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馬財經(jīng) 劉俊群
編輯|李白玉
海上作業(yè)不再是與世隔絕,漁民和船員們在漁船上也能實現(xiàn)“Wi-Fi自由”了。
近日,一家靠賣海鮮、給漁船裝Wi-Fi賺錢的企業(yè)——寧波海上鮮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上鮮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刺IPO。自2015年成立以來,海上鮮公司快速崛起為國內領先的海鮮B2B交易電商平臺,年收入超過9億元。若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海上鮮公司將成為"中國內地數(shù)字漁業(yè)第一股"。
海上鮮公司背后,擁有一個由北斗星通、硅谷火炬基金、順為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組成的強大投資者陣容。同時,波導股份(600130.SH)實控人徐立華和寧波富商汪海明也是公司的股東,合計持股19.55%,與公司創(chuàng)始人葉寧形成一致行動人。
在眾多資本的助力下,海上鮮公司能否在資本市場上乘風破浪呢?
年入超9億 八成收入來源于賣海鮮
在寧波的象山港口,每當晨曦初照,漁船緩緩駛離港口,漁民們便開始了他們日復一日的捕魚工作。隨著全國首個海鮮B2B平臺類手機APP——海上鮮App的問世,漁民們的海上工作也被帶入數(shù)字時代。
無論是海上加油、Wi-Fi連接、“漁品貸”貸款服務,還是實時的海鮮交易,所有這些服務,只需輕輕一點,都能通過海上鮮App獲得滿足。
寧波本土成長的海上鮮公司,以寧波市及其周邊的寧波—舟山港為核心,業(yè)務觸角已經(jīng)延伸至中國沿海的多個關鍵港口,包括寧波的象山港和奉化港、廣西的防城港、福建的福州港、遼寧的丹東港以及山東的煙臺港。
《招股書》顯示,公司收入來源于6大業(yè)務:海鮮銷售、燃油及油品銷售、海鮮撮合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海上通信及IT解決方案、以及租金收入。
發(fā)展早期,公司以撮合模式開展海鮮業(yè)務,作為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中介,收取交易價值的0.3%作為服務費。
然而,面對管理服務中因上下游業(yè)務分散而帶來的高額人員成本,公司采取了戰(zhàn)略性的轉變,從撮合模式轉向直銷模式。公司能夠直接從上游供應商,如漁民或海鮮批發(fā)商那里采購海鮮,并通過海上鮮App和線下銷售網(wǎng)絡,將這些海鮮銷售給下游買家。
這一轉變也帶來了海鮮撮合服務收入的顯著下降,從2021年的1340萬元,下降99.72%至2023年的3.4萬元。
來源:《招股書》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鮮公司賣的主要海鮮產(chǎn)品——凍魷魚和凍南美白蝦,其價格區(qū)間分別為4000元/噸至3.6萬元/噸,以及3.1萬元/噸至6.2萬元/噸,這些產(chǎn)品通過App和線下銷售,也相繼受到市場的歡迎。
來源:《招股書》截圖
海鮮銷售、燃油及油品銷售作為公司的兩大支柱業(yè)務,2021年-2023年(下稱“報告期內”),兩項業(yè)務帶來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合計均在90%以上。2023年,海鮮銷售業(yè)務帶來的收入占比達83%。但《招股書》也顯示,由于海鮮需求減少和消費稅的征收,這兩項業(yè)務的收入在2023年均出現(xiàn)了下滑。特別是燃油及油品銷售業(yè)務,同比下滑超過76%。
來源:《招股書》截圖
兩項主要業(yè)務的業(yè)績下滑,直接導致公司2023年的總營收較2022年下降了36%。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分別為11.98億元、14.27億元、9.14億元。同期,公司利潤分別為4534.2萬元、3412.3萬元、3580.3萬元。
此外,公司還提供兩項服務,分別是為漁船提供安裝海上Wi-Fi通信設備,利用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和高通量衛(wèi)星系統(tǒng),為漁民提供覆蓋整個海域的網(wǎng)絡服務。另一個則是公司通過為漁業(yè)中小企業(yè)和個體戶提供貸款申請支持,幫助他們解決資金需求。2023年,上述兩項業(yè)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3.6%和0.5%。
來源:海上鮮APP 截圖
從加油到貸款,從交易到通信,海上鮮公司的業(yè)務涵蓋了海洋經(jīng)濟的多個方面,正如創(chuàng)始人葉寧所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海鮮生意!”這一愿景似乎正在實現(xiàn)。
2023年公司毛利率達7.9% 經(jīng)營現(xiàn)金流為負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海上鮮公司毛利分別為6598.2萬元、7454.6萬元和7180.4萬元,毛利率波動在5.2%至7.9%之間。
根據(jù)《招股書》內容可知,公司整體毛利率的情況與主要業(yè)務毛利率的變動有關。首先是海鮮銷售業(yè)務,占總收入的八成以上,其毛利率在2%至2.4%之間。其次是燃油及油品銷售業(yè)務毛利率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為8%和4.8%。不過,由于2023年,公司通過從海外供應商進口保稅燃油,無需承擔存貨成本,毛利率顯著提升至20.3%。
對于海上鮮公司毛利率的情況,經(jīng)濟學家宋清輝表示,據(jù)研報機構“清暉智庫”統(tǒng)計,海鮮銷售行業(yè)平均毛利率大致在25%左右。顯而易見,在海鮮銷售行業(yè)中,海上鮮公司的毛利率水平遠低于行業(yè)平均值。
從事海鮮生意的業(yè)內人士王丹表示,海上鮮較低的毛利率可能與其市場定位、成本結構和競爭策略有關。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海上鮮的銷售成本占總收入的比例的達9成以上,其銷售成本主要包括采購海鮮及采購燃油及油品的成本,分別11.32億元、13.53億元和8.42億元。
不過,公司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毛利率較高,達到96%,但其營收相對較小,僅為480.2萬元,占總營收的0.5%。而且這項高毛利率的貸款服務業(yè)務還因司法糾紛而受到影響。
據(jù)“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顯示,2017年,海上鮮公司與遠洋公司簽訂了一份融資合同,同意提供最高80萬元的貸款。海上鮮公司支付了79.28萬元。但到了還款期,遠洋公司只還了10.8萬元。
2018年,海上鮮公司因遠洋公司未完全還款而起訴,要求歸還剩余本金及利息。值得一提的是,雙方簽訂合同約定的逾期利率為日利率1‰(對應的年利率是36.5%),超出了法律規(guī)定的年利率24%的上限。隨后,海上鮮公司主張按月利率1%的標準計算逾期利息。
2019年,法院判決遠洋公司歸還剩余本金68.48萬元,并按月利率1%支付自起訴日起的逾期利息。
在財務方面,海上鮮公司的經(jīng)營現(xiàn)金流也存在波動。報告期內,公司來自經(jīng)營活動的現(xiàn)金流分別為6007萬元、-1510.2萬元及-2226.9萬元。公司在《招股書》中承認,這種現(xiàn)金流狀況可能限制運營靈活性,并對公司的流動性及財務狀況產(chǎn)生不利影響。
宋清輝表示,這種現(xiàn)金流狀況在同行業(yè)中普遍存在,大部分公司“造血”能力不足。他建議道,改善現(xiàn)金流,是公司當下最重要的課題。未來,公司應通過改進采購、運輸、儲存以及結算等流程,使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以逐漸改善現(xiàn)金流。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zhàn),公司計劃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經(jīng)營現(xiàn)金凈流出狀況。這包括密切監(jiān)控客戶的付款狀況及進度,加強信貸管理,以及積極回收貿(mào)易應收款項。
創(chuàng)始人為85后“海歸” 拉“資本大佬”徐立華入局
海上鮮公司的背后,是一個85后小伙葉寧回國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
2009年9月,葉寧從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現(xiàn)稱“漢諾威應用科學與藝術大學”)取得工程碩士學位,并于2011年7月獲工程碩士學位。2010年11月,葉寧在德國跨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公司——德國大陸集團擔任過工程師,負責編碼及編程工作。
然而,他的心中始終懷揣著一個更大的夢想——回國創(chuàng)業(yè)。據(jù)新媒體“浙江在線”報道,2012年,葉寧帶著留德期間積累的資金,踏上了歸途。他的初衷是解決海上通信的難題,特別是漁民出海時與外界隔絕的問題。在新媒體“東南財金”的專訪中,他回憶說:“當時我想做一個海陸通訊的社交軟件,為漁民服務?!彼吹搅藵O民因高昂的海事衛(wèi)星寬帶服務而無法與家人保持聯(lián)系的困境。
2015年2月,葉寧在寧波奉化成立海上鮮公司;同年4月,他帶領團隊研發(fā)的“海上Wi-Fi”終端開始在漁船上批量安裝,岸上版和漁船版APP正式上線。他幽默地稱之為“海上QQ”。
然而,葉寧很快意識到,僅僅提供通信服務是不夠的。他深入了解漁民的生活后,發(fā)現(xiàn)了他們面臨的更大問題:捕撈上來的海鮮無法迅速賣出,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收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葉寧決定開發(fā)“海上鮮”手機APP,創(chuàng)建一個海鮮B2B交易平臺,讓漁民能夠直接對接到海鮮采購方,撮合交易。
葉寧的創(chuàng)新思維沒有止步于此,他還引入了5G、區(qū)塊鏈等最新科技,將傳統(tǒng)冷庫升級為依靠大數(shù)據(jù)管理的共享冷庫,進一步提升了平臺的服務質量。這些舉措,讓海上鮮在海洋經(jīng)濟領域迅速崛起,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知名投資機構的關注。
2015年至2023年的八年時間里,海上鮮公司共計完成6輪融資,背后資方不乏北斗星通、硅谷火炬基金、雷軍的順為資本、元璟資本、中農(nóng)網(wǎng)、樂業(yè)控股、殼牌資本等知名機構。
在股權結構方面,葉寧還引入了寧波地區(qū)的兩位資本人物——波導股份的實控人徐立華(600130.SH)和寧波富商汪海明。
根據(jù)《招股書》可知,徐立華和汪海明最初通過寧波海禾投資海上鮮。2015年4月,寧波海禾在天使輪投資500萬元,占股35.7%,每股成本0.17元。2016年,寧波海禾在A輪投資900萬元,持股比例增至38.56%。
2017年5月,徐立華和汪海明以個人名義參與B輪融資,共投1500萬元,認購51.855萬元注冊資本,成本1.78元/股,并從寧波海禾受讓24.89萬元注冊資本,提高個人持股。C輪時,徐立華個人再投2000萬元,認購44.44萬元注冊資本,成本2.48元/股。
目前,由葉寧、徐立華和汪海明組成的控股股東集團合計持有海上鮮47.71%的股份。其中,葉寧直接和間接持股28.15%,而徐立華和汪海明合計持股19.55%。
如今,海上鮮公司正以其創(chuàng)新的B2B海鮮交易平臺,邁向資本市場的大門。在雷軍、徐立華、汪海明等大佬的加持下,海上鮮公司能否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呢?
你聽說過漁船還能裝Wi-Fi嗎?你看好海上鮮公司嗎?評論區(qū)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