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鏡頭中看百年上海,“上海:攝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開展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鏡頭中看百年上海,“上海:攝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開展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展出至2025年5月5日。

12月24日,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化身上海百年攝影史長廊。遷址新館后,該館推出的第二個展覽——“上海:攝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正式開幕,并將于12月25日面向公眾開放。

展覽現(xiàn)場 李君娜攝

本次展覽由顧錚策展,匯集了35位長期生活于上海的攝影師與藝術家的268件作品以及其它相關80余件/組資料、展品。展覽以上世紀初就活躍于上海的丁悚、陶冷月、金石聲等藝術家的作品為起點,呈現(xiàn)了“上海”與“攝影”跨越百年的變遷與發(fā)展,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個窺見上海百余年變遷與發(fā)展歷史的契機,更呈現(xiàn)了攝影在這一時期的演變與突破。

展覽現(xiàn)場,以線性結構為主軸,以“光影前驅”“紀實立場”“多元表現(xiàn)”與“特別呈現(xiàn)”等四個板塊,向觀眾展示了一個多世紀以來通過攝影被觀看與呈現(xiàn)的上海。

在上海攝影史上,丁悚是個不可繞過的名字。1918年,在上海攝影史上,丁悚在《美術》雜志上發(fā)表上海圖畫美術學校(上海美專前身)學生戶外寫生照片,留下珍貴紀錄。展覽現(xiàn)場。也展出了由丁悚家人提供的這批珍貴老照片。

丁悚,上海美專學生龍華戶外寫生活動,1918年

民國時期著名攝影家金石聲用鏡頭記錄下當時的社會百態(tài)。展覽現(xiàn)場,由他拍攝的《同濟大學學生跳水》《踩水車的吳淞農(nóng)民》《日軍轟炸閘北》等老照片,帶領觀眾回到上世紀30年代。

金石聲,同濟大學學生跳水,1933年

上海,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先行者,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大都市。從重大歷史事件的珍貴瞬間,到衣食住行的點滴變遷,為現(xiàn)代化脈搏所驅動的上海,為攝影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凹o實立場”板塊設有“江河對視”“繁花時光”“街頭劇場”“記憶相冊”“都市更興”“眺望視點”等六個單元,通過陸元敏、張春海、雍和、許海峰、郭博、沈浩鵬、顧錚與嚴懌波、周明、侯劍華、朱浩、胡介鳴等忠實的城市觀察者和表達者的鏡頭語言,跟隨城市的脈動重新回到城市變遷的歷史現(xiàn)場,多維度觀看城市立面和世相百態(tài),通過那些或厚重或輕盈或宏大或細微或悠遠或冷靜或詼諧的畫面,為城市公共記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與視覺體驗。其中,“江河對視”單元以陸元敏的《蘇州河》系列與張春海的《黃浦江》系列作品展開對話。黑白墻面的設計巧妙區(qū)隔江與河,兩條孕育上海成長的母親河在影像展示中形成獨特的視覺比照。

徐昕,大都會,2020年

徐昕用來記錄上海城市變化的《大都會》系列始于2016年,至今仍在持續(xù)?!吧虾5男屡f交替非常快,有時候同一地點同一視角在幾個月里就會有非常大的變化。”

展覽中,觀眾會看到幾代人通過攝影表征上海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豐碩的成果。他們以不斷變化的攝影方式凝視上海,也被不斷變化的上海所激發(fā),不斷創(chuàng)造具有高度都會性的都市影像,使之匯入都市文化的洪流,成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許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上海是攝影之都。

周裕隆,愛多亞路的天空,2021年

許海峰,世紀之交的上海表情,1994-2005年

楊福東,國際飯店No.9,2010年

雍和 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營業(yè)部B股市場對國內(nèi)投資者開放第一天,2001年2月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增加展覽的趣味性,展覽現(xiàn)場甚至“還原”一節(jié)上海地鐵車廂,供觀眾打卡。在展覽的盡頭,還有“馬良移動照相館”。

展覽現(xiàn)場 李君娜攝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展出至2025年5月5日。

來源:上觀新聞

最新更新時間:12/25 14:02

本文為轉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鏡頭中看百年上海,“上海:攝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開展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展出至2025年5月5日。

12月24日,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化身上海百年攝影史長廊。遷址新館后,該館推出的第二個展覽——“上海:攝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正式開幕,并將于12月25日面向公眾開放。

展覽現(xiàn)場 李君娜攝

本次展覽由顧錚策展,匯集了35位長期生活于上海的攝影師與藝術家的268件作品以及其它相關80余件/組資料、展品。展覽以上世紀初就活躍于上海的丁悚、陶冷月、金石聲等藝術家的作品為起點,呈現(xiàn)了“上?!迸c“攝影”跨越百年的變遷與發(fā)展,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個窺見上海百余年變遷與發(fā)展歷史的契機,更呈現(xiàn)了攝影在這一時期的演變與突破。

展覽現(xiàn)場,以線性結構為主軸,以“光影前驅”“紀實立場”“多元表現(xiàn)”與“特別呈現(xiàn)”等四個板塊,向觀眾展示了一個多世紀以來通過攝影被觀看與呈現(xiàn)的上海。

在上海攝影史上,丁悚是個不可繞過的名字。1918年,在上海攝影史上,丁悚在《美術》雜志上發(fā)表上海圖畫美術學校(上海美專前身)學生戶外寫生照片,留下珍貴紀錄。展覽現(xiàn)場。也展出了由丁悚家人提供的這批珍貴老照片。

丁悚,上海美專學生龍華戶外寫生活動,1918年

民國時期著名攝影家金石聲用鏡頭記錄下當時的社會百態(tài)。展覽現(xiàn)場,由他拍攝的《同濟大學學生跳水》《踩水車的吳淞農(nóng)民》《日軍轟炸閘北》等老照片,帶領觀眾回到上世紀30年代。

金石聲,同濟大學學生跳水,1933年

上海,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先行者,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大都市。從重大歷史事件的珍貴瞬間,到衣食住行的點滴變遷,為現(xiàn)代化脈搏所驅動的上海,為攝影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紀實立場”板塊設有“江河對視”“繁花時光”“街頭劇場”“記憶相冊”“都市更興”“眺望視點”等六個單元,通過陸元敏、張春海、雍和、許海峰、郭博、沈浩鵬、顧錚與嚴懌波、周明、侯劍華、朱浩、胡介鳴等忠實的城市觀察者和表達者的鏡頭語言,跟隨城市的脈動重新回到城市變遷的歷史現(xiàn)場,多維度觀看城市立面和世相百態(tài),通過那些或厚重或輕盈或宏大或細微或悠遠或冷靜或詼諧的畫面,為城市公共記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與視覺體驗。其中,“江河對視”單元以陸元敏的《蘇州河》系列與張春海的《黃浦江》系列作品展開對話。黑白墻面的設計巧妙區(qū)隔江與河,兩條孕育上海成長的母親河在影像展示中形成獨特的視覺比照。

徐昕,大都會2020年

徐昕用來記錄上海城市變化的《大都會》系列始于2016年,至今仍在持續(xù)。“上海的新舊交替非???,有時候同一地點同一視角在幾個月里就會有非常大的變化?!?/span>

展覽中,觀眾會看到幾代人通過攝影表征上海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豐碩的成果。他們以不斷變化的攝影方式凝視上海,也被不斷變化的上海所激發(fā),不斷創(chuàng)造具有高度都會性的都市影像,使之匯入都市文化的洪流,成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許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上海是攝影之都。

周裕隆,愛多亞路的天空,2021年

許海峰,世紀之交的上海表情,1994-2005年

楊福東,國際飯店No.9,2010年

雍和 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營業(yè)部B股市場對國內(nèi)投資者開放第一天,2001年2月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增加展覽的趣味性,展覽現(xiàn)場甚至“還原”一節(jié)上海地鐵車廂,供觀眾打卡。在展覽的盡頭,還有“馬良移動照相館”。

展覽現(xiàn)場 李君娜攝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展出至2025年5月5日。

來源:上觀新聞

最新更新時間:12/25 14:02

本文為轉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