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二次元,為什么總愛對制作人發(fā)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二次元,為什么總愛對制作人發(fā)瘋?

造神殺神都是你。

文 | ACGx

山寨版《蔚藍檔案》——Project KV算是徹底涼了。

9月8日,Dynamis One宣布Project KV正式中止開發(fā),游戲相關素材全部刪除,官方的10萬粉賬號也無法再搜索到。從9月1日發(fā)布首支宣傳視頻到8日關門,新項目上演了一場現(xiàn)實版“七日死”。

關于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已經(jīng)有很多人報道過了。為了吃瓜吃全,這里再簡單復述一下。事情的經(jīng)過就是一批從《蔚藍檔案》離職的老員工,以日服制作人、副總監(jiān)樸炳林為首搞了一個高度類似于前作的新項目Project KV。

由于新項目與《蔚藍檔案》有太多相似之處,比如武器+美少女,頭頂光環(huán)等等,《蔚藍檔案》玩家憤怒了,組團向新項目發(fā)難。最終這個短命項目沒能頂住攻擊,選擇火速滑跪,刪素材跑路。

這次事件在國內(nèi)沒有太大關注度,一方面是《蔚藍檔案》在國內(nèi)的影響力下降了,更重要的是《蔚藍檔案》在國內(nèi)的生態(tài)位被取代了,戰(zhàn)斗力最強的二次元沒聚集在這兒了。

而在日韓,《蔚藍檔案》依然是男性向二次元最強戰(zhàn)力的聚集地,充滿了樂子人與魔怔人。團隊離職再創(chuàng)業(yè)就像一把火點燃了社區(qū),即使Project KV已經(jīng)跪了,玩家依然不依不饒地搞二創(chuàng),把這次事件變成了一場狂歡。

二次元社交屬性濃郁,關注明星制作人的動向是有傳統(tǒng)的。正是這種高關注度讓很多制作人有了賭一把的自信或野心。而褒貶爭論制作人的善惡對錯,也就成了二次元社區(qū)play的重要一環(huán)。

不過,這次Project KV事件或許說明,販賣明星制作人的套路,即使在二次元也漸漸失靈了。

二次元,為什么鐘愛制作人?

從很多角度看,死掉的Project KV項目都有很強的投機屬性。到底是誰借了這批離職制作人膽,讓他們敢只花4個月時間就敢虛空畫餅?答案就是社區(qū)玩家自己寵出來的。

哪個圈子都不缺名人。然而相比于其他圈子,二次元玩家會更關注游戲背后的制作人。這種傾向其實是與二次元的社區(qū)傳統(tǒng)高度相關的。

什么是“二次元”?很難一句話定義。但接觸過二次元的同學都能感覺到,二次元有著“一切皆可擬人”的傳統(tǒng)。從大家熟悉的艦娘軍武娘到小眾的連汽水罐都可以擬人。

擬人文化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二次元實際上有著強烈的社交需求,宅宅們現(xiàn)實社交少,并不意味著他們不想交朋友。

相反,正因為現(xiàn)實世界無法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他們才來到虛擬世界尋求“紙片人”的互動。久而久之二次元習得一種技能,就是能把一切自己接觸到的事物都擬人化。

自己通勤的鐵道公交車、自己使用的電腦游戲機、自己接觸的操作系統(tǒng)和瀏覽器……一切皆可擬人。而面對自己喜歡的游戲以及背后的游戲公司,二次元們自然也非常樂于將其擬人化,把一家公司當成一個“人”那樣看待與理解。

游戲公司也看到了其中的機會。日本作為二次元文化發(fā)源地,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知名制作人的價值。把制作人推到與玩家交流的一線往往能取得不錯的宣傳效果,也順勢捧紅了一批明星制作人。

有些制作人吃這個紅利甚至一直吃到了現(xiàn)在。比如在2020年代國內(nèi)游戲資本出海投資時,不多日本制作人就借機找到了養(yǎng)老機會。直到今年有外媒報道“騰訊網(wǎng)易收縮在日投資”,這張養(yǎng)老飯票才算作廢。

相比于單機制作人出名更為“被動”,二次元制作人則會更為主動地擁抱社區(qū)。

二游制作人往往自己就是二次元。他們知道二次元有擬人傳統(tǒng),自己的受眾有“被關注”的需求。他們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會有意識地主動與玩家互動,回應玩家的期待,并將其作為自己日常工作的組成部分。而二次元受眾對此也非常買賬,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情緒價值得到了滿足。

回看國內(nèi)二次元發(fā)展的這幾年,崛起的二游公司幾乎都會與核心制作人高度綁定。

蔡喵大偉哥之于米哈游,海貓之于鷹角,羽中之于散爆,不一而足……

而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服務型游戲”流行,玩家更希望制作人站到臺前來,甚至希望制作人“永遠在線”。而原本就有自覺站到臺前來的二游制作人及其公司,等于是直接吃到了這份紅利。

像今年“原神fes”上就又有“大偉哥淚灑現(xiàn)場”的報道,之所以說又,是因為去年他也為了《崩三》落淚過一回。對此,有人覺得這是真情,有人覺得這是表演。但對于大偉哥而言,站到臺前與玩家直面交流已經(jīng)成為他必須親自來做的事情之一。

既然玩家是把米哈游當成一個“人”來看待的,大偉哥就要盡量回應玩家的這種期待。而肉身站臺面對所有人的目光,就是最好的回應方式。

站到臺前的確很累,但二次元社區(qū)的這種擬人傳統(tǒng),客觀上也給制作人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不僅僅是公司老板,文案作者、美工畫師、配音演員、音樂監(jiān)督……很多幕后工作者,到了二次元項目都有機會吃到這個流量,甚至建立個人IP。

比如音樂人陳致逸,在參與《原神》之前早就為多部游戲與影視做了配樂,但知名度僅限于圈內(nèi),直到參與《原神》之后個人知名度才大爆發(fā)。二游玩家的特別之處就在于,他們聽到喜歡的音樂就會去搜索制作人,談論制作人,把他的過往音樂全聽個遍。在這樣的社區(qū)傳播環(huán)境下,個人知名度很容易得到擴散。

去年9月,陳致逸宣布自己已經(jīng)離開米哈游及旗下音樂工作室HOYO-MiX。有人祝福,也有人不看好。無論陳致逸的下一個項目是什么,有一個事實是“前《原神》音樂制作人”的頭銜都能為新項目帶來關注度和流量。這是非二次元項目很難帶來的流量。

以愛之名加杠桿

明白了二次元能給制作人帶來那么多流量,也就明白了二游制作人為何總是會躁動。

無論是Project KV還是陳致逸這樣的案例都讓我們看到,由于玩家會主動辨認制作人,跟著制作人選游戲。這就讓二次元制作人擁有了資本之外的第二杠桿,有能力撬動更多的資源去創(chuàng)業(yè)。

鷹角當年作為初創(chuàng)公司,能在沒有任何代表作的情況下得到眾多投資、拿下大量畫師合作,一大原因就是得益于其制作人團隊在二次元社區(qū)中的知名度?!鞍氡诮健惫5淖钤缬蓙恚鋵嵳f的是《明日方舟》當時調(diào)動了半數(shù)國內(nèi)二次元的人力物力資源。

然而,鷹角能成功并不意味著別人只要集齊“離職”“知名制作人”“創(chuàng)業(yè)”三要素就一定能成功。離職制作人固然能夠自帶流量與話題,然而這流量如果不能盡快落實到新產(chǎn)品上,最終依然是一場空。

曾經(jīng)任職于米哈游參與過《崩三》項目的賀甲,離開米哈游之后他先后入職過騰訊、藝畫開天,今年夏天又傳出離開藝畫開天的消息。連續(xù)的跳槽使他幾年都沒有拿出新的作品,明星制作人的光環(huán)正在迅速褪色。

像去年的《環(huán)形旅舍》制作人開服想打造一個“良心制作人”的人設來贏得玩家支持。結果游戲不到一年就要死,制作人畫餅也沒兌現(xiàn),玩家自然感覺被騙感情,表示“再也別碰他的游戲”。

類似的案例還有去年的《千年之旅》,制作人同樣立的是“聽玩家勸”人設,為了回應玩家開除文案大改劇情。結果游戲開服表現(xiàn)不佳,制作人近期自己都在發(fā)文表示《千年之旅》已經(jīng)成了自己的“負資產(chǎn)”,丟丟不掉,救救不了,影響新項目的開發(fā)。

可見“明星制作人”就是一把雙刃劍。游戲好的時候一切都好,新項目不缺融資也不缺玩家支持。一旦游戲不好,過高的關注度就會變成一條鎖鏈纏住制作人,使其動彈不得。尤其是那些想學網(wǎng)紅博主的制作人,今天立虛假人設埋下雷,就別怪明天人設崩塌被反噬。

騙子多了,玩家免疫了

見過了優(yōu)秀制作人,也見過了人設崩塌的制作人,中國的二次元社區(qū)已經(jīng)完成了版本更新。玩家放下了愛的執(zhí)念,走上了更為實用主義的道路。

無論制作人過往成績?nèi)绾危马椖坑执档萌绾翁旎▉y墜,玩家只看最后端出來的產(chǎn)品成色如何。游戲好玩,制作人兌現(xiàn)了畫的餅,那一切贊譽加身也不為過;游戲拉跨甚至都上不了線,那一切過往情懷都一筆勾銷。

悠星、鷹角們能夠崛起,靠的是《碧藍航線》《雀魂》《明日方舟》這些游戲本身素質過硬,米哈游也是一再用產(chǎn)品證明了自己,這才有了現(xiàn)在的江湖地位。

作為對比,同樣是散爆離職成員組的團隊,新項目《霧境序列》磨磨蹭蹭到2023年底才上線,結果死得悄無聲息。當年留下“微博辦公”名梗的制作人白龍不但救不了項目,自己也只落得欠薪的結果。

同樣在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還有《牧羊人之心》團隊出走事件。出走的運營負責人“后雨”憑著當時在社區(qū)的影響力拿下大筆投資開設《偌星》項目。最后的結果卻是燒光投資游戲也沒做出來。制作人自然被玩家忘卻,被媒體打上“眼高手低”的標簽也不為過。也許后雨唯一能慶幸的就是,與他鬧糾紛的老東家“第一彈”死在了他前面。

種種案例都說明,中國二次元其實越來越理性,越來越不吃制作人發(fā)個郵件說“愛你”就高潮那一套了。誰信了“愛你”,被背叛就是遲早的事。

當然,總有一群二次元依然想在虛擬世界里把制作團隊捧成神。他們會慢慢聚集到某些樂意配合他們造神演戲的游戲之下。在日韓,這個收容宅宅難民為他們造神的游戲就是《蔚藍檔案》。

然而《蔚藍檔案》的制作人,一邊接受著玩家的吹捧,一邊還真把這些吹捧當真了,陶醉其中了。以樸炳林為代表的一批制作人覺得,《蔚藍檔案》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發(fā)揮,自己只要振臂一呼玩家就會云集響應,離職創(chuàng)業(yè)走上巔峰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屆時做出一款超越《蔚藍檔案》的游戲也不在話下。

于是,Project KV項目僅憑幾張PPT就橫空出世。但這次,離職團隊只猜到開局,卻沒猜中結局?!段邓{檔案》玩家沒有選擇支持他們,反而給團隊打上了“叛忍”“黑鼠”的標簽,將他們的離職視為“大人的背叛”。

而本應在這出戲中扮演“反派”“大資本家”的NEXON對事件的淡然態(tài)度則成為了終結鬧劇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對離職團隊做高仿,官方只是風淡云輕地提了句“新項目與我無關”??吹酵婕乙贿叺沟卣镜阶约阂贿吅蟛懦鍪终勁校罱K終結了這個項目。

然而,Project KV項目的關閉并不說明就是《蔚藍檔案》的勝利。這次事件,本質上說就是NEXON自己養(yǎng)出來的蠱。

《蔚藍檔案》從運營之初就出于迎合二次元受眾的考慮,有意捧紅團隊中的一些制作人。把制作人推到臺前確實能讓公司節(jié)省運營成本,吸引到一批愛捧神的玩家也的確讓游戲有了更多流量。但當捧紅的制作人想要離開,當捧神玩家想要制作人兌現(xiàn)愛的承諾時,一切只會走向失控。離職團隊哪怕只是抱著惡心一把老東家的想法做了這波操作,也足以同時傷害《蔚藍檔案》的玩家和曾經(jīng)的團隊同事。

說到底,所謂的“造神運動”就是一場欲望解放大會。無論是制作人還是玩家,當各方的欲望都開始膨脹,對撞就不可避免,撕扯崩潰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結語

二次元特別關注明星制作人,其實這不是壞事。不要單純地把這種現(xiàn)象當成飯圈化看待。注重和肯定“人”的價值,這是二次元純真的一面,也是二次元這么多年一直都保持活力的源泉。在消費主義把一切都物化的時代,二次元卻在嘗試把紙片人、把某些物化的東西還原為人,這本身就是年輕人對后現(xiàn)代世界做出的最大抵抗了!

但關注制作人,不意味著迷信制作人,更不應該成為某些制作人反向利用的炒作手段。信任是非常寶貴的,一旦打破都很難再修復。對于制作人而言,自己的信譽只有一次預支的機會,還請多珍惜玩家提前預支的信任。而對玩家來說,多看制作人做了什么,少聽制作人吹了什么,或許就是受傷最少的路徑選擇了。

本文為轉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二次元,為什么總愛對制作人發(fā)瘋?

造神殺神都是你。

文 | ACGx

山寨版《蔚藍檔案》——Project KV算是徹底涼了。

9月8日,Dynamis One宣布Project KV正式中止開發(fā),游戲相關素材全部刪除,官方的10萬粉賬號也無法再搜索到。從9月1日發(fā)布首支宣傳視頻到8日關門,新項目上演了一場現(xiàn)實版“七日死”。

關于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已經(jīng)有很多人報道過了。為了吃瓜吃全,這里再簡單復述一下。事情的經(jīng)過就是一批從《蔚藍檔案》離職的老員工,以日服制作人、副總監(jiān)樸炳林為首搞了一個高度類似于前作的新項目Project KV。

由于新項目與《蔚藍檔案》有太多相似之處,比如武器+美少女,頭頂光環(huán)等等,《蔚藍檔案》玩家憤怒了,組團向新項目發(fā)難。最終這個短命項目沒能頂住攻擊,選擇火速滑跪,刪素材跑路。

這次事件在國內(nèi)沒有太大關注度,一方面是《蔚藍檔案》在國內(nèi)的影響力下降了,更重要的是《蔚藍檔案》在國內(nèi)的生態(tài)位被取代了,戰(zhàn)斗力最強的二次元沒聚集在這兒了。

而在日韓,《蔚藍檔案》依然是男性向二次元最強戰(zhàn)力的聚集地,充滿了樂子人與魔怔人。團隊離職再創(chuàng)業(yè)就像一把火點燃了社區(qū),即使Project KV已經(jīng)跪了,玩家依然不依不饒地搞二創(chuàng),把這次事件變成了一場狂歡。

二次元社交屬性濃郁,關注明星制作人的動向是有傳統(tǒng)的。正是這種高關注度讓很多制作人有了賭一把的自信或野心。而褒貶爭論制作人的善惡對錯,也就成了二次元社區(qū)play的重要一環(huán)。

不過,這次Project KV事件或許說明,販賣明星制作人的套路,即使在二次元也漸漸失靈了。

二次元,為什么鐘愛制作人?

從很多角度看,死掉的Project KV項目都有很強的投機屬性。到底是誰借了這批離職制作人膽,讓他們敢只花4個月時間就敢虛空畫餅?答案就是社區(qū)玩家自己寵出來的。

哪個圈子都不缺名人。然而相比于其他圈子,二次元玩家會更關注游戲背后的制作人。這種傾向其實是與二次元的社區(qū)傳統(tǒng)高度相關的。

什么是“二次元”?很難一句話定義。但接觸過二次元的同學都能感覺到,二次元有著“一切皆可擬人”的傳統(tǒng)。從大家熟悉的艦娘軍武娘到小眾的連汽水罐都可以擬人。

擬人文化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二次元實際上有著強烈的社交需求,宅宅們現(xiàn)實社交少,并不意味著他們不想交朋友。

相反,正因為現(xiàn)實世界無法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他們才來到虛擬世界尋求“紙片人”的互動。久而久之二次元習得一種技能,就是能把一切自己接觸到的事物都擬人化。

自己通勤的鐵道公交車、自己使用的電腦游戲機、自己接觸的操作系統(tǒng)和瀏覽器……一切皆可擬人。而面對自己喜歡的游戲以及背后的游戲公司,二次元們自然也非常樂于將其擬人化,把一家公司當成一個“人”那樣看待與理解。

游戲公司也看到了其中的機會。日本作為二次元文化發(fā)源地,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知名制作人的價值。把制作人推到與玩家交流的一線往往能取得不錯的宣傳效果,也順勢捧紅了一批明星制作人。

有些制作人吃這個紅利甚至一直吃到了現(xiàn)在。比如在2020年代國內(nèi)游戲資本出海投資時,不多日本制作人就借機找到了養(yǎng)老機會。直到今年有外媒報道“騰訊網(wǎng)易收縮在日投資”,這張養(yǎng)老飯票才算作廢。

相比于單機制作人出名更為“被動”,二次元制作人則會更為主動地擁抱社區(qū)。

二游制作人往往自己就是二次元。他們知道二次元有擬人傳統(tǒng),自己的受眾有“被關注”的需求。他們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會有意識地主動與玩家互動,回應玩家的期待,并將其作為自己日常工作的組成部分。而二次元受眾對此也非常買賬,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情緒價值得到了滿足。

回看國內(nèi)二次元發(fā)展的這幾年,崛起的二游公司幾乎都會與核心制作人高度綁定。

蔡喵大偉哥之于米哈游,海貓之于鷹角,羽中之于散爆,不一而足……

而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服務型游戲”流行,玩家更希望制作人站到臺前來,甚至希望制作人“永遠在線”。而原本就有自覺站到臺前來的二游制作人及其公司,等于是直接吃到了這份紅利。

像今年“原神fes”上就又有“大偉哥淚灑現(xiàn)場”的報道,之所以說又,是因為去年他也為了《崩三》落淚過一回。對此,有人覺得這是真情,有人覺得這是表演。但對于大偉哥而言,站到臺前與玩家直面交流已經(jīng)成為他必須親自來做的事情之一。

既然玩家是把米哈游當成一個“人”來看待的,大偉哥就要盡量回應玩家的這種期待。而肉身站臺面對所有人的目光,就是最好的回應方式。

站到臺前的確很累,但二次元社區(qū)的這種擬人傳統(tǒng),客觀上也給制作人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不僅僅是公司老板,文案作者、美工畫師、配音演員、音樂監(jiān)督……很多幕后工作者,到了二次元項目都有機會吃到這個流量,甚至建立個人IP。

比如音樂人陳致逸,在參與《原神》之前早就為多部游戲與影視做了配樂,但知名度僅限于圈內(nèi),直到參與《原神》之后個人知名度才大爆發(fā)。二游玩家的特別之處就在于,他們聽到喜歡的音樂就會去搜索制作人,談論制作人,把他的過往音樂全聽個遍。在這樣的社區(qū)傳播環(huán)境下,個人知名度很容易得到擴散。

去年9月,陳致逸宣布自己已經(jīng)離開米哈游及旗下音樂工作室HOYO-MiX。有人祝福,也有人不看好。無論陳致逸的下一個項目是什么,有一個事實是“前《原神》音樂制作人”的頭銜都能為新項目帶來關注度和流量。這是非二次元項目很難帶來的流量。

以愛之名加杠桿

明白了二次元能給制作人帶來那么多流量,也就明白了二游制作人為何總是會躁動。

無論是Project KV還是陳致逸這樣的案例都讓我們看到,由于玩家會主動辨認制作人,跟著制作人選游戲。這就讓二次元制作人擁有了資本之外的第二杠桿,有能力撬動更多的資源去創(chuàng)業(yè)。

鷹角當年作為初創(chuàng)公司,能在沒有任何代表作的情況下得到眾多投資、拿下大量畫師合作,一大原因就是得益于其制作人團隊在二次元社區(qū)中的知名度。“半壁江山”梗的最早由來,其實說的是《明日方舟》當時調(diào)動了半數(shù)國內(nèi)二次元的人力物力資源。

然而,鷹角能成功并不意味著別人只要集齊“離職”“知名制作人”“創(chuàng)業(yè)”三要素就一定能成功。離職制作人固然能夠自帶流量與話題,然而這流量如果不能盡快落實到新產(chǎn)品上,最終依然是一場空。

曾經(jīng)任職于米哈游參與過《崩三》項目的賀甲,離開米哈游之后他先后入職過騰訊、藝畫開天,今年夏天又傳出離開藝畫開天的消息。連續(xù)的跳槽使他幾年都沒有拿出新的作品,明星制作人的光環(huán)正在迅速褪色。

像去年的《環(huán)形旅舍》制作人開服想打造一個“良心制作人”的人設來贏得玩家支持。結果游戲不到一年就要死,制作人畫餅也沒兌現(xiàn),玩家自然感覺被騙感情,表示“再也別碰他的游戲”。

類似的案例還有去年的《千年之旅》,制作人同樣立的是“聽玩家勸”人設,為了回應玩家開除文案大改劇情。結果游戲開服表現(xiàn)不佳,制作人近期自己都在發(fā)文表示《千年之旅》已經(jīng)成了自己的“負資產(chǎn)”,丟丟不掉,救救不了,影響新項目的開發(fā)。

可見“明星制作人”就是一把雙刃劍。游戲好的時候一切都好,新項目不缺融資也不缺玩家支持。一旦游戲不好,過高的關注度就會變成一條鎖鏈纏住制作人,使其動彈不得。尤其是那些想學網(wǎng)紅博主的制作人,今天立虛假人設埋下雷,就別怪明天人設崩塌被反噬。

騙子多了,玩家免疫了

見過了優(yōu)秀制作人,也見過了人設崩塌的制作人,中國的二次元社區(qū)已經(jīng)完成了版本更新。玩家放下了愛的執(zhí)念,走上了更為實用主義的道路。

無論制作人過往成績?nèi)绾?,新項目又吹得如何天花亂墜,玩家只看最后端出來的產(chǎn)品成色如何。游戲好玩,制作人兌現(xiàn)了畫的餅,那一切贊譽加身也不為過;游戲拉跨甚至都上不了線,那一切過往情懷都一筆勾銷。

悠星、鷹角們能夠崛起,靠的是《碧藍航線》《雀魂》《明日方舟》這些游戲本身素質過硬,米哈游也是一再用產(chǎn)品證明了自己,這才有了現(xiàn)在的江湖地位。

作為對比,同樣是散爆離職成員組的團隊,新項目《霧境序列》磨磨蹭蹭到2023年底才上線,結果死得悄無聲息。當年留下“微博辦公”名梗的制作人白龍不但救不了項目,自己也只落得欠薪的結果。

同樣在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還有《牧羊人之心》團隊出走事件。出走的運營負責人“后雨”憑著當時在社區(qū)的影響力拿下大筆投資開設《偌星》項目。最后的結果卻是燒光投資游戲也沒做出來。制作人自然被玩家忘卻,被媒體打上“眼高手低”的標簽也不為過。也許后雨唯一能慶幸的就是,與他鬧糾紛的老東家“第一彈”死在了他前面。

種種案例都說明,中國二次元其實越來越理性,越來越不吃制作人發(fā)個郵件說“愛你”就高潮那一套了。誰信了“愛你”,被背叛就是遲早的事。

當然,總有一群二次元依然想在虛擬世界里把制作團隊捧成神。他們會慢慢聚集到某些樂意配合他們造神演戲的游戲之下。在日韓,這個收容宅宅難民為他們造神的游戲就是《蔚藍檔案》。

然而《蔚藍檔案》的制作人,一邊接受著玩家的吹捧,一邊還真把這些吹捧當真了,陶醉其中了。以樸炳林為代表的一批制作人覺得,《蔚藍檔案》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發(fā)揮,自己只要振臂一呼玩家就會云集響應,離職創(chuàng)業(yè)走上巔峰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屆時做出一款超越《蔚藍檔案》的游戲也不在話下。

于是,Project KV項目僅憑幾張PPT就橫空出世。但這次,離職團隊只猜到開局,卻沒猜中結局?!段邓{檔案》玩家沒有選擇支持他們,反而給團隊打上了“叛忍”“黑鼠”的標簽,將他們的離職視為“大人的背叛”。

而本應在這出戲中扮演“反派”“大資本家”的NEXON對事件的淡然態(tài)度則成為了終結鬧劇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對離職團隊做高仿,官方只是風淡云輕地提了句“新項目與我無關”??吹酵婕乙贿叺沟卣镜阶约阂贿吅蟛懦鍪终勁?,最終終結了這個項目。

然而,Project KV項目的關閉并不說明就是《蔚藍檔案》的勝利。這次事件,本質上說就是NEXON自己養(yǎng)出來的蠱。

《蔚藍檔案》從運營之初就出于迎合二次元受眾的考慮,有意捧紅團隊中的一些制作人。把制作人推到臺前確實能讓公司節(jié)省運營成本,吸引到一批愛捧神的玩家也的確讓游戲有了更多流量。但當捧紅的制作人想要離開,當捧神玩家想要制作人兌現(xiàn)愛的承諾時,一切只會走向失控。離職團隊哪怕只是抱著惡心一把老東家的想法做了這波操作,也足以同時傷害《蔚藍檔案》的玩家和曾經(jīng)的團隊同事。

說到底,所謂的“造神運動”就是一場欲望解放大會。無論是制作人還是玩家,當各方的欲望都開始膨脹,對撞就不可避免,撕扯崩潰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結語

二次元特別關注明星制作人,其實這不是壞事。不要單純地把這種現(xiàn)象當成飯圈化看待。注重和肯定“人”的價值,這是二次元純真的一面,也是二次元這么多年一直都保持活力的源泉。在消費主義把一切都物化的時代,二次元卻在嘗試把紙片人、把某些物化的東西還原為人,這本身就是年輕人對后現(xiàn)代世界做出的最大抵抗了!

但關注制作人,不意味著迷信制作人,更不應該成為某些制作人反向利用的炒作手段。信任是非常寶貴的,一旦打破都很難再修復。對于制作人而言,自己的信譽只有一次預支的機會,還請多珍惜玩家提前預支的信任。而對玩家來說,多看制作人做了什么,少聽制作人吹了什么,或許就是受傷最少的路徑選擇了。

本文為轉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