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肖灑
編輯|深海
一則違約公告,將國厚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厚資產”)推到了聚光燈下。
深交所官網顯示,1月2日,國厚資產發(fā)布了多份公告,其中提到公司目前未能按時償還到期的債務金額為2.98億元。
這也讓公司成為了開年第一家公告違約的民營企業(yè)。公告稱,違約原因一是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國厚資產部分資產包處置不達預期,導致公司資金回收不達預期;二是公司投資部分股權未能按照計劃退出,使公司出現流動性緊張。
公開資料顯示,國厚資產是安徽首家地方AMC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于2014年,累計收購不良資產超1500億元。AMC俗稱“壞賬銀行”,具有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yè)務資質?,F在這家AMC將自身變成了“不良資產”,或與其過去幾年的冒進擴張有關。
國厚資產掌門人李厚文,因低調而有“隱商”之名,但在資本市場上他極善運作,是不折不扣的資本大鱷。其中入主蓮花健康過程中,通過拋出定增拉來國資“助陣”、轉型進軍算力賽道等操作,帶動公司股價暴漲。
截至目前,古井貢酒、蓮花健康、ST紅太陽等多家上市公司背后,均有國厚系公司的身影。但相比主業(yè)不良資產經營,國厚資產涉足的股權投資項目,資金占用額度高、回報周期長,疊加外部環(huán)境變化,雷就此埋下。
有專業(yè)人士認為,本次國厚資產流動性危機的導火索,就是對古井集團百億股權投資的“抽血”。眼下,以往扮演重整投資人角色的這家AMC,這次可能需要找自己的“白衣騎士”了。
深陷流動性風波
1月2日,國厚資產連發(fā)3條公告,其中關于未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公告稱,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公司未能按時償還到期的債務金額為2.98億元,債務類型均為有息負債。
從披露的列表來看,最大的債權人為東莞銀行,到期金額約1.2億元;其次是昆侖信托,多筆借款的到期金額合計達7611.47萬元。此外,還有7個借款主體的到期金額在數百萬到數千萬之間。
對于違約原因,國厚資產解釋稱,一方面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公司部分資產包處置不達預期,導致公司資金回收不達預期。同時公司投資的部分股權,由于宏觀經濟影響,未能按照計劃退出,使公司出現流動性緊張。
另一方面,由于融資環(huán)境近幾年發(fā)生較大變化,公司有息負債不斷被壓縮,宏觀去杠桿導致公司再融資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以上導致公司未能按時償還部分債務。
國厚資產表示,公司正在與債權人溝通協(xié)商后續(xù)展期及還款方案,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尚未完成協(xié)議簽署。
同時,面對流動性緊張的問題,公司積極采取措施,保證公開市場不違約,同時積極盤活存量股權資產,引入債權和股權資金,另外公司積極與債權人溝通,以時間換空間,目前已取得部分債權人諒解,正在準備展期與和解,目前上述違約未對公司經營造成實質性不利影響。
由于債務未能按時償還,部分債權人還向國厚資產提起了訴訟。同日披露的另一份公告顯示,因涉及多個訴訟,公司名下部分資產被凍結、查封、扣押。有媒體統(tǒng)計,相關受限資產累計約25億元。
除此之外,國厚資產于2023年12月29日收到了安徽證監(jiān)局出具的警示函,指出了三方面的問題:一是“22國厚01”的債務資金在臨時補流后未按募集使用說明的規(guī)定期限返回;二是公司的逾期負債和重要訴訟情況未及時披露;三是財報中的會計核算科目不準確。
實際上,國厚資產的流動性危機從去年上半年就開始了。雷達財經查詢公司2023年半年報發(fā)下,截至報告期末,公司6200萬元銀行貸款發(fā)生逾期,其他有息債務逾期1.54億元。
去年6月底,聯(lián)合資信在下調國厚資產的主體信用評級時指出,不良資產管理行業(yè)固有風險較高,外部環(huán)境變化可能導致公司不良資產回收低于預期;2022年度,受公司提前收回不良資產投資,公司聯(lián)營企業(yè)虧損及匯兌損益等因素影響,公司發(fā)生虧損;公司對安徽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行重大投資,加之外部融資環(huán)境一般,公司面臨債務償還壓力。
與此同時,也有專業(yè)人士指出,斥資百億收購古井集團,是國厚資產引發(fā)流動性危機的導火索。
去年4月24日,國厚資產發(fā)布重大投資公告,宣布公司攜手蕪湖昱頂以100億元收購上海浦創(chuàng)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100%股權,以此實現對安徽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0%股權的收購。
如果交易完成后,國厚資產將持有古井集團30%股權,成為僅次于亳州市國資運營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而古井集團持有古井貢酒約51%的股份。
值得關注的是,收購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和自籌資金,其中自籌資金為向銀行申請并購貸款的方式取得。截至公告披露日,已完成蕪湖昱頂6億元和國厚資產42.2億元股權轉讓價款的支付。
但根據公司2023年半年報,截至期末公司賬上貨幣資金僅2.15億元。
從建筑工人到資本大鱷
李厚文因其低調,被稱為“隱商”,這也導致有關其個人的信息少之又少。
綜合公開信息,李厚文出生于197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叩叩財訊多年前的一篇文章指出,有知情人士透露,李厚文原名為李后文,是安徽六安市舒城縣大路村人,早年從事建筑工程起家。
《棱鏡》也在一篇報道中提及,此前在2000年7月,李厚文還是一名舒城縣第七建筑公司的技術員,2003 年,李厚文成為舒城縣萬佛湖建筑公司任副總經理。
2005 年前后,李厚文與同為六安老鄉(xiāng)、畢業(yè)于北大法律系的張永宏產生交集。張永宏很有經商頭腦,不僅在校就讀期間從北大承包小生意,倒賣舊書,畢業(yè)后還幫助籌建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并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了房地產行業(yè)。
從公開資料中可以查詢到,張永宏于2009年出任了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副院長,直至2011年底。而在其眾多的其他身份中,還包括北京北大博雅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北大科技園副主任、深圳北大企業(yè)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等。
和張永宏產生交集的李厚文,于2006年成立安徽文峰置業(yè)有限公司,從事房地產開發(fā)。天眼查資顯示,在這家公司歷史工商資料的變更中,就曾出現張永宏的身影。
介入房地產開發(fā)之后,此后僅用了不到十年時間,李厚文便成為安徽六安當地知名的地產商。
從地產發(fā)家之后,李厚文轉向金融業(yè)。2014年,安徽省第一家AMC公司國厚資產成立。天眼查顯示,目前李厚文通過間接持股的方式持有國厚資產40.69%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
2017年,國厚資產啟動了改制上市程序,計劃2018年在香港上市,后續(xù)沒有了下文。不過,這并不妨礙其在資本市場頻頻出手。
2019年8月,銀保監(jiān)會批復同意長安保險的增資事項,國厚資產和安徽蚌埠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為長安保險第一、第二大股東,此舉也開創(chuàng)了地方政府聯(lián)合地方AMC救助問題機構的先河。
2021年12月底至今,李厚文臨時履行長安保險董事長職責,此前其為長安保險董事、副董事長。
另據媒體統(tǒng)計,國厚資產頻頻淘金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涉足過中弘退、退市中天、蓮花健康、中南文化、鑫科材料、ST康美、ST紅太陽等上市公司以及紫光集團等公司的資產重整。
去年11月28日,ST紅太陽公告,公司收到預重整管理人書面通知,獲悉在前期已經依法遴選湖北同富創(chuàng)業(y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戰(zhàn)略投資人基礎上,本次遴選出4家重整財務投資人,其中就包括了國厚資產。
因蓮花健康違規(guī)事項被警示
真正讓國厚資產在A股市場上一戰(zhàn)成名的,則是接手“味精大王”蓮花健康。
2017年,蓮花健康原控股股東浙江??低顿Y,將其持有的蓮花健康1.15億股權質押給國厚資產。
后因蓮花健康業(yè)績持續(xù)下滑,??低顿Y實控人夏建統(tǒng)深陷資金困境,2019年作為蓮花健康最大債權人的國厚資產提出重整申請,并于2020年重整完畢,國厚資產正式成為蓮花健康實控人。
彼時,蓮花健康因2017與2018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均為負值,且2018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yōu)榱恕?ST 蓮花”。
為盡快恢復造血,2020年4月,蓮花健康拋出了定增方案,并在一年后成功募集資金9.94億元,長安基金、國泰君安、財通證券等眾多機構紛紛入局。
隨著蓮花健康經營好轉,撤銷了退市風險警示,李厚文打出了另一張牌,為公司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僅在2023年,公司就試水過“自嗨鍋”、飲用水、預制菜等領域,不過大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進軍算力賽道,同樣是蓮花健康的跨界動作之一。2023年6月,公司在杭州設立了全資子公司蓮花科創(chuàng),欲以此進入算力行業(yè)。9月29日,其又公告稱,公司通過蓮花科創(chuàng)與新華三集團控股子公司新華三信息簽訂了采購合同,擬斥資6.93億元采購330臺英偉達H800 GPU系列算力服務器。
相較于之前尋找新業(yè)務時的股價毫無起色,這一次蓮花健康終于踩中了風口。公司股價從8月底開始暴漲,至10月12日觸及最高價時區(qū)間最大漲幅超過140%,作為實控人的李厚文自然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因存在誘導性宣傳等信披違規(guī)問題,蓮花健康及李厚文收到了監(jiān)管的警示函。去年11月29日、30日,該公司先后公告收到河南證監(jiān)局、上交所公司部下發(fā)的監(jiān)管決定。
因信息披露不準確、存誘導性宣傳等問題,河南證監(jiān)局對蓮花健康采取出具警示函及責令公開說明措施,公司董事長李厚文、總經理兼代董事會秘書曹家勝也被采取了出具警示函措施。上交所也對蓮花健康及李厚文、曹家勝予以監(jiān)管警示。
未來,算力業(yè)務能否給蓮花健康帶來實質的業(yè)績增量,還有待觀察。
有市場觀點認為,此番跨界算力領域的不確定性在于,公司采購的英偉達服務器存在交付風險;以及當前公司不具備技術專利積累與開展智能算力業(yè)務所需的運營資質。
對于國厚資產和李厚文的后續(xù)命運,雷達財經將繼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