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蕓科技:頭部客戶持續(xù)認可,行業(yè)競爭力日益增強

尤為令人關注的是,聯蕓科技在回復中列示了和同行業(yè)完全可比公司——全球固態(tài)硬盤控制芯龍頭廠商慧榮科技前五名客戶銷售合計占比的比較。數據對比顯示,聯蕓科技前五名客戶銷售金額占比與慧榮科技不存在重大差異。據此判斷聯蕓科技客戶集中度高于70%是合理水平。綜合境內外頭部芯廠商情況分析,客戶集中度高并不意味著對大客戶的高度依賴,反而更能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戰(zhàn)略擇。

聯蕓科技作為一家Fabless模式的芯片設計企業(yè),業(yè)務具有極強的toB屬性,一款芯片從設計、量產、測試到最終導入客戶供應體系,需要消耗較長的周期和較多資源,若未來合作出現問題,造成的損失是供需雙方都難以承受的。因此一旦芯片導入成功,供需雙方一般傾向于維持穩(wěn)定合作關系。

對于芯片設計企業(yè)而言,客戶集中并不意味著依賴性強,反而往往是公司競爭力的體現。尤為令人關注的是,聯蕓科技在回復中列示了和同行業(yè)完全可比公司——全球固態(tài)硬盤控制芯片龍頭廠商慧榮科技前五名客戶銷售合計占比的比較。數據對比顯示,聯蕓科技前五名客戶銷售金額占比與慧榮科技不存在重大差異。公司客戶集中度高于慧榮科技主要是由于慧榮科技已經在存儲深耕多年,在全球的知名認可度較高;且根據慧榮科技披露的定期報道數據,慧榮科技除銷售SSD主控芯片外,還有近40%業(yè)務收入來源于嵌入式存儲主控芯片以及SSD模組產品,產品結構更為分散、受眾客戶數量更為廣泛。據此判斷聯蕓科技客戶集中度高于70%是合理水平。

從聯蕓科技其他同行業(yè)企業(yè)來看,翱捷科技是國內無線通信芯片的頭部企業(yè)(產品包括全制式蜂窩基帶芯片及多協(xié)議非蜂窩物聯網芯片)、瀾起科技是中國甚至全球內存接口芯片行業(yè)的領導者(已占據全球市場主要份額),兩家企業(yè)的前五大客戶集中度均超過75%,2021-2022年客戶集中度在80%以上,與聯蕓科技情況類似。

綜合境內外頭部芯片廠商情況分析,客戶集中度高并不意味著對大客戶的高度依賴,反而更能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戰(zhàn)略選擇。產品競爭力高、技術實力較強的企業(yè),往往不會采取“大海撈針”式的打法,更傾向于錨定大客戶精準投放,通過與大客戶進行深度綁定實現互利共贏。對于海外知名芯片設計企業(yè)而言,“關鍵客戶”、“前十大客戶”、“前五大客戶”集中度相關指標早已成為反映公司經營能力和品牌實力的信息,代表一種自上而下,由高端向低端滲透的戰(zhàn)略。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聯蕓科技:頭部客戶持續(xù)認可,行業(yè)競爭力日益增強

尤為令人關注的是,聯蕓科技在回復中列示了和同行業(yè)完全可比公司——全球固態(tài)硬盤控制芯龍頭廠商慧榮科技前五名客戶銷售合計占比的比較。數據對比顯示,聯蕓科技前五名客戶銷售金額占比與慧榮科技不存在重大差異。據此判斷聯蕓科技客戶集中度高于70%是合理水平。綜合境內外頭部芯廠商情況分析,客戶集中度高并不意味著對大客戶的高度依賴,反而更能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戰(zhàn)略擇。

聯蕓科技作為一家Fabless模式的芯片設計企業(yè),業(yè)務具有極強的toB屬性,一款芯片從設計、量產、測試到最終導入客戶供應體系,需要消耗較長的周期和較多資源,若未來合作出現問題,造成的損失是供需雙方都難以承受的。因此一旦芯片導入成功,供需雙方一般傾向于維持穩(wěn)定合作關系。

對于芯片設計企業(yè)而言,客戶集中并不意味著依賴性強,反而往往是公司競爭力的體現。尤為令人關注的是,聯蕓科技在回復中列示了和同行業(yè)完全可比公司——全球固態(tài)硬盤控制芯片龍頭廠商慧榮科技前五名客戶銷售合計占比的比較。數據對比顯示,聯蕓科技前五名客戶銷售金額占比與慧榮科技不存在重大差異。公司客戶集中度高于慧榮科技主要是由于慧榮科技已經在存儲深耕多年,在全球的知名認可度較高;且根據慧榮科技披露的定期報道數據,慧榮科技除銷售SSD主控芯片外,還有近40%業(yè)務收入來源于嵌入式存儲主控芯片以及SSD模組產品,產品結構更為分散、受眾客戶數量更為廣泛。據此判斷聯蕓科技客戶集中度高于70%是合理水平。

從聯蕓科技其他同行業(yè)企業(yè)來看,翱捷科技是國內無線通信芯片的頭部企業(yè)(產品包括全制式蜂窩基帶芯片及多協(xié)議非蜂窩物聯網芯片)、瀾起科技是中國甚至全球內存接口芯片行業(yè)的領導者(已占據全球市場主要份額),兩家企業(yè)的前五大客戶集中度均超過75%,2021-2022年客戶集中度在80%以上,與聯蕓科技情況類似。

綜合境內外頭部芯片廠商情況分析,客戶集中度高并不意味著對大客戶的高度依賴,反而更能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戰(zhàn)略選擇。產品競爭力高、技術實力較強的企業(yè),往往不會采取“大海撈針”式的打法,更傾向于錨定大客戶精準投放,通過與大客戶進行深度綁定實現互利共贏。對于海外知名芯片設計企業(yè)而言,“關鍵客戶”、“前十大客戶”、“前五大客戶”集中度相關指標早已成為反映公司經營能力和品牌實力的信息,代表一種自上而下,由高端向低端滲透的戰(zhàn)略。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