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京東豪擲15億元加碼香港市場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京東豪擲15億元加碼香港市場

這是該公司在國內電商市場價格戰(zhàn)下尋求突破口的重要舉措。

圖片來源:圖蟲

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京東正進一步加碼香港市場。

9月30日,京東宣布初期在香港市場投入人民幣15億元,長期上不封頂,投入將主要用于商品價格補貼、物流補貼及服務優(yōu)化等方面。

同時,京東還面向香港地區(qū)用戶推出自營滿299元免運費送上門服務(免運10KG),覆蓋電子產品、家電家具、服飾美妝、寵物用品等京東自營品,上線“一件免運費”專區(qū),包括小家電、快消日用品、方便食品、家裝汽配等。

香港市場對于粵港澳大灣區(qū)具有重要意義,是國內電商巨頭走向全球市場的重要一步。近一兩,多家企業(yè)紛紛宣布加碼香港市場,也讓該區(qū)域成為電商、快遞物流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就在幾天前,淘寶宣布將投入10億元人民幣把香港變成包郵區(qū),并從10月1日開始,推出限時滿99元包郵到港服務。在香港,淘寶原本的包郵政策主要集中在服飾行業(yè),而本次則擴大到了全行業(yè),覆蓋包括3C數碼、家居收納、運動娛樂、化妝護膚等熱銷品類在內的10億多商品。

從投入金額上看,京東此次出手更為闊綽,但在包郵的起始額度上較淘寶偏高。據界面新聞了解,淘寶在香港的物流主要由菜鳥承擔。菜鳥的香港自提點及自提柜數目增至800個,在集運倉產能上擴充了1倍,到年底預計會有超過1000個自提點柜,而京東主要依靠自有物流。

長久以來,香港的電商滲透率一直不如內地和美國,各大電商平臺也遲遲未能完全打開香港市場。原因在于,香港的線下零售高度發(fā)達,便利店與購物中心林立,消費者高度依賴線下購物。而對于電商企業(yè)來說,土地與人力資源稀缺導致倉儲、物流履約成本高,市場又不夠大,難以實現規(guī)?;?。

以運輸方式為例,內地電商包裹到達港澳有直郵和集運兩種形式,且當前主要以集運為主。集運就是將多個包裹合并成一批統(tǒng)一運輸,寄到一個中轉站(即集運倉),再由集運倉將同一目的地的多件包裹包裝好,稱重,計算運輸價格,一次性發(fā)送到指定的目的地。

集運模式的出現本身是為降低快遞運輸成本,但會存在包裹延誤、送貨上門不及時、不準時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著港澳當地快遞服務的發(fā)展。

情況在近年來發(fā)生了變化。一方面,由于疫情影響,香港消費者逐漸適應線上購物,從內地采買產品的跨境電商也吸引了不少香港用戶。另一方面,國內電商巨頭將業(yè)務觸角伸至香港,也為當地快遞產業(yè)按下加速鍵。

去年10月,京東快遞曾宣布全面升級“港澳快遞服務”,在港澳新增快遞運營中心,將在內地積累的服務標準復制到港澳。

據京東此前披露,京東快遞在香港每個運營中心都集分揀中心與快遞站點于一體,縮短中轉環(huán)節(jié),配備半自動化操作設備,快遞從攬收到派送的整個過程最快4個小時。澳門同城快遞也實現最快次晨達。

京東物流香港快遞業(yè)務負責人曾表示,2018年起,京東就已在香港有物流業(yè)務,尤其是其在香港的直郵倉、保稅倉已開始運作,包括快遞小哥在內,當時京東快遞香港團隊規(guī)模超過數百人。

半年后,京東快遞在港澳市場的日均單量增長近10倍,港澳兩地與內地互寄單量增長3倍。國家郵管局數據顯示,2023年,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yè)務量同比增長52%。

香港電商市場持續(xù)快速增長,呈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據京東提供的消費數據顯示,今年京東618期間,該平臺在港澳地區(qū)銷量同比增長達300%,iPhone 15、小米等手機類產品,抽紙、洗衣液、面粉等家清日用品,以及冰箱、除濕機等家電是當地用戶最感興趣的產品。

加碼香港市場、升級港澳業(yè)務,是京東境外業(yè)務的新嘗試,也是其在國內電商市場價格戰(zhàn)下尋求突破口的重要舉措。在“雙11”和“雙12”即將到來之時,京東顯然希望通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用戶體驗以吸引更多香港消費者,從而進一步增強其在香港市場的競爭力。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京東

8.2k
  • 京東集團成為歐冠聯賽官方電商創(chuàng)新合作伙伴
  • 京東七鮮計劃6月底在天津新增20家前置倉門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京東豪擲15億元加碼香港市場

這是該公司在國內電商市場價格戰(zhàn)下尋求突破口的重要舉措。

圖片來源:圖蟲

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京東正進一步加碼香港市場

9月30日,京東宣布初期在香港市場投入人民幣15億元,長期上不封頂,投入將主要用于商品價格補貼、物流補貼及服務優(yōu)化等方面。

同時,京東還面向香港地區(qū)用戶推出自營滿299元免運費送上門服務(免運10KG),覆蓋電子產品、家電家具、服飾美妝、寵物用品等京東自營品,上線“一件免運費”專區(qū),包括小家電、快消日用品、方便食品、家裝汽配等。

香港市場對于粵港澳大灣區(qū)具有重要意義,是國內電商巨頭走向全球市場的重要一步。近一兩,多家企業(yè)紛紛宣布加碼香港市場,也讓該區(qū)域成為電商、快遞物流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就在幾天前,淘寶宣布將投入10億元人民幣把香港變成包郵區(qū),并從10月1日開始,推出限時滿99元包郵到港服務。在香港,淘寶原本的包郵政策主要集中在服飾行業(yè),而本次則擴大到了全行業(yè),覆蓋包括3C數碼、家居收納、運動娛樂、化妝護膚等熱銷品類在內的10億多商品。

從投入金額上看,京東此次出手更為闊綽,但在包郵的起始額度上較淘寶偏高。據界面新聞了解,淘寶在香港的物流主要由菜鳥承擔。菜鳥的香港自提點及自提柜數目增至800個,在集運倉產能上擴充了1倍,到年底預計會有超過1000個自提點柜,而京東主要依靠自有物流。

長久以來,香港的電商滲透率一直不如內地和美國,各大電商平臺也遲遲未能完全打開香港市場。原因在于,香港的線下零售高度發(fā)達,便利店與購物中心林立,消費者高度依賴線下購物。而對于電商企業(yè)來說,土地與人力資源稀缺導致倉儲、物流履約成本高,市場又不夠大,難以實現規(guī)?;?。

以運輸方式為例,內地電商包裹到達港澳有直郵和集運兩種形式,且當前主要以集運為主。集運就是將多個包裹合并成一批統(tǒng)一運輸,寄到一個中轉站(即集運倉),再由集運倉將同一目的地的多件包裹包裝好,稱重,計算運輸價格,一次性發(fā)送到指定的目的地。

集運模式的出現本身是為降低快遞運輸成本,但會存在包裹延誤、送貨上門不及時、不準時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著港澳當地快遞服務的發(fā)展。

情況在近年來發(fā)生了變化。一方面,由于疫情影響,香港消費者逐漸適應線上購物,從內地采買產品的跨境電商也吸引了不少香港用戶。另一方面,國內電商巨頭將業(yè)務觸角伸至香港,也為當地快遞產業(yè)按下加速鍵。

去年10月,京東快遞曾宣布全面升級“港澳快遞服務”,在港澳新增快遞運營中心,將在內地積累的服務標準復制到港澳。

據京東此前披露,京東快遞在香港每個運營中心都集分揀中心與快遞站點于一體,縮短中轉環(huán)節(jié),配備半自動化操作設備,快遞從攬收到派送的整個過程最快4個小時。澳門同城快遞也實現最快次晨達。

京東物流香港快遞業(yè)務負責人曾表示,2018年起,京東就已在香港有物流業(yè)務,尤其是其在香港的直郵倉、保稅倉已開始運作,包括快遞小哥在內,當時京東快遞香港團隊規(guī)模超過數百人。

半年后,京東快遞在港澳市場的日均單量增長近10倍,港澳兩地與內地互寄單量增長3倍。國家郵管局數據顯示,2023年,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yè)務量同比增長52%。

香港電商市場持續(xù)快速增長,呈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據京東提供的消費數據顯示,今年京東618期間,該平臺在港澳地區(qū)銷量同比增長達300%,iPhone 15、小米等手機類產品,抽紙、洗衣液、面粉等家清日用品,以及冰箱、除濕機等家電是當地用戶最感興趣的產品。

加碼香港市場、升級港澳業(yè)務,是京東境外業(yè)務的新嘗試,也是其在國內電商市場價格戰(zhàn)下尋求突破口的重要舉措。在“雙11”和“雙12”即將到來之時,京東顯然希望通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用戶體驗以吸引更多香港消費者,從而進一步增強其在香港市場的競爭力。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