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瞳音樂 納豆
編輯|楚青舟
2024年1月24日,蘋果為古典樂特別設計的APP——“Apple Music古典樂”正式登陸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部分亞洲地區(qū),曾在音樂圈和媒體圈中掀起一陣熱議。
如今,一個月過去,Apple Music古典樂真正上手體驗如何?對古典樂小白是否友好?又能否滿足深度愛好者的鑒賞需求?作為Apple Music的小眾分支產品,它的未來又會走向何方?
帶著這些問題,深瞳音樂和你一起走進Apple Music古典樂。
一、雖遲但到的古典樂“學院派圖書館”
曲庫大、分類精、檢索快、音質高、本土化。
這是深瞳音樂在體驗Apple Music古典樂后,感受最明顯的五個特點。
曲庫有多大?
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Apple Music古典樂超過500萬首,其中包括2萬+ 作曲家的12萬+部作品,40萬+個樂章。
對于家喻戶曉的作品,Apple Music 古典樂還提供了數(shù)以萬計的版本錄音,比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就有多達1.8萬個版本。
這兩年,蘋果還陸續(xù)收購了一些古典樂曲庫。
2021年,蘋果收購古典音樂流媒體服務平臺Primephonic;2023年,再度收購瑞典著名古典音樂廠牌 BIS Records,納入Apple Music古典樂和 Platoon (蘋果旗下廠牌)。
500萬曲庫,與在線音樂平臺動輒幾千萬的曲庫沒法比。
但橫向來看,作為中國最大古典音樂授權服務商的庫克音樂,從2006年就開始布局古典樂曲庫,目前擁有300萬曲庫,已經能向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等轉授版權,被稱為古典樂版的“視覺中國”。
主打Hi-Res高品質的古典樂產品索尼精選,目前曲庫為10萬+。
可見,Apple Music古典樂的曲庫數(shù)量之大。
既要買買買,也要分分類。
在曲庫擴充的同時,Apple Music古典樂還在古典音樂的分門別類和精準檢索上下了苦功夫。
在分類上,Apple Music古典樂給到聽眾足夠多的選項,在瀏覽界面,APP提供作曲家、時期、類型、樂團、氛圍、樂器、獨唱、風格、音樂家親選等各種分類。
即使你對任何音樂家、樂器都一竅不通,那么至少從心情氛圍入手,總能找到你想聽的音樂。
此外,在每部作品、音樂家的詳情頁中,Apple Music 古典樂還安排了傳紀、介紹等科普內容,方便聽眾閱讀入門。
在首頁上,還有最新專輯、獨家專輯、佳作拾遺等歌單列表,供聽眾選擇。
在音樂APP的基礎上,蘋果的音樂學家團隊耗時超7年,處理基礎性的元數(shù)據(jù),以5000萬個數(shù)據(jù)點支持全面優(yōu)化的搜索與瀏覽功能。
古典樂的檢索一向來是難啃的“硬骨頭”。
一部完整的古典音樂作品的名稱中,除了我們人人皆知的曲名之外,還包括作品體裁、同一體裁的編號、樂章速度、樂章編號、作曲家作品編號、調性和調式、演奏者等等。
而在流行音樂中,我們一般只需要知道作品名與演唱者,就能任意定位某首歌曲。即使這首歌曲被同一歌手演唱過多次,我們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區(qū)分出不同版本。
比如我們在Apple Music古典樂中搜索“肖邦9”,實際上就是指向肖邦在1832年出版的第二首《降E大調夜曲》(Nocturne in E Flat, Op. 9 No. 2)。Apple Music古典樂給出的第一搜索結果也是一致(下左圖),給到了第二首《降E大調夜曲》的609個版本。
反觀Apple Music,雖然推薦的也是肖邦《降E大調夜曲》,但給出的是某一版本的第一首夜曲(下右圖)。
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產品底層邏輯中,Apple Music將“肖邦9”作為一段音頻文件來檢索,而非一部作品。
當然,在當下,要刻意區(qū)別古典樂和流行樂的檢索方式,確實有點為難大眾音樂平臺。音質也是Apple Music古典樂值得稱道的特色。
Apple Music 古典樂延續(xù)Apple Music特質,支持最高音頻質量—— 也即192 kHz/24 位高解析度無損(Hi-Res),其中,精選專輯和錄音還提供支持杜比全景聲的空間音頻。
要知道,上一個主打無損音質的索尼精選,單月會員價格為138元,庫克音樂hifi會員也要為68元/月。
而Apple Music 古典樂會員,直接包含在Apple Music 中,每月11元,再加6元成為家庭會員,17元/月甚至能實現(xiàn)6人共享,學生優(yōu)惠僅需6元/月。對比而言簡直是白菜價。
在歐美地區(qū),Apple Music 古典樂早在2023年3月就已經上線,而國內“雖遲但到”近一年,本土化工作也是原因之一。
最直觀的是,產品整體頁面全中文呈現(xiàn),連音樂家名字都做了翻譯。前文提到的傳紀、介紹等文字性內容,也統(tǒng)一翻譯成了中文。
在內容漢化層面,Apple Music 古典樂一方面與郎朗、馬友友,上海交響樂團、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等達成合作。
前者為產品提供持續(xù)更新的推薦歌單,后者成為產品的合作機構,未來,作品首發(fā)、獨家上線等都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Apple Music 古典樂還為聶耳、冼星海等中國音樂家制作了傳紀和高分辨率的數(shù)字肖像。
一個彩蛋是,Apple Music 古典樂中,甚至還收錄了米哈游游戲代表音樂。
當然,體驗下來,Apple Music 古典樂也還有改進的空間。
比如產品中完全摒棄了歌詞顯示,而實際上,古典樂中有相當部分音樂是帶著歌詞的。
比如為了保證整部音樂欣賞的完整性,APP不支持隨機播放、單曲循環(huán)等,只能按順序一首首聽下去。
比如Apple Music 古典樂不支持下載,也不支持離線播放,但是在新音樂加載過程中又顯得相對慢,有點考驗耐心。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Apple Music 古典樂的話,我想,“學院派圖書館”應該是最適合。
在使用Apple Music 古典樂時,正像是流連于古典樂圖書館中,館藏豐富、門類齊全,但又帶著點“老學究”的old school味道。
它是嚴肅的、專業(yè)的、有品位的,在龐大的編輯團隊輸出內容時,甚至不允許一點揣摩人心的算法和社交的存在,顯得固執(zhí)又可愛。
二、曲高和寡,Apple Music古典樂會是下一個豆瓣電影嗎?
明明可以合在一個產品中,古典樂又這么小眾,連會員體系都沒單獨做,為什么要單獨做一個古典樂APP呢?
在Apple Music 古典樂上線后,時不時會聽到這樣的疑問。
之前我們寫過多次“寶藏音樂APP”陷阱的話題,指出很多小眾音樂APP最終難逃銷聲匿跡的命運。
同時,泛內容平臺中主站產品優(yōu)秀,分支產品失敗的案例也不是沒有,最記憶猶新的莫過于10年前的豆瓣電影。
彼時,正處于中國互聯(lián)網移動端爆發(fā)的關鍵時期,豆瓣主站日均PV超過1億,豆瓣電影、豆瓣閱讀、豆瓣小組、豆瓣FM等分支產品風生水起。
但由于豆瓣在轉型移動端時,將旗下所有產品拆分為單個垂類APP,強化工具屬性而完全忽視了豆瓣er的社交黏性,十余個APP顧及不暇,迭代慢互動差,很快跌落神壇,如豆瓣電影、豆瓣同城、豆瓣東西等逐一關停。
直到2014年,豆瓣整合全部服務打造豆瓣APP,才算真正登上了移動互聯(lián)網的巨輪,但往年的輝煌早已不在。
那么。同樣的故事會在Apple Music 古典樂上復刻嗎?
深瞳音樂認為,Apple Music 古典樂與豆瓣電影的發(fā)展路徑應該是截然相反的。
豆瓣電影之所以會失敗,主要原因有二:
1.用戶與主站人群重合度高,獨立做分支產品的需求不強烈。
豆瓣電影的產品邏輯和豆瓣主站的邏輯沒有明顯區(qū)別,都是以用戶打分為基礎,附以UGC評論。主站只是在電影之外,還集合了書籍、音樂等內容。
從大范圍來看,書影音人群重合度高,更沒有必要分開做產品。2.移動端迭代太慢,產品體驗差導致用戶用腳投票。
而這兩點在Apple Music 古典樂上卻不是問題。
從使用群體上來看,隨著在線音樂平臺的普及,古典樂的受眾群體是不斷拓寬的。
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古典音樂受到YouTube上內容創(chuàng)作者的廣泛青睞,其使用量增長了90%。而在TikTok短視頻平臺上,古典樂的收聽量達到了115億次/月。
古典樂受眾年輕化的趨勢也愈發(fā)明顯。
據(jù)英國唱片協(xié)會、音樂流媒體平臺Deezer聯(lián)合皇家愛樂樂團發(fā)布的報告《古典樂復興在2020》數(shù)據(jù)顯示,在全球古典樂迷中,18-25歲的年輕人占比34%。
國內的年輕人也正在擁抱古典音樂。
庫客音樂總裁、拿索斯中國首席執(zhí)行官孫嘉謠表示,庫客音樂的用戶畫像不斷年輕化,18歲到35歲的用戶在庫客音樂的視頻號中占90%。
B站也曾憑借古典樂在跨年晚會混戰(zhàn)中,大放異彩。
從產品邏輯來看,如前文所述作品搜索、播放順序、算法推薦等等,古典樂和流行樂都大相徑庭,為古典樂另起爐灶是合理也是有必要的。
從產品更新來看,Apple Music 古典樂明顯有備而來。無論是曲庫還是漢化,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目前產品評分4.7,用戶滿意度比較高。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Apple Music古典樂可以高枕無憂。
Apple Music古典樂銜金枝而生,剛上線時確實帶動了一股古典樂的熱潮。
它也很快登上了App Store總榜第三、應用榜第二、音樂榜單第一。
但這樣的熱度,只維持了一兩天。
七麥數(shù)據(jù)顯示,一個月后,它除了在音樂榜單上穩(wěn)定在20名左右,在總榜和應用榜上已經不見蹤跡。
從下載量上,近一個月來,Apple Music古典樂平均下載量為每天1.6萬。如果刨去上線初期的熱潮,平均下載量只有每天4500左右。
而對比音樂同類高熱產品如QQ音樂、網易云音樂、酷狗音樂等,下載量基本都維持在每天5萬,相差10倍還多。
誠然,Apple Music古典樂可以為了發(fā)燒友們甘坐冷板凳,但蘋果公司應該更關心產品的投入產出比。
2023年底,受版權成本影響,Apple Music剛剛更新中國區(qū)的會員訂閱價格,整體月費上調1元。
與美國、日本動輒50-60元的月費相比,國區(qū)已經很便宜了,但這也意味著商業(yè)化,依然是擺在音樂流媒體產品面前的大問題。
上一個帶著“古典樂第一股”頭銜上市的庫克音樂,2022年報顯示,受疫情影響,客戶需求疲軟,全年收入1.15億元,同比減少61.1%,錄得虧損8.97億元,上年同期虧損5961.7萬元,虧損擴大14倍,已逼近退市邊緣。
會員體系單獨計費、獨家發(fā)行古典音樂、線下演出合作、推出硬件設備、加入廣告收入……無論哪一種,都有足夠多的音樂流媒體走出過自己的路子,只是對于Apple Music古典樂來說,哪個更合適。
這個問題,只能交給時間。
保羅說,音樂是空氣的詩歌;蘇格拉底說,音樂是上帝的聲音。
此時此刻,但愿我們,能在Apple Music古典樂中,尋得片刻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