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賣不動家具的宜家,成了年輕人的“窮鬼食堂”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賣不動家具的宜家,成了年輕人的“窮鬼食堂”

到店卻未必消費的“虛假繁榮”。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雪豹財經社 劉紓含

來中國26年的宜家,把自己活成了“宜逛不宜買”的樣子。

來宜家的消費者中,買家具的少,逛街拍照和消磨時間的多。還有人直奔餐廳,吃完飯再在宜家偌大的門店里散步消食。

為了從他們口袋里掏出錢,宜家可謂煞費苦心。從去年8月開始,宜家在中國市場數次降價,并宣稱將長期堅持低價策略,要做“家居版優(yōu)衣庫”。餐廳推出低至9.9元的“窮鬼套餐”,就連4月9日在上海開出的全球首家精品店,都明晃晃地打出“精打細算”的招牌。

圖源:宜家官方公眾號

性價比戰(zhàn)略延續(xù)的背后,是宜家在中國市場熱度下滑、業(yè)績縮水的無奈。但僅憑低價策略還難以打動喜歡逛宜家的消費者。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反正去宜家主打一個只逛不買。每個沙發(fā)都要去試坐,什么床也要躺一躺,但就是不買,為宜家湊個人流罷了?!?/p>

這個巨大的難題,依舊橫亙在全球家居巨頭宜家面前。

你追我逃的“貓鼠游戲”

去一趟宜家,很多人不一定買過家具,但大概率吃過宜家的肉丸。在宜家官網,“一年賣出10億顆肉丸”的大字赫然在目。

19.9元10顆的肉丸,1元的冰淇淋,是宜家強化自己物美價廉品牌形象的“大殺器”。

宜家餐飲服務運營中心的廚師長Chris Spear曾告訴媒體,一個標價599美元的沙發(fā),消費者無從得知它的成本幾何、價格實惠與否;但他們可以確定,宜家提供了方圓30公里以內最便宜的食物。一旦將低價食物與宜家建立起連接,“宜家=物美價廉”的消費心智就形成了。

“宜家很樂意看到消費者在賣場里逛逛,吃吃東西,然后兩手空空地離開。因為我們相信,當你有購物家居的需求時,你自然會傾向于在宜家消費?!盋hris Spear這樣描述宜家的商業(yè)策略。

但在中國市場,這套看起來合乎邏輯的打法遭遇了滑鐵盧。

宜家仍然很好逛。商場里空間開闊、冬暖夏涼、陳設豐富,還有免費存東西的儲物柜。展示區(qū)有沙發(fā)和床,逛累了可以直接休息,享受“家一樣的感覺”。在餐廳里解決一頓飯不是問題,肉丸和冰淇淋幾乎人手一份。

但吃完廉價的宜家食堂,更多消費者還是傾向于貨比三家,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其他品牌。產品層面真正的物美價廉,是凌駕于消費習慣之上的準則。

在不少中國消費者心中,宜家越來越成為一個宜逛宜吃不宜買的“休閑樂園”。

為吸引更多消費者進店購物,宜家使出了各種招數。

從去年9月開始,宜家中國啟動了一項持續(xù)性的“價格投資”活動,每隔兩三個月就會推出一批降價20%~30%左右的低價商品。整個2024財年,宜家計劃在中國推出超500款“更低價”的商品,涵蓋臥室、客廳、廚房等多種場景。

在公開場合,宜家也多次重申“低價是DNA”的論調。今年3月,宜家所屬的英格卡集團全球零售總裁托爾加·恩庫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低價策略將長期持續(xù)。

4月9日,宜家全球首家精品快閃店落地上海。9.9元的澆水壺、售價幾十元的大型瑞莎收納筐等產品,都被收納在這個主打“低價”的快閃店中,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具用品”。

3月15日起,宜家推出了“瘋狂星期五”的用餐折扣,米飯、蛋糕套餐只要9.9元,不少產品半價出售,靠“老本行”餐飲來吸引流量。

中國消費者要低價,但他們要的不只是低價。

宜家使出渾身解數追趕中國消費者,但它顯然還沒有從這場你追我逃的貓鼠游戲中勝出。

蜜月10年后,新鮮感消失了

1998年,第一家中國門店落地上海之后,宜家與中國消費者曾有過一段長達10年的蜜月期。

乘著消費升級的浪潮,兼具設計感和體驗感的宜家完成了對一批消費者家居美學的啟蒙。宜家倡導倉儲式布置和體驗式購物,也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新奇的體驗。一時間,逛宜家、吃哈根達斯、喝星巴克,成為當時小資青年的“標配”。

2015年,國內傳統(tǒng)家居賣場“慘淡收官”,全國規(guī)模以上賣場銷售額下滑9.98%,宜家卻突破了百億元的銷售規(guī)模,零售額同比增速27.9%。

據2016財年數據,在中國,每分鐘就有339位消費者光顧宜家。2017財年,中國成為宜家在歐美地區(qū)之外最大的市場,僅次于德國、美國、法國和英國。

圖源:宜家家居官方微信公眾號

然而,經歷最初的火熱后,在逐漸厭倦的消費者眼中,宜家沒那么好逛了。

2019年,財經網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有60.7%的人不滿意宜家的購物路線設計,認為“繞來繞去像迷宮一樣”。羅永浩曾在微博炮轟宜家:“宜家是一個偉大的企業(yè),但它迷宮般的賣場路線引導設計(為了讓顧客盡可能在里面走最長的路線以完成更多交易)只能用無恥和下三濫來形容”。

更重要的是,隨著競爭對手的崛起,宜家物美價廉的金字招牌逐漸褪色。

在線下,以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為代表的本土品牌不斷壯大。在線上,貼著“宜家風”標簽的平替產品層出不窮,宜家“本尊”反而因價格缺乏競爭力被淹沒。

日本最大的連鎖家居品牌宜得利家居(NITORI)2014年進入中國,以大型購物中心店的形式在一二線城市加速發(fā)展,截至2023年底已開出超70家門店,并計劃到2032年開至900家。

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質量跟不上,價格買不起”,成為很多消費者對宜家的吐槽。

2018財年,宜家全球銷售額僅錄得同比5%的增長,凈利潤嚴重下滑,同比下降超過40%。這一年,宜家在中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僅9.3%,是2011財年以來首次下降至個位數。

在店鋪數量和開店速度上,宜家也走出了一道“傷仲永”式的成長曲線。2022年,宜家3個月內關閉兩家門店,是進入中國市場24年來首次關店。

蜜月期結束后,打法幾乎一成不變的宜家似乎魔力消失了。

宜家的迷失

宜家不是沒有嘗試過挽留中國消費者的心,但它的動作總是慢人一步。

中國電商發(fā)展最迅猛的那幾年,宜家仍執(zhí)著于線下大賣場,直到2016年才在上海試點線上電商業(yè)務。又思考兩年后,直到2018年下半年,宜家才正式上線了網上商城,將網購覆蓋的范圍拓展到了149個城市。

相比之下,居然之家和紅星美凱龍這兩個后起之秀,早在2013年便開始布局線上業(yè)務。到宜家剛開始動作的2018年,僅雙11當天,它們的線上成交額就已經突破了百億元。

在傳統(tǒng)的線下業(yè)務中,宜家也推進過一系列轉型計劃,但效果不如人意。

2016年,宜家在溫州開設了一家面積僅有2000平方米的PUP(pick-up and order point,宜家訂貨中心)店鋪。這家店鋪位于購物中心底層,SKU僅為2000余件,比標準宜家商場的SKU少了7000多件。一年后,宜家在北京五棵松也開設了同樣的PUP店。

PUP店以小件商品為主,如果要購買其他商品,尤其是大件家具,消費者仍要在店內的宜家訂貨系統(tǒng)下單。貨品由就近的宜家商場或分撥中心配送,消費者可以幾天后到店自提,也可以郵寄到家。

宜家原本的構想,是通過PUP店將線上和線下結合,既滿足了消費者的網購需求,又保留自身的線下銷售傳統(tǒng)。

但被國內電商“慣壞”的消費者完全不買賬。很快,兩家PUP店便因經營不善,被改為了“體驗中心”,成了主打休閑購物的線下店鋪。

圖源:宜家家居官方微信公眾號

2018年底,宜家宣布將在全球新開30家距市中心更近的小型商店,將中國的城市中心店落戶在了上海臨近靜安寺的十字街口。

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的人流量并不小。工作日的午餐時段,3樓的餐廳幾乎沒有空位,但問題是銷售轉化效果并不好。

對宜家來說,大件家具帶來的銷售額才是提振業(yè)績的最好抓手,放置在商場各處的小件商品只是用來激發(fā)消費者購買欲的工具。以小件商品為主的上海城市店,吸引來的還是只逛不買的年輕人。

2023年,宜家關閉并撤離開了不到3年的上海靜安區(qū)城市體驗店,這一次的嘗試又以失敗告終。

如今,這個81歲的國際家居還沒有擺脫“宜逛不宜買”的標簽,又面臨失去中國消費者的巨大焦慮。在社交媒體上,有人注意到,連在宜家逛逛的人似乎也越來越少了。

圖源:小紅書

留不住年輕人的宜家,還能憋出什么大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宜家

3.6k
  • 宜家上海臨空商場開業(yè),第二屆世博前灘生活節(jié)啟動|一周有品指南
  • 宜家:上海臨空商場開業(yè),已形成“一城四店”覆蓋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賣不動家具的宜家,成了年輕人的“窮鬼食堂”

到店卻未必消費的“虛假繁榮”。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雪豹財經社 劉紓含

來中國26年的宜家,把自己活成了“宜逛不宜買”的樣子。

來宜家的消費者中,買家具的少,逛街拍照和消磨時間的多。還有人直奔餐廳,吃完飯再在宜家偌大的門店里散步消食。

為了從他們口袋里掏出錢,宜家可謂煞費苦心。從去年8月開始,宜家在中國市場數次降價,并宣稱將長期堅持低價策略,要做“家居版優(yōu)衣庫”。餐廳推出低至9.9元的“窮鬼套餐”,就連4月9日在上海開出的全球首家精品店,都明晃晃地打出“精打細算”的招牌。

圖源:宜家官方公眾號

性價比戰(zhàn)略延續(xù)的背后,是宜家在中國市場熱度下滑、業(yè)績縮水的無奈。但僅憑低價策略還難以打動喜歡逛宜家的消費者。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反正去宜家主打一個只逛不買。每個沙發(fā)都要去試坐,什么床也要躺一躺,但就是不買,為宜家湊個人流罷了。”

這個巨大的難題,依舊橫亙在全球家居巨頭宜家面前。

你追我逃的“貓鼠游戲”

去一趟宜家,很多人不一定買過家具,但大概率吃過宜家的肉丸。在宜家官網,“一年賣出10億顆肉丸”的大字赫然在目。

19.9元10顆的肉丸,1元的冰淇淋,是宜家強化自己物美價廉品牌形象的“大殺器”。

宜家餐飲服務運營中心的廚師長Chris Spear曾告訴媒體,一個標價599美元的沙發(fā),消費者無從得知它的成本幾何、價格實惠與否;但他們可以確定,宜家提供了方圓30公里以內最便宜的食物。一旦將低價食物與宜家建立起連接,“宜家=物美價廉”的消費心智就形成了。

“宜家很樂意看到消費者在賣場里逛逛,吃吃東西,然后兩手空空地離開。因為我們相信,當你有購物家居的需求時,你自然會傾向于在宜家消費?!盋hris Spear這樣描述宜家的商業(yè)策略。

但在中國市場,這套看起來合乎邏輯的打法遭遇了滑鐵盧。

宜家仍然很好逛。商場里空間開闊、冬暖夏涼、陳設豐富,還有免費存東西的儲物柜。展示區(qū)有沙發(fā)和床,逛累了可以直接休息,享受“家一樣的感覺”。在餐廳里解決一頓飯不是問題,肉丸和冰淇淋幾乎人手一份。

但吃完廉價的宜家食堂,更多消費者還是傾向于貨比三家,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其他品牌。產品層面真正的物美價廉,是凌駕于消費習慣之上的準則。

在不少中國消費者心中,宜家越來越成為一個宜逛宜吃不宜買的“休閑樂園”。

為吸引更多消費者進店購物,宜家使出了各種招數。

從去年9月開始,宜家中國啟動了一項持續(xù)性的“價格投資”活動,每隔兩三個月就會推出一批降價20%~30%左右的低價商品。整個2024財年,宜家計劃在中國推出超500款“更低價”的商品,涵蓋臥室、客廳、廚房等多種場景。

在公開場合,宜家也多次重申“低價是DNA”的論調。今年3月,宜家所屬的英格卡集團全球零售總裁托爾加·恩庫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低價策略將長期持續(xù)。

4月9日,宜家全球首家精品快閃店落地上海。9.9元的澆水壺、售價幾十元的大型瑞莎收納筐等產品,都被收納在這個主打“低價”的快閃店中,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具用品”。

3月15日起,宜家推出了“瘋狂星期五”的用餐折扣,米飯、蛋糕套餐只要9.9元,不少產品半價出售,靠“老本行”餐飲來吸引流量。

中國消費者要低價,但他們要的不只是低價。

宜家使出渾身解數追趕中國消費者,但它顯然還沒有從這場你追我逃的貓鼠游戲中勝出。

蜜月10年后,新鮮感消失了

1998年,第一家中國門店落地上海之后,宜家與中國消費者曾有過一段長達10年的蜜月期。

乘著消費升級的浪潮,兼具設計感和體驗感的宜家完成了對一批消費者家居美學的啟蒙。宜家倡導倉儲式布置和體驗式購物,也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新奇的體驗。一時間,逛宜家、吃哈根達斯、喝星巴克,成為當時小資青年的“標配”。

2015年,國內傳統(tǒng)家居賣場“慘淡收官”,全國規(guī)模以上賣場銷售額下滑9.98%,宜家卻突破了百億元的銷售規(guī)模,零售額同比增速27.9%。

據2016財年數據,在中國,每分鐘就有339位消費者光顧宜家。2017財年,中國成為宜家在歐美地區(qū)之外最大的市場,僅次于德國、美國、法國和英國。

圖源:宜家家居官方微信公眾號

然而,經歷最初的火熱后,在逐漸厭倦的消費者眼中,宜家沒那么好逛了。

2019年,財經網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有60.7%的人不滿意宜家的購物路線設計,認為“繞來繞去像迷宮一樣”。羅永浩曾在微博炮轟宜家:“宜家是一個偉大的企業(yè),但它迷宮般的賣場路線引導設計(為了讓顧客盡可能在里面走最長的路線以完成更多交易)只能用無恥和下三濫來形容”。

更重要的是,隨著競爭對手的崛起,宜家物美價廉的金字招牌逐漸褪色。

在線下,以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為代表的本土品牌不斷壯大。在線上,貼著“宜家風”標簽的平替產品層出不窮,宜家“本尊”反而因價格缺乏競爭力被淹沒。

日本最大的連鎖家居品牌宜得利家居(NITORI)2014年進入中國,以大型購物中心店的形式在一二線城市加速發(fā)展,截至2023年底已開出超70家門店,并計劃到2032年開至900家。

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質量跟不上,價格買不起”,成為很多消費者對宜家的吐槽。

2018財年,宜家全球銷售額僅錄得同比5%的增長,凈利潤嚴重下滑,同比下降超過40%。這一年,宜家在中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僅9.3%,是2011財年以來首次下降至個位數。

在店鋪數量和開店速度上,宜家也走出了一道“傷仲永”式的成長曲線。2022年,宜家3個月內關閉兩家門店,是進入中國市場24年來首次關店。

蜜月期結束后,打法幾乎一成不變的宜家似乎魔力消失了。

宜家的迷失

宜家不是沒有嘗試過挽留中國消費者的心,但它的動作總是慢人一步。

中國電商發(fā)展最迅猛的那幾年,宜家仍執(zhí)著于線下大賣場,直到2016年才在上海試點線上電商業(yè)務。又思考兩年后,直到2018年下半年,宜家才正式上線了網上商城,將網購覆蓋的范圍拓展到了149個城市。

相比之下,居然之家和紅星美凱龍這兩個后起之秀,早在2013年便開始布局線上業(yè)務。到宜家剛開始動作的2018年,僅雙11當天,它們的線上成交額就已經突破了百億元。

在傳統(tǒng)的線下業(yè)務中,宜家也推進過一系列轉型計劃,但效果不如人意。

2016年,宜家在溫州開設了一家面積僅有2000平方米的PUP(pick-up and order point,宜家訂貨中心)店鋪。這家店鋪位于購物中心底層,SKU僅為2000余件,比標準宜家商場的SKU少了7000多件。一年后,宜家在北京五棵松也開設了同樣的PUP店。

PUP店以小件商品為主,如果要購買其他商品,尤其是大件家具,消費者仍要在店內的宜家訂貨系統(tǒng)下單。貨品由就近的宜家商場或分撥中心配送,消費者可以幾天后到店自提,也可以郵寄到家。

宜家原本的構想,是通過PUP店將線上和線下結合,既滿足了消費者的網購需求,又保留自身的線下銷售傳統(tǒng)。

但被國內電商“慣壞”的消費者完全不買賬。很快,兩家PUP店便因經營不善,被改為了“體驗中心”,成了主打休閑購物的線下店鋪。

圖源:宜家家居官方微信公眾號

2018年底,宜家宣布將在全球新開30家距市中心更近的小型商店,將中國的城市中心店落戶在了上海臨近靜安寺的十字街口。

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的人流量并不小。工作日的午餐時段,3樓的餐廳幾乎沒有空位,但問題是銷售轉化效果并不好。

對宜家來說,大件家具帶來的銷售額才是提振業(yè)績的最好抓手,放置在商場各處的小件商品只是用來激發(fā)消費者購買欲的工具。以小件商品為主的上海城市店,吸引來的還是只逛不買的年輕人。

2023年,宜家關閉并撤離開了不到3年的上海靜安區(qū)城市體驗店,這一次的嘗試又以失敗告終。

如今,這個81歲的國際家居還沒有擺脫“宜逛不宜買”的標簽,又面臨失去中國消費者的巨大焦慮。在社交媒體上,有人注意到,連在宜家逛逛的人似乎也越來越少了。

圖源:小紅書

留不住年輕人的宜家,還能憋出什么大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