延續(xù)第一季的審美特質,又可以進一步地突破和提升。

“離地半尺的刑偵劇”

界面文娛:《獵2》延續(xù)了單元劇的形式,每個單元都有獨立案件,那貫穿整部劇的故事主線是什么?

張翼蕓:我覺得系列單元劇有兩種寫法,一是有主案貫穿所有情節(jié),《獵1》從一開始就放棄了這種寫法,這源于它并非一個純情節(jié)推動的刑偵劇,它更側重情感表達,所以我們選擇更突出每一個單元故事帶給觀眾的情感體驗。

我們的核心主線是杜城和沈翊的人物關系,一個感性的畫像師和一個理性的優(yōu)秀刑警,兩個人如何聯(lián)手破案。每個案件沈翊都有自我的沖突和成長,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人物關系的變化,這個就是主線。

界面文娛:這兩年市面上的單元探案劇也很多,古裝的、現代的,《獵罪2》的特殊之處是什么?

張翼蕓:《獵罪圖鑒》系列是一個藝術單元探案劇,它的獨特在于是通過天才模擬畫像師的視角打開刑偵的敘事空間,同時它的謎面也是由畫像師來解開。畫像師不僅是案件的觀察者,更是謎面的解局者,畫像師通過手中的畫筆勾勒案件關鍵線索和解構人物形象,賦予無形的真相以有形的輪廓。

《獵罪圖鑒》系列構建了極具特色的美學體系,我們廣泛運用很多世界名畫,將繪畫、藝術、心理學、刑偵學進行了巧妙地融合。借助對名畫的解析與繪畫技巧,使案件推理充滿藝術美感。同時,還使用明亮的光影和溫暖的色調,以及很多藝術元素,使它影像風格和敘事語言更加具有獨特性。

《獵罪圖鑒》系列的懸疑重點不在于案件設計的復雜反轉和燒腦的硬核推理,而在于極致的情感表達,將人物關系的變化和反轉作為主要的劇情懸念。在案件偵破中,通過沈翊的感性視角,將案件中的人物一層層剝開,讓觀眾直達其內心,勾畫出每一個單元案件中人物關系的真相,從而揭開謎底。而在第二部中,我們在此基礎上再次做了升級,把名畫融合在了案件的肌理中,來表達人性即宇宙,更深入地探討犯罪背后的成因,挖掘人性的善惡幽微,并融入了人性圖譜的概念,探討了預防犯罪的可能性。

對于《獵罪》系列,我們前期更多考慮的是女性觀眾的看劇習慣,可能是更偏感性的。她們更注重情感體驗,包括審美上溫暖明亮,破案過程中不故意設置太多復雜的反轉,結果也證明有觀眾喜歡這種類型的刑偵劇。

界面文娛:當時為什么確定下這個方向?

張翼蕓:我做刑偵劇的時間很長,像《刑警隊長》和《獵狐》其實就挺傳統(tǒng)的,我自己也想做一些非典型的刑偵劇,當時看到《獵罪圖鑒》這樣畫像師的視角(刑偵?。?,就覺得充滿了創(chuàng)作欲,它能開創(chuàng)一種完全不同的敘事和審美風格,雖然它離地半尺,但是底層邏輯是扎實的,劇作里藝術家破案過程,包括沈翊感知力的外化、推導用到的繪畫邏輯都是縝密的。

短劇提供情感宣泄,長劇提供體驗感

界面文娛:過去一年,懸疑劇的集數體量在變短,《獵罪圖鑒》的定位也是“短劇集”,怎么看待懸疑劇變短?

張翼蕓:主要是播出媒介的變化以及觀眾時間的碎片化,觀眾沒有更多的耐心和時間沉浸式地觀看。

對創(chuàng)作而言,我覺得懸疑劇要有一定長度,因為以前都是線性的懸疑故事,現在的是系列單元劇,每個單元都用兩到三集來完成一個故事的起承轉合。短劇集的敘事節(jié)奏更快,影像創(chuàng)作上更加精益求精,我們也會盡量保證每集的情節(jié)密度很大,都能有電影質感。

界面文娛:過去一年行業(yè)都在討論豎屏短劇對長劇的影響,你覺得長劇會有什么變化?

張翼蕓:短劇現在越來越受觀眾喜愛,也占據了比較長的娛樂時間,但長劇也有不可替代性,因為聽故事始終是人的剛需,長劇能完成更豐滿立體的人物塑造,完成對一個角色波瀾壯闊、曲折離奇的命運講述,肯定需要物理時間上的長度。

短劇提供的可能是情緒宣泄或者獵奇,長劇集能給觀眾帶來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它蘊含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學性,以及審美的體驗。另外長劇的創(chuàng)作要求會更更高,故事的選材、劇作人物塑造、后期特效視聽層面的制作,都要高于觀眾預期,這其中包括,要做出觀眾沒看過的新題材、人物關系設置更極致、戲劇沖突更強,要做出長劇的獨特性、不可替代性。

所以我認為,長劇未來就是“奢侈品”,數量會變少,但每一部都會是精品。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專訪】《獵罪圖鑒2》總制片人張翼蕓:刑偵劇如何打破類型圈層?

“短劇滿足的是情感宣泄和獵奇需求,長劇提供體驗感。”

《獵罪圖鑒2》劇照

界面新聞記者 | 胡毓婧

界面新聞編輯 | 張友發(fā)

兩年半前播出的《獵罪圖鑒》是一部黑馬劇,2022年3月開播后的播放量低開高走,臨近收官時登上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雙平臺榜首,且長尾效應顯著,據云合數據發(fā)布的“2022-2024年S+劇集復盤”,《獵罪圖鑒》以集均6597萬播放量的成績,排在近三年熱播劇的第6名。

作為續(xù)作的《獵罪圖鑒2》,故事風格和觀感沒有太大變化。延續(xù)了雙男主設定、畫像師作為解謎核心、單元系列懸疑、女性話題,以及對社會熱點的關注。臨近收官,云合數據顯示12月24日其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為23.6%,位列熱播榜第一。

區(qū)別于其他相對硬核、強調案情反轉的懸疑劇,《獵罪圖鑒2》總制片人張翼蕓對這部劇的定位是打破類型劇圈層“多元創(chuàng)新刑偵劇”。除了關注中老年女性戀愛自由、女性的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等多元女性議題外,《獵罪圖鑒》系列的畫面是懸疑劇少見的暖色調,案件設計集中于人物關系的反轉——觀眾對人物的初印象與真相揭曉時的人物關系形成的落差,這種“預期違背”,構成了《獵罪圖鑒》的懸疑核心。

在張翼蕓看來,單元劇的主線設計有兩種方式,一種主案貫穿所有情節(jié)設計,二是將人物關系作為主線,而《獵罪圖鑒》早在第一部就放棄了前一種方式,其劇作創(chuàng)新主要在于極致的人物關系,尤其是沈翊天才畫像師的身份,他的情感洞察力是案件推進的核心動力,這也決定了《獵罪圖鑒》并非一部純情節(jié)推動的刑偵劇,而是更側重于情感表達,不論在單元案還是主線中,關系的變化都是最核心的看點。

張翼蕓曾以制片人、總制片人的身份深入參與2002年播出的《紅色檔案》、2004年的《我非英雄》、2015年的《刑警隊長》、2020的《獵狐》等多部懸疑探案劇。在她看來,近幾年國產懸疑劇題材類型多元,制作水準快速提升,并且不同于此前的犯罪劇和刑偵劇,當下懸疑劇的敘事更強調挖掘復雜多元的人性。

過去一年,長劇遭遇了短劇的強勢“侵襲”,從業(yè)者幾乎人人自危。但在張翼蕓看來,聽故事是觀眾的剛需,而長劇的細節(jié)和沉浸感是講故事的基本技法,“它蘊含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學性,以及審美的體驗,我覺得這種需求,是不可替代的?!?/p>

但她也預測,在當下的市場環(huán)境下,長劇故事的選材、劇作人物塑造、后期特效視聽層面的制作,都要高于觀眾預期才能吸引觀眾。“我認為長劇未來就是‘奢侈品’,數量會變少,但每一部都會是精品。”

界面文娛對話《獵罪圖鑒2》總制片人張翼蕓:

不僅要畫骨,還要“畫心”

界面文娛:作為原創(chuàng)IP的續(xù)作,如何讓《獵罪圖鑒2》滿足第一部觀眾的期待?

張翼蕓:對于所有續(xù)作來講,最重要的是保留系列劇的內核和核心要素。《獵1》觀眾比較喜歡的核心人物設定、關系,系列單元劇的敘事方式,用畫像師作為探案解謎的關鍵人物,以及視聽語言和影像風格,都在《獵2》中得到了延續(xù),在這些基礎上,《獵2》再做了一些升級。

我覺得《獵1》的“獵罪天團”塑造是非常成功的,所以要保證所有的主演都能回歸,在《獵2》里他們的表現更穩(wěn)定、更成熟了,也更有“團魂”,這是對續(xù)作非常重要的保障。

界面文娛:具體來講《獵2》有哪些升級呢?

張翼蕓:首先是人物設定上,《獵1》當時是第一部以畫像師為視角破案的刑偵劇,沈翊是一個天才的藝術家,這就為我們在類型劇的開創(chuàng)了一個非典型賽道。

《獵1》我們講了畫像師如何破案,《獵2》我們將這個人物再打開一個甚至多個維度進行塑造,挖掘這個人物的更內在的成長空間,他不僅要畫骨,還要“畫心”。作為一個天才藝術家,他有強大的感知力,極其感性、不羈,但從人格氣質上,警察是需要理性、客觀、邏輯縝密的,這種職業(yè)要求其實是跟他的藝術家人格是有極大的沖突的。沈翊在《獵1》里完成了職業(yè)歸屬,《獵2》他需要面對自己的宿命和內心的沖突。這是我們在人物設定上的創(chuàng)作升級,完成了對主要人物的完整塑造。

另外在每個單元的故事設計上,《獵2》選取的案件視角更加廣闊,涉及了不同年齡、性別和階層的個體故事,既關照了弱勢群體的處境,也描繪了犯罪人格的洞察,在觸達更多社會面的同時,也給沈翊“畫心“帶來了更豐富的取材空間,讓觀眾和沈翊一起從獨特的畫像師視角,去經歷和剖析人性真相的探索。我們依循美術史從寫實到抽象的發(fā)展脈絡,在沈翊的技能展現上,通過色彩表達、表現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格和多種美術技法等,豐富和升級了第二部的美學特質和視覺語言。

界面文娛:我注意到有觀眾覺得《獵罪2》深入剖析犯罪者情感的破案方式,有人性溫度,能透徹呈現犯罪者的心理動機。但也有觀眾會覺得過于共情犯罪者,怎么看待這種評價?

張翼蕓:《獵2》的主題,是通過沈翊這個核心人物輸出“人性心即宇宙”。沈翊對于洞察人性和“畫心”也經歷了不斷認知的過程,他能畫出此時的人心,不代表他能掌握人心、定義人心。劇情中的每一個案子都試圖描繪人性與人心在不同階段的變化,就像沈翊在第一個案子結案的時候說的,“愛是真的,自私和懦弱也是真的”,這種復雜性也貫穿了全劇始終。

作為刑偵劇肯定要有立場,犯罪就是犯罪,這部分由杜城來做最后的“結案陳詞”,但沈翊他要探索犯罪的動因,他要打開人心,找到背后的創(chuàng)痛和困境,看到案件里的失敗的人和悲劇,我們也為他設計了讓他預防犯罪、中止犯罪。

只有你知道他為什么犯罪,才能更好地預防犯罪,我認為這對于來說類型劇是更有意義的?!东C2》通過杜城完成對犯罪的司法角度的審判,是我們主張公平正義的立場。沈翊洞察人性真相是我們人文關懷的表達,這也是我們創(chuàng)作這部劇的價值和追求。立場是很清楚的,沒有同情犯罪。

界面文娛:主創(chuàng)團隊在案件設計上有沒有參考什么影視劇?

張翼蕓:我們當時創(chuàng)作時很希望能有個對標或參考的作品,但真的沒有?!东C2》我們請張萊做編劇,因為他擅長寫懸疑類型題材,之前寫過《和平飯店》等非常優(yōu)秀的懸疑類型劇集。他有很強的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也與《獵罪圖鑒》系列的特質很匹配。然后他之前也有學習美術和繪畫的經歷,諳熟美術史發(fā)展。

導演劉殊巧能夠理解并把握劇本中將繪畫、藝術元素與刑偵推理相結合的創(chuàng)意,巧妙地設計這些創(chuàng)意點在畫面中的呈現,讓藝術元素自然融入到案件偵破過程中,并深入挖掘了藝術與人性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引導觀眾從藝術層面去理解和感受案件背后的復雜人性。

《獵2》我們保留了原本《獵1》的美術顧問,在這個基礎上又從清華美院請來一個博士作為藝術指導,盡可能進一步提升《獵2》的藝術審美。核心是要秉持延續(xù)第一季美學風格和創(chuàng)作元素這一理念,并在此基礎上能更深入挖掘并創(chuàng)新,同時保留了第一季的攝影指導,力求在影像風格的視覺呈現上,既能延續(xù)第一季的審美特質,又可以進一步地突破和提升。

“離地半尺的刑偵劇”

界面文娛:《獵2》延續(xù)了單元劇的形式,每個單元都有獨立案件,那貫穿整部劇的故事主線是什么?

張翼蕓:我覺得系列單元劇有兩種寫法,一是有主案貫穿所有情節(jié),《獵1》從一開始就放棄了這種寫法,這源于它并非一個純情節(jié)推動的刑偵劇,它更側重情感表達,所以我們選擇更突出每一個單元故事帶給觀眾的情感體驗。

我們的核心主線是杜城和沈翊的人物關系,一個感性的畫像師和一個理性的優(yōu)秀刑警,兩個人如何聯(lián)手破案。每個案件沈翊都有自我的沖突和成長,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人物關系的變化,這個就是主線。

界面文娛:這兩年市面上的單元探案劇也很多,古裝的、現代的,《獵罪2》的特殊之處是什么?

張翼蕓:《獵罪圖鑒》系列是一個藝術單元探案劇,它的獨特在于是通過天才模擬畫像師的視角打開刑偵的敘事空間,同時它的謎面也是由畫像師來解開。畫像師不僅是案件的觀察者,更是謎面的解局者,畫像師通過手中的畫筆勾勒案件關鍵線索和解構人物形象,賦予無形的真相以有形的輪廓。

《獵罪圖鑒》系列構建了極具特色的美學體系,我們廣泛運用很多世界名畫,將繪畫、藝術、心理學、刑偵學進行了巧妙地融合。借助對名畫的解析與繪畫技巧,使案件推理充滿藝術美感。同時,還使用明亮的光影和溫暖的色調,以及很多藝術元素,使它影像風格和敘事語言更加具有獨特性。

《獵罪圖鑒》系列的懸疑重點不在于案件設計的復雜反轉和燒腦的硬核推理,而在于極致的情感表達,將人物關系的變化和反轉作為主要的劇情懸念。在案件偵破中,通過沈翊的感性視角,將案件中的人物一層層剝開,讓觀眾直達其內心,勾畫出每一個單元案件中人物關系的真相,從而揭開謎底。而在第二部中,我們在此基礎上再次做了升級,把名畫融合在了案件的肌理中,來表達人性即宇宙,更深入地探討犯罪背后的成因,挖掘人性的善惡幽微,并融入了人性圖譜的概念,探討了預防犯罪的可能性。

對于《獵罪》系列,我們前期更多考慮的是女性觀眾的看劇習慣,可能是更偏感性的。她們更注重情感體驗,包括審美上溫暖明亮,破案過程中不故意設置太多復雜的反轉,結果也證明有觀眾喜歡這種類型的刑偵劇。

界面文娛:當時為什么確定下這個方向?

張翼蕓:我做刑偵劇的時間很長,像《刑警隊長》和《獵狐》其實就挺傳統(tǒng)的,我自己也想做一些非典型的刑偵劇,當時看到《獵罪圖鑒》這樣畫像師的視角(刑偵劇),就覺得充滿了創(chuàng)作欲,它能開創(chuàng)一種完全不同的敘事和審美風格,雖然它離地半尺,但是底層邏輯是扎實的,劇作里藝術家破案過程,包括沈翊感知力的外化、推導用到的繪畫邏輯都是縝密的。

短劇提供情感宣泄,長劇提供體驗感

界面文娛:過去一年,懸疑劇的集數體量在變短,《獵罪圖鑒》的定位也是“短劇集”,怎么看待懸疑劇變短?

張翼蕓:主要是播出媒介的變化以及觀眾時間的碎片化,觀眾沒有更多的耐心和時間沉浸式地觀看。

對創(chuàng)作而言,我覺得懸疑劇要有一定長度,因為以前都是線性的懸疑故事,現在的是系列單元劇,每個單元都用兩到三集來完成一個故事的起承轉合。短劇集的敘事節(jié)奏更快,影像創(chuàng)作上更加精益求精,我們也會盡量保證每集的情節(jié)密度很大,都能有電影質感。

界面文娛:過去一年行業(yè)都在討論豎屏短劇對長劇的影響,你覺得長劇會有什么變化?

張翼蕓:短劇現在越來越受觀眾喜愛,也占據了比較長的娛樂時間,但長劇也有不可替代性,因為聽故事始終是人的剛需,長劇能完成更豐滿立體的人物塑造,完成對一個角色波瀾壯闊、曲折離奇的命運講述,肯定需要物理時間上的長度。

短劇提供的可能是情緒宣泄或者獵奇,長劇集能給觀眾帶來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它蘊含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學性,以及審美的體驗。另外長劇的創(chuàng)作要求會更更高,故事的選材、劇作人物塑造、后期特效視聽層面的制作,都要高于觀眾預期,這其中包括,要做出觀眾沒看過的新題材、人物關系設置更極致、戲劇沖突更強,要做出長劇的獨特性、不可替代性。

所以我認為,長劇未來就是“奢侈品”,數量會變少,但每一部都會是精品。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