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特寫】博物館冰箱貼如何躋身文創(chuàng)“頂流”?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特寫】博物館冰箱貼如何躋身文創(chuàng)“頂流”?

一個明顯的現(xiàn)象是,很多博物館剛起步做文創(chuàng)業(yè)務時,會把冰箱貼作為眼下吸引市場的一個抓手。

國博鳳冠冰箱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馬越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沒有什么搶貨攻略,如果你真的很想要,唯一的秘訣就是早點到?!痹谛〖t書,有網(wǎng)友如此形容在國家博物館的購物體驗,而人們一大早趕到博物館取號、排長隊、穿過人潮,為的只是購買當日限購的一款紀念品——“鳳冠冰箱貼”。

國博的鳳冠冰箱貼以毫無疑問的社交網(wǎng)絡人氣和難買程度成為當下文創(chuàng)圈的“大爆款”。根據(jù)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截至11月27日,國博文創(chuàng)產品銷售收入比2023年增長106%,以“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原型設計的鳳冠冰箱貼,銷量已超53萬件。

如果說國博本身就憑借每天2萬人左右的客流常年成為熱門景點,那么在北京,類似的搶購熱潮還席卷到了更多小眾博物館,譬如近期同樣成為熱門款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還有北京藝術博物館的“乾隆御碑亭流沙落葉冰箱貼”。

根據(jù)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陳靜對界面新聞提供的數(shù)據(jù),上述流沙落葉冰箱貼自10月底上架以來,截止到11月底銷售量已經(jīng)超過了1.7萬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發(fā)展部文創(chuàng)負責人周海榮則對界面新聞表示,該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已經(jīng)售出4萬多套。

乾隆御碑亭流沙落葉冰箱貼 圖片來源:北京藝術博物館
天宮藻井冰箱貼 圖片來源:小紅書@華彩優(yōu)選博物文創(chuàng)

冰箱貼站上C位,成為當下最熱門的文創(chuàng)品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有網(wǎng)友在社交媒體調侃道。事實上,文創(chuàng)產品每過一段時間都有不同的品類成為流行,當某個設計成為“爆款”后,都會引來跟風與效仿,比如這幾年輪流火過的明信片、紙膠帶、徽章、毛絨玩具、文創(chuàng)日歷、文創(chuàng)雪糕等等,都對應了各自的使用場景和消費群體。

冰箱貼之所以遍地開花,很大程度上也是契合了當下的消費需求。冰箱貼體積小、收納便捷,同時又有質感能滿足人們旅行紀念的需要,加上通常冰箱貼的客單價多數(shù)在20-70元左右,能面向的消費群體更廣,適配性也更高。

“冰箱貼眼下已經(jīng)成為設計師展示自我的一個很好的舞臺,通過不同的造型、材質、工藝和設計,它可以延伸出更豐富的創(chuàng)意空間?!北本┧囆g博物館合作的文創(chuàng)團隊設計師李夫振告訴界面新聞,而包括目前的爆款流沙冰箱貼就是出自他的設計。

一個明顯的現(xiàn)象是,很多博物館剛起步做文創(chuàng)業(yè)務時,會把冰箱貼作為眼下吸引市場的一個抓手。

李夫振最早在2019年成立工作室、第一次做文創(chuàng)項目的時候,就在考慮什么產品能讓大眾有購買欲望,能消費得起,同時還要有意義,于是他把精力聚焦在冰箱貼上。

“這兩年冰箱貼熱度越來越高,已經(jīng)從小眾愛好變成了大眾消費品,而各家的設計和產品都非?!怼??!痹谒磥?,冰箱貼運用到的任何材質和工藝其實都已經(jīng)非常成熟,設計師只是在形式和玩法上做到“微創(chuàng)新”。

獨特的材質和工藝更能凸顯出產品的質感。譬如李夫振2022年開始和北京藝術博物館合作時,把版畫運用在冰箱貼設計上,“版畫冰箱貼受到一些中高端審美消費者的歡迎,是因為它是一種材質和藝術形式的跨界,把版畫和木頭結合在一起,凸出了一種手作感?!彼f。

版畫冰箱貼 圖片來源:北京藝術博物館

而后續(xù)成為北京藝術博物館代表性文創(chuàng)的季節(jié)款系列冰箱貼,他采用了金屬浮雕加鏤空的工藝,在今年春天時,以館內玉蘭花為元素的“金玉滿堂冰箱貼”也頗受追捧一度斷貨。目前的流沙冰箱貼大火,也是因為傾瀉的金色流沙能很更表現(xiàn)出秋天銀杏落葉的藝術形象。

金玉滿堂冰箱貼 圖片來源:北京藝術博物館

冰箱貼同樣是剛在今年剛設立文創(chuàng)業(yè)務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大單品”——周海榮告訴界面新聞,目前館內的所有文創(chuàng)產品中,冰箱貼已經(jīng)占據(jù)了80%。

這家博物館做文創(chuàng)還不到一年,就能以天宮藻井冰箱貼出圈,一個關鍵點同樣是材質和玩法上的創(chuàng)新。

這款產品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內的“隆福寺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為原型設計,金屬材質的冰箱貼一共有5層,每層都是單獨的磁貼可以分開,底層還專門設計了夜光效果。

但讓不少產出爆款的博物館負責人苦惱的,就是如何在“潑天流量”襲來的同時,能有靠譜的供應鏈保障供應,同時又能做好消費者的購買體驗。

工藝上的復雜導致的產能有限,也是造成這類爆款產品斷貨的原因之一。

譬如國博的鳳冠冰箱貼既有金屬款也有木制款,而每款都需要用各種配件模擬鳳冠的珍珠和寶石的流蘇造型,掛載、彩繪、噴漆等工序則需要手工完成。

周海榮則告訴界面新聞,天宮藻井冰箱貼的工藝難點在于設計為5層,既可分開擺放,又可重疊擺放,還原藻井的完整形態(tài)。直徑8厘米的冰箱貼上再現(xiàn)了68座亭臺樓閣,金色與深紫色的主色調凸顯出古建的恢宏。工藝也有講究,天宮藻井冰箱貼上色共有上千個色塊,最小的色塊不到1毫米,肉眼很難分辨。上色完全是手工滴膠,需要在無塵的環(huán)境中操作,確保成品不溢色,不混色,沒有雜質;每層要放置4個磁石,且必須對準位置;每個細節(jié)對工藝的精細要求程度極高。

天宮藻井冰箱貼 圖片來源:小紅書@華彩優(yōu)選博物文創(chuàng)

在李夫振看來,很多流沙冰箱貼都受制于流沙供應鏈?!昂芏啾滟N的制造工廠是沒有辦法生產流沙的,需要另外的工廠配合制作流沙,而今年以來流沙冰箱貼這個品類整體大火,很多工廠產能都飽和了,很難加單?!彼嬖V界面新聞,好在他找到的冰箱貼供應商自己投資了一家流沙工廠,能滿足自己訂單的需求,才加班加點地生產了出來。

很多博物館文創(chuàng)新品在投放市場時不會準備過多庫存,而一旦火了之后,再補貨就需要一段時間?!巴ǔ?000件可以賣一個月,但爆款1000件可能1天就賣空了,再補貨就需要2-3周時間。而向工廠再訂10000個,工廠也沒辦法一次性交付,只能按照周期來?!崩罘蛘裾f。

線上售賣固然是增加渠道的一種方式,他們也有下一步計劃。但在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陳靜看來,對于博物館文創(chuàng)來說,“場景化”是文創(chuàng)熱一個重要原因。

 “線上買一個文創(chuàng)品很簡單,但其實留給消費者的印象并沒有那么深刻,少了對產品和博物館文化之間關聯(lián)的體驗感。博物館文創(chuàng)應該是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銷售方式,線下是場景體驗,線上是廣泛傳播?!标愳o對界面新聞解釋道。博物館文創(chuàng)是依托于文化內涵和場景的原創(chuàng)產物,這也是它們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如同狂熱的粉絲會去上海迪士尼樂園排隊購買玲娜貝兒的玩偶,再和樂園的人偶合影,如今博物館冰箱貼的一種玩法,是拿著它和館藏文物打卡拍照。

譬如流沙落葉冰箱貼的原型取自的核心場景是乾隆御碑亭和銀杏樹,當它熱賣時,院內300年歷史的銀杏樹恰逢最佳觀賞期,有游人駐足拿著新買冰箱貼,尋找最佳角度拍照。而國博的鳳冠冰箱貼本身還有AR玩法,在人頭攢動的鳳冠文物展柜前,還有更多的人為了能有互動打卡單獨排隊。

國博鳳冠冰箱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實,無論是冰箱貼還是其他文創(chuàng)產品,核心還是要滿足當代年輕人的情緒價值。

某種程度上來說,在整體消費呈現(xiàn)疲態(tài)的大環(huán)境下,文創(chuàng)產品也有一定的“口紅效應”——就像其他圈層的“谷子”和潮玩。正如泡泡瑪特創(chuàng)始人王寧提出過的一個概念是“無用”,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渴望通過收藏這些看似“無用”的小物件來尋找精神的慰藉和自我認同。這些產品雖然不具備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實用性,但它們卻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滿足了人們對于美、個性和情感的深層次需求。

另一個大的趨勢變化是,“文博熱”的潮流還在進行時,并且有愈演愈烈的之勢。

就像“city walk”、“公園20分鐘效應”在社交媒體流行,在博物館花上一天時間參觀也成為更多人的外出選項。這一點從愈加火爆的博物館搶票現(xiàn)象和攀升的客流人數(shù)就可見一斑。

來自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劉洋的數(shù)據(jù)是,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正式備案注冊的6833家博物館接待觀眾量達9.4億人次,僅暑期兩個月接待的觀眾量就達到了2.99億人次,其中有6個省的觀眾接待量都突破了1500萬人次。

于是“門票不花錢,文創(chuàng)花大錢”成為很多年輕人明顯的消費特征。

而目前,中國博物館文創(chuàng)商品的開發(fā)與銷售,絕大多數(shù)采用了“博物館IP授權、專業(yè)團隊設計、第三方生產供貨、博物館經(jīng)營銷售”的商業(yè)模式。通常來說,博物館也會和多個團隊在產品開發(fā)上合作,在設計、生產、銷售和運營上也形成了標準化的流程,更能捕捉和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但對于任何一家博物館來說,比起爆款,它們更關注的還是如何能有延續(xù)性的“下一個爆款”。

按照周靜的思路,北京藝術博物館的冰箱貼系列會把四季的景觀做全,“我們的理念就是不要沉浸在單一產品中,要把爆款變成常態(tài)款?!蓖瑫r,還要有深挖館內更多IP的可能性,“萬壽寺的福壽文化、館藏文物和展覽、大運河文化等都是值得繼續(xù)開發(fā)的元素。”她告訴界面新聞。而這也意味著,文創(chuàng)產品的品類要結合調性和消費者需求進一步拓寬。

周海榮也對當下的熱點抱有謹慎心態(tài)?!吧缃痪W(wǎng)絡時代人們的關注點早晚會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我們這款產品的熱度也會降下來,關鍵還是看博物館有沒有能力開發(fā)新的產品,把熱度延續(xù)下去?!?/span>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特寫】博物館冰箱貼如何躋身文創(chuàng)“頂流”?

一個明顯的現(xiàn)象是,很多博物館剛起步做文創(chuàng)業(yè)務時,會把冰箱貼作為眼下吸引市場的一個抓手。

國博鳳冠冰箱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馬越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沒有什么搶貨攻略,如果你真的很想要,唯一的秘訣就是早點到?!痹谛〖t書,有網(wǎng)友如此形容在國家博物館的購物體驗,而人們一大早趕到博物館取號、排長隊、穿過人潮,為的只是購買當日限購的一款紀念品——“鳳冠冰箱貼”。

國博的鳳冠冰箱貼以毫無疑問的社交網(wǎng)絡人氣和難買程度成為當下文創(chuàng)圈的“大爆款”。根據(jù)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截至11月27日,國博文創(chuàng)產品銷售收入比2023年增長106%,以“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原型設計的鳳冠冰箱貼,銷量已超53萬件。

如果說國博本身就憑借每天2萬人左右的客流常年成為熱門景點,那么在北京,類似的搶購熱潮還席卷到了更多小眾博物館,譬如近期同樣成為熱門款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還有北京藝術博物館的“乾隆御碑亭流沙落葉冰箱貼”。

根據(jù)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陳靜對界面新聞提供的數(shù)據(jù),上述流沙落葉冰箱貼自10月底上架以來,截止到11月底銷售量已經(jīng)超過了1.7萬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發(fā)展部文創(chuàng)負責人周海榮則對界面新聞表示,該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已經(jīng)售出4萬多套。

乾隆御碑亭流沙落葉冰箱貼 圖片來源:北京藝術博物館
天宮藻井冰箱貼 圖片來源:小紅書@華彩優(yōu)選博物文創(chuàng)

冰箱貼站上C位,成為當下最熱門的文創(chuàng)品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有網(wǎng)友在社交媒體調侃道。事實上,文創(chuàng)產品每過一段時間都有不同的品類成為流行,當某個設計成為“爆款”后,都會引來跟風與效仿,比如這幾年輪流火過的明信片、紙膠帶、徽章、毛絨玩具、文創(chuàng)日歷、文創(chuàng)雪糕等等,都對應了各自的使用場景和消費群體。

冰箱貼之所以遍地開花,很大程度上也是契合了當下的消費需求。冰箱貼體積小、收納便捷,同時又有質感能滿足人們旅行紀念的需要,加上通常冰箱貼的客單價多數(shù)在20-70元左右,能面向的消費群體更廣,適配性也更高。

“冰箱貼眼下已經(jīng)成為設計師展示自我的一個很好的舞臺,通過不同的造型、材質、工藝和設計,它可以延伸出更豐富的創(chuàng)意空間。”北京藝術博物館合作的文創(chuàng)團隊設計師李夫振告訴界面新聞,而包括目前的爆款流沙冰箱貼就是出自他的設計。

一個明顯的現(xiàn)象是,很多博物館剛起步做文創(chuàng)業(yè)務時,會把冰箱貼作為眼下吸引市場的一個抓手。

李夫振最早在2019年成立工作室、第一次做文創(chuàng)項目的時候,就在考慮什么產品能讓大眾有購買欲望,能消費得起,同時還要有意義,于是他把精力聚焦在冰箱貼上。

“這兩年冰箱貼熱度越來越高,已經(jīng)從小眾愛好變成了大眾消費品,而各家的設計和產品都非?!怼??!痹谒磥?,冰箱貼運用到的任何材質和工藝其實都已經(jīng)非常成熟,設計師只是在形式和玩法上做到“微創(chuàng)新”。

獨特的材質和工藝更能凸顯出產品的質感。譬如李夫振2022年開始和北京藝術博物館合作時,把版畫運用在冰箱貼設計上,“版畫冰箱貼受到一些中高端審美消費者的歡迎,是因為它是一種材質和藝術形式的跨界,把版畫和木頭結合在一起,凸出了一種手作感。”他說。

版畫冰箱貼 圖片來源:北京藝術博物館

而后續(xù)成為北京藝術博物館代表性文創(chuàng)的季節(jié)款系列冰箱貼,他采用了金屬浮雕加鏤空的工藝,在今年春天時,以館內玉蘭花為元素的“金玉滿堂冰箱貼”也頗受追捧一度斷貨。目前的流沙冰箱貼大火,也是因為傾瀉的金色流沙能很更表現(xiàn)出秋天銀杏落葉的藝術形象。

金玉滿堂冰箱貼 圖片來源:北京藝術博物館

冰箱貼同樣是剛在今年剛設立文創(chuàng)業(yè)務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大單品”——周海榮告訴界面新聞,目前館內的所有文創(chuàng)產品中,冰箱貼已經(jīng)占據(jù)了80%。

這家博物館做文創(chuàng)還不到一年,就能以天宮藻井冰箱貼出圈,一個關鍵點同樣是材質和玩法上的創(chuàng)新。

這款產品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內的“隆福寺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為原型設計,金屬材質的冰箱貼一共有5層,每層都是單獨的磁貼可以分開,底層還專門設計了夜光效果。

但讓不少產出爆款的博物館負責人苦惱的,就是如何在“潑天流量”襲來的同時,能有靠譜的供應鏈保障供應,同時又能做好消費者的購買體驗。

工藝上的復雜導致的產能有限,也是造成這類爆款產品斷貨的原因之一。

譬如國博的鳳冠冰箱貼既有金屬款也有木制款,而每款都需要用各種配件模擬鳳冠的珍珠和寶石的流蘇造型,掛載、彩繪、噴漆等工序則需要手工完成。

周海榮則告訴界面新聞,天宮藻井冰箱貼的工藝難點在于設計為5層,既可分開擺放,又可重疊擺放,還原藻井的完整形態(tài)。直徑8厘米的冰箱貼上再現(xiàn)了68座亭臺樓閣,金色與深紫色的主色調凸顯出古建的恢宏。工藝也有講究,天宮藻井冰箱貼上色共有上千個色塊,最小的色塊不到1毫米,肉眼很難分辨。上色完全是手工滴膠,需要在無塵的環(huán)境中操作,確保成品不溢色,不混色,沒有雜質;每層要放置4個磁石,且必須對準位置;每個細節(jié)對工藝的精細要求程度極高。

天宮藻井冰箱貼 圖片來源:小紅書@華彩優(yōu)選博物文創(chuàng)

在李夫振看來,很多流沙冰箱貼都受制于流沙供應鏈。“很多冰箱貼的制造工廠是沒有辦法生產流沙的,需要另外的工廠配合制作流沙,而今年以來流沙冰箱貼這個品類整體大火,很多工廠產能都飽和了,很難加單。”他告訴界面新聞,好在他找到的冰箱貼供應商自己投資了一家流沙工廠,能滿足自己訂單的需求,才加班加點地生產了出來。

很多博物館文創(chuàng)新品在投放市場時不會準備過多庫存,而一旦火了之后,再補貨就需要一段時間?!巴ǔ?000件可以賣一個月,但爆款1000件可能1天就賣空了,再補貨就需要2-3周時間。而向工廠再訂10000個,工廠也沒辦法一次性交付,只能按照周期來?!崩罘蛘裾f。

線上售賣固然是增加渠道的一種方式,他們也有下一步計劃。但在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陳靜看來,對于博物館文創(chuàng)來說,“場景化”是文創(chuàng)熱一個重要原因。

 “線上買一個文創(chuàng)品很簡單,但其實留給消費者的印象并沒有那么深刻,少了對產品和博物館文化之間關聯(lián)的體驗感。博物館文創(chuàng)應該是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銷售方式,線下是場景體驗,線上是廣泛傳播。”陳靜對界面新聞解釋道。博物館文創(chuàng)是依托于文化內涵和場景的原創(chuàng)產物,這也是它們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如同狂熱的粉絲會去上海迪士尼樂園排隊購買玲娜貝兒的玩偶,再和樂園的人偶合影,如今博物館冰箱貼的一種玩法,是拿著它和館藏文物打卡拍照。

譬如流沙落葉冰箱貼的原型取自的核心場景是乾隆御碑亭和銀杏樹,當它熱賣時,院內300年歷史的銀杏樹恰逢最佳觀賞期,有游人駐足拿著新買冰箱貼,尋找最佳角度拍照。而國博的鳳冠冰箱貼本身還有AR玩法,在人頭攢動的鳳冠文物展柜前,還有更多的人為了能有互動打卡單獨排隊。

國博鳳冠冰箱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實,無論是冰箱貼還是其他文創(chuàng)產品,核心還是要滿足當代年輕人的情緒價值。

某種程度上來說,在整體消費呈現(xiàn)疲態(tài)的大環(huán)境下,文創(chuàng)產品也有一定的“口紅效應”——就像其他圈層的“谷子”和潮玩。正如泡泡瑪特創(chuàng)始人王寧提出過的一個概念是“無用”,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渴望通過收藏這些看似“無用”的小物件來尋找精神的慰藉和自我認同。這些產品雖然不具備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實用性,但它們卻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滿足了人們對于美、個性和情感的深層次需求。

另一個大的趨勢變化是,“文博熱”的潮流還在進行時,并且有愈演愈烈的之勢。

就像“city walk”、“公園20分鐘效應”在社交媒體流行,在博物館花上一天時間參觀也成為更多人的外出選項。這一點從愈加火爆的博物館搶票現(xiàn)象和攀升的客流人數(shù)就可見一斑。

來自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劉洋的數(shù)據(jù)是,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正式備案注冊的6833家博物館接待觀眾量達9.4億人次,僅暑期兩個月接待的觀眾量就達到了2.99億人次,其中有6個省的觀眾接待量都突破了1500萬人次。

于是“門票不花錢,文創(chuàng)花大錢”成為很多年輕人明顯的消費特征。

而目前,中國博物館文創(chuàng)商品的開發(fā)與銷售,絕大多數(shù)采用了“博物館IP授權、專業(yè)團隊設計、第三方生產供貨、博物館經(jīng)營銷售”的商業(yè)模式。通常來說,博物館也會和多個團隊在產品開發(fā)上合作,在設計、生產、銷售和運營上也形成了標準化的流程,更能捕捉和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但對于任何一家博物館來說,比起爆款,它們更關注的還是如何能有延續(xù)性的“下一個爆款”。

按照周靜的思路,北京藝術博物館的冰箱貼系列會把四季的景觀做全,“我們的理念就是不要沉浸在單一產品中,要把爆款變成常態(tài)款?!蓖瑫r,還要有深挖館內更多IP的可能性,“萬壽寺的福壽文化、館藏文物和展覽、大運河文化等都是值得繼續(xù)開發(fā)的元素?!彼嬖V界面新聞。而這也意味著,文創(chuàng)產品的品類要結合調性和消費者需求進一步拓寬。

周海榮也對當下的熱點抱有謹慎心態(tài)?!吧缃痪W(wǎng)絡時代人們的關注點早晚會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我們這款產品的熱度也會降下來,關鍵還是看博物館有沒有能力開發(fā)新的產品,把熱度延續(xù)下去?!?/span>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