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客流增長,北京地鐵、公交、有軌電車去年運營成本均同比下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客流增長,北京地鐵、公交、有軌電車去年運營成本均同比下降

北京地鐵、公交和亦莊T1線去年人均運營成本分別為9.03元、9.68元和166.82元。

圖片拍攝:唐俊

界面新聞記者 | 丁晶晶

近日,北京地鐵的三家運營公司陸續(xù)公布了2023年企業(yè)成本數(shù)據(jù)。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地鐵現(xiàn)有25條線路(不含有軌電車),由三家公司運營,分別是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地鐵運營公司)、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軌道運營公司)、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下稱京港地鐵)。前兩家公司由北京基礎設施投資公司(下稱京投)控股,京港地鐵則是港鐵和北京首創(chuàng)集團的合資公司。

成本數(shù)據(jù)顯示,上述三家公司去年的人均運營成本均有所降低。其中北京地鐵運營公司負責17條線路的運營,去年乘客人均運營成本為9.03元,較2022年減少了3.51元;京港地鐵運營5條線路,去年乘客人均運營成本為14.33元,較2022年減少了6.31元;北京軌道公司運營3條線路,乘客人均運營成本減幅最大,由2022年的33.2元減少至16.90元,降幅近一半。

另外,綜合三家地鐵運營公司數(shù)據(jù),北京地鐵全網乘客的去年人均運營成本為10.27元,較2022年的14.32元,去年北京市地鐵人均運營成本明顯降低,降幅近三成,不過目前來看,當前水平仍高于日常票價。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地鐵的去年的人均運營成本仍遠高于2019年的7.82元。

從北京地鐵運營的具體成本來看,其支出占比最大的為人工成本,占到總成本的近一半。另外,直接修理費、直接電力費和安檢費用等成本也較高,上述三項之和占總成本的近四成。

京投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票款收入68.28億元,京投控股的兩家地鐵運營公司去年乘客進站量為14.93億人次。這相當于平均每位乘客支付票價為4.57元,人均運營成本是人均票價的近兩倍。

票價和成本倒掛,北京地鐵每年都需要獲得的政府的巨額政府補助才能平衡盈虧。據(jù)界面新聞此前報道,京投去年獲得的政府補貼額高居全國第一。

財報顯示,去年京投共獲得253億元的政府補貼,其中包括運營虧損補貼97.17億元、軌道交通借款利息補貼99.81億元、軌道交通資產折舊及攤銷補貼53億元、政府運營補償-市域鐵路2.1億元。

北京公交集團近日也公布了企業(yè)成本數(shù)據(jù)。北京公交集團除了運營地面公交線路,也負責運營西郊有軌電車和亦莊有軌電車。

報告顯示,2023年,北京地面公交客運量為20.87億人次,較2022年同期增加,了3.61億人次,與此同時,北京地面公交總成本較去年下降0.34億元至201.99億元。

隨著去年北京公交客流回升,總成本下降,人均運營成本也隨之減少。北京公交去年人均運營成本為9.68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2元左右。

北京現(xiàn)在有兩條有軌電車在運營。有軌電車西郊線連接北京市主城區(qū)和香山風景區(qū), 以日常通勤為主,旅游、休閑、觀光為輔。報告顯示,西郊線去年總成本基本與2022年持平為1.02億元,客運量 725.53萬人次,較2022年增加了206.64萬人次,進而人均運營成本較2022年下降6.71元至14.06元。

近幾年,由于客流量低、項目持續(xù)虧損,珠海、天津、上海等多地的有軌電車已經陸續(xù)停運,就在不久前,海珠有軌電車也迎來了“縮線”改造。

亦莊T1線等運營中的有軌電車的經營也十分艱難。實際上,亦莊T1線的總成本與西郊線相差不大,不過客流僅相當于西郊線的1/10。亦莊T1線去年全年乘客進站量73.73萬人次,日均客運量約2000人次。

相比于2022年,亦莊T1線去年的客流量雖翻了近1.5倍,人均運營成本也由上一年的242.73元下降至166.82元。不過,如果要實現(xiàn)盈虧平衡,政府仍需要對每位乘客補貼100多元。

針對上述情況,去年8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經濟發(fā)展局發(fā)布《T1線特許經營協(xié)議調整咨詢服務公開招標公告》,其中提及,擬選取珠海、上海、深圳、沈陽四個城市的有軌電車項目,研究其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的經驗及問題,并針對亦莊T1線提出建設及運營優(yōu)化方案。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客流增長,北京地鐵、公交、有軌電車去年運營成本均同比下降

北京地鐵、公交和亦莊T1線去年人均運營成本分別為9.03元、9.68元和166.82元。

圖片拍攝:唐俊

界面新聞記者 | 丁晶晶

近日,北京地鐵的三家運營公司陸續(xù)公布了2023年企業(yè)成本數(shù)據(jù)。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地鐵現(xiàn)有25條線路(不含有軌電車),由三家公司運營,分別是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地鐵運營公司)、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軌道運營公司)、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下稱京港地鐵)。前兩家公司由北京基礎設施投資公司(下稱京投)控股,京港地鐵則是港鐵和北京首創(chuàng)集團的合資公司。

成本數(shù)據(jù)顯示,上述三家公司去年的人均運營成本均有所降低。其中北京地鐵運營公司負責17條線路的運營,去年乘客人均運營成本為9.03元,較2022年減少了3.51元;京港地鐵運營5條線路,去年乘客人均運營成本為14.33元,較2022年減少了6.31元;北京軌道公司運營3條線路,乘客人均運營成本減幅最大,由2022年的33.2元減少至16.90元,降幅近一半。

另外,綜合三家地鐵運營公司數(shù)據(jù),北京地鐵全網乘客的去年人均運營成本為10.27元,較2022年的14.32元,去年北京市地鐵人均運營成本明顯降低,降幅近三成,不過目前來看,當前水平仍高于日常票價。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地鐵的去年的人均運營成本仍遠高于2019年的7.82元。

從北京地鐵運營的具體成本來看,其支出占比最大的為人工成本,占到總成本的近一半。另外,直接修理費、直接電力費和安檢費用等成本也較高,上述三項之和占總成本的近四成。

京投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票款收入68.28億元,京投控股的兩家地鐵運營公司去年乘客進站量為14.93億人次。這相當于平均每位乘客支付票價為4.57元,人均運營成本是人均票價的近兩倍。

票價和成本倒掛,北京地鐵每年都需要獲得的政府的巨額政府補助才能平衡盈虧。據(jù)界面新聞此前報道,京投去年獲得的政府補貼額高居全國第一。

財報顯示,去年京投共獲得253億元的政府補貼,其中包括運營虧損補貼97.17億元、軌道交通借款利息補貼99.81億元、軌道交通資產折舊及攤銷補貼53億元、政府運營補償-市域鐵路2.1億元。

北京公交集團近日也公布了企業(yè)成本數(shù)據(jù)。北京公交集團除了運營地面公交線路,也負責運營西郊有軌電車和亦莊有軌電車。

報告顯示,2023年,北京地面公交客運量為20.87億人次,較2022年同期增加,了3.61億人次,與此同時,北京地面公交總成本較去年下降0.34億元至201.99億元。

隨著去年北京公交客流回升,總成本下降,人均運營成本也隨之減少。北京公交去年人均運營成本為9.68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2元左右。

北京現(xiàn)在有兩條有軌電車在運營。有軌電車西郊線連接北京市主城區(qū)和香山風景區(qū), 以日常通勤為主,旅游、休閑、觀光為輔。報告顯示,西郊線去年總成本基本與2022年持平為1.02億元,客運量 725.53萬人次,較2022年增加了206.64萬人次,進而人均運營成本較2022年下降6.71元至14.06元。

近幾年,由于客流量低、項目持續(xù)虧損,珠海、天津、上海等多地的有軌電車已經陸續(xù)停運,就在不久前,海珠有軌電車也迎來了“縮線”改造。

亦莊T1線等運營中的有軌電車的經營也十分艱難。實際上,亦莊T1線的總成本與西郊線相差不大,不過客流僅相當于西郊線的1/10。亦莊T1線去年全年乘客進站量73.73萬人次,日均客運量約2000人次。

相比于2022年,亦莊T1線去年的客流量雖翻了近1.5倍,人均運營成本也由上一年的242.73元下降至166.82元。不過,如果要實現(xiàn)盈虧平衡,政府仍需要對每位乘客補貼100多元。

針對上述情況,去年8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經濟發(fā)展局發(fā)布《T1線特許經營協(xié)議調整咨詢服務公開招標公告》,其中提及,擬選取珠海、上海、深圳、沈陽四個城市的有軌電車項目,研究其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的經驗及問題,并針對亦莊T1線提出建設及運營優(yōu)化方案。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