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鐘薛高會是最后一個發(fā)不出工資的新消費品牌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鐘薛高會是最后一個發(fā)不出工資的新消費品牌嗎?

融資遇冷,新消費降溫。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鋅財經 孫鵬越

編輯|大風

新消費品牌,越來越難混了。

從2015年開始,“新消費”概念被提出,剁手、享受、悅己、個性消費不斷沖擊著消費者,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強調“互聯網化”的新生活方式,更便捷、更簡單、更有趣。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大批“新消費品牌”成立,哪怕是一碗面、一杯奶茶、一家中式點心店、一個新美妝品牌,都可以打著Z世代Flag登上融資的舞臺。而背后的資本市場,也將“新消費”視為風口。

短短幾年時間,大批新消費品牌沖上過數十億市值,咖啡店、奶茶店、糕點鋪甚至創(chuàng)下單店市值過億的神話??梢哉f,只要是打著“新消費”的理念,迎合Z世代消費者,就能短期內多輪融資,資本排著隊為其送錢。

時至今日,到了2023年,那批曾經火熱的新消費品牌,如新茶飲賽道的奈雪的茶、茶顏悅色,或股價砍半或大規(guī)模閉店;新烘焙賽道的虎頭局、墨茉點心局瀕臨休克;新美妝品牌完美日記從160億美元跌至不到5億美元……

隨著新消費泡沫破滅,資本開始退潮,大量新消費品牌成為浪潮中的“裸泳者”,鐘薛高發(fā)不出工資也并不是偶然。

鐘薛高并非首家

新消費品牌中,最典型的玩家莫過于“雪糕刺客”鐘薛高,但它最近的日子可不好過。

近日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有多位自稱“鐘薛高前員工”的網友發(fā)文討薪,表示鐘薛高自8月份開始工資便延遲發(fā)放,部分在職員工被欠薪兩到三個月,離職員工的工資也一拖再拖。鐘薛高給予員工的理由均為:“公司資金現在非常困難?!?/p>

而據天眼查查詢,自2021年5月之后,鐘薛高便再未能獲得外界融資。今年5月以后,鐘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下屬的21家分支機構也相繼被注銷。

像鐘薛高這樣下場的新消費品牌并不少見,例如2019年成立的“虎頭局渣打餅行”,憑借一個中國風的名字和華麗的包裝,在2021年創(chuàng)下了單店估值3.75億元的業(yè)內神話,但在2023年初便轟然倒塌,大量門店倒閉、員工拖欠工資。

同樣誕生在2019年的墨茉點心局,也在上演和虎頭局同樣的悲劇戲碼。

憑借披上國潮的外衣、起個國風化的名字,包裝精致卻華而不實的墨茉點心局,品牌估值升至20億元以上。但不到兩年時間,墨茉點心局連續(xù)關閉多家北京門店、武漢和杭州的店鋪全部關閉、進入上海的計劃也被無限期擱置。

在新消費品牌中,流量最高,看似壁壘最堅固的新茶飲賽道,也在急劇衰落中。

“新茶飲第一股”的奈雪的茶,從2019年經歷“滑鐵盧”股價一路下滑,甚至自降身價,將高端奶茶的價格底線拉到10元區(qū)。在剛剛發(fā)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運營情況中透露,截至9月30日,奈雪2個月的時間僅僅只增加4家加盟店。

新茶飲賽道中,不少知名品牌的門店數量正在持續(xù)性逆增長,現存門店以每個月減少50-100家的速度持續(xù)收縮。

而新茶飲中頭號流量明星茶顏悅色,它流量故事也在快速衰退中。在火爆兩年后開始迅速滑坡,開始了三次大規(guī)模閉店,連大本營長沙都關停了近90家門店。背后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身后的資本開始歇火。

從2021年12月之后,茶顏悅色便不再繼續(xù)傳出融資聲響。缺少金主提供的資金,茶顏悅色無力支撐擴張后的近500家門店,只能選擇放棄,固守自己的大本營長沙。

只靠一根雪糕、一個糕點、一杯奶茶,就能在資本的鼓吹下拿到了幾十億的市值,又在資本退潮后,掙扎求生。

套路都一樣

新消費品牌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極度依賴于背后的資本?;蛘哒f,新消費品牌們本身就是一場品牌和資本的共謀。

不管是鐘薛高、虎頭局,還是奈雪、茶顏悅色,這些新消費品牌都在迎合Z世代消費者。

先將產品形態(tài)或產品理念改為以中國特色來呈現,加大對“國潮”的追捧,用一些國風元素點綴門面或產品,圍繞著“中國風”為定位,提出的“國貨”概念。再去鼓吹一種“情緒價值”的生活方式,將其視作一種表達情感和彰顯個性的消費時尚。

具體操作也很簡單,新消費品牌們只需要在《唐詩》《宋詞》《百家姓》等傳統古籍里,挑一些文氣十足的詞韻、再做一些含傳統古典圖案和元素的點綴、在產品上蹭上國潮熱度、通過Z世代年輕人喜歡的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分享加以營銷……

“5000條小紅書、2000條知乎+一個大主播直播間+一個大促榜單=一個新消費品牌的誕生。”這樣的一條新消費品牌公式,成為大眾默認的潛規(guī)則。

不管是雪糕、糕點還是奶茶,一套標準新消費打法下去,就能吸引不少消費者打卡。甚至,鐘薛高就直接將街頭三四塊錢的雪糕,炒作至百元高價。

完成用“中國風”的品牌名和“中國風”的包裝,圈攏消費者,售賣高價商品后。新消費品牌就要開始真正的目的:拿繁榮的假象哄騙資本市場,拿到金主們的融資,靠著融資瘋狂擴張。

跑馬圈地,把店鋪鋪滿全國之后,再拿著店鋪去吸引下一波融資,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huán)。

例如,鐘薛高剛一成立便獲得了真格基金、登布蘇投資、峰瑞資本的天使輪投資。一共經歷過4輪融資的鐘薛高,將融來的資金不斷鋪設渠道,并燒錢營銷。

虎頭局完成三筆融資后,在3年時間開了80余家門店;墨茉點心局拿到了三輪融資在全國范圍內開了58家門店;茶顏悅色完成四輪融資后,甚至將店鋪數量擴張到近500家門店……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能像新消費這樣迅速完成十數年的積累;也沒有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品牌的壁壘能像新消費這樣脆弱。

一旦消費者開始質疑,這些品牌過度的營銷炒作只是拉高了價格,消費者只得到了花里胡哨的外觀和包裝設計,并沒有符合價格的商品。那么,新消費泡沫就隨之破滅。

當鼓吹中式人設和情緒消費的泡沫破滅后,金主自然而然地開始放棄了新消費品牌們。

難以長期沉淀

新消費品牌各有不同,有注重社交價值、有注重情感價值、有注重精神價值、有的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但無論是品牌內容、線上活動、線下門店還是購物方式,它們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新消費品牌“太過膚淺”,并沒有觸及到傳統文化的底蘊。

這些新消費品牌的背后,只創(chuàng)造了“偽需求”,不但缺少技術護城河,就連產品力、性價比都無優(yōu)勢。90%以上的產品嚴重同質化,無非是顏色、設計、名稱不同。沒有顛覆性創(chuàng)新,只靠花里胡哨的名字、營銷、聯名、包裝誘惑消費。

一旦背后的金主熄火,那么新消費品牌就會快速歇菜。

但所有新消費品牌都是不好的嗎?答案也不盡然。例如號稱“中式漢堡”的塔斯汀,雖然也打著“中國風”旗號,卻沒有把精力用在花里胡哨的名字、包裝來誘惑消費。塔斯汀更貼合年輕人對快餐的實際需求:便宜、管飽、味美。

近兩年,漢堡代表品牌麥當勞、肯德基在幾輪提價后,一頓簡單的午飯動輒人均50元上下,外賣平臺甚至還有高達9元的配送費。于是塔斯汀推出人均20元的價格定位,再加上官方時不時推出的“免單”“半價”“買一送一”等各種薅羊毛活動,吸引了一大批用戶。

在新消費品牌急劇理性化的當下,塔斯汀非但沒有像其它新消費前輩一樣大規(guī)模閉店,反而彎道超車,只用了三年就已經突破5000家門店,門店規(guī)模在西式快餐品類中僅次于肯德基和麥當勞。

而它取勝的關鍵就是在于低價,滿足消費者對于快餐的真實需求。

無數個新消費品牌崛起,又有無數個新消費品牌倒地,可見消費者并沒有那么好騙,反而對于“華而不實”有著清晰的認知。知道什么品牌只適合做“一錘子買賣”,什么品牌可以長久去吃。

光靠名字和包裝,拿捏不了消費者,但靠質量和價格卻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鐘薛高會是最后一個發(fā)不出工資的新消費品牌嗎?

融資遇冷,新消費降溫。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鋅財經 孫鵬越

編輯|大風

新消費品牌,越來越難混了。

從2015年開始,“新消費”概念被提出,剁手、享受、悅己、個性消費不斷沖擊著消費者,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強調“互聯網化”的新生活方式,更便捷、更簡單、更有趣。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大批“新消費品牌”成立,哪怕是一碗面、一杯奶茶、一家中式點心店、一個新美妝品牌,都可以打著Z世代Flag登上融資的舞臺。而背后的資本市場,也將“新消費”視為風口。

短短幾年時間,大批新消費品牌沖上過數十億市值,咖啡店、奶茶店、糕點鋪甚至創(chuàng)下單店市值過億的神話??梢哉f,只要是打著“新消費”的理念,迎合Z世代消費者,就能短期內多輪融資,資本排著隊為其送錢。

時至今日,到了2023年,那批曾經火熱的新消費品牌,如新茶飲賽道的奈雪的茶、茶顏悅色,或股價砍半或大規(guī)模閉店;新烘焙賽道的虎頭局、墨茉點心局瀕臨休克;新美妝品牌完美日記從160億美元跌至不到5億美元……

隨著新消費泡沫破滅,資本開始退潮,大量新消費品牌成為浪潮中的“裸泳者”,鐘薛高發(fā)不出工資也并不是偶然。

鐘薛高并非首家

新消費品牌中,最典型的玩家莫過于“雪糕刺客”鐘薛高,但它最近的日子可不好過。

近日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有多位自稱“鐘薛高前員工”的網友發(fā)文討薪,表示鐘薛高自8月份開始工資便延遲發(fā)放,部分在職員工被欠薪兩到三個月,離職員工的工資也一拖再拖。鐘薛高給予員工的理由均為:“公司資金現在非常困難?!?/p>

而據天眼查查詢,自2021年5月之后,鐘薛高便再未能獲得外界融資。今年5月以后,鐘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下屬的21家分支機構也相繼被注銷。

像鐘薛高這樣下場的新消費品牌并不少見,例如2019年成立的“虎頭局渣打餅行”,憑借一個中國風的名字和華麗的包裝,在2021年創(chuàng)下了單店估值3.75億元的業(yè)內神話,但在2023年初便轟然倒塌,大量門店倒閉、員工拖欠工資。

同樣誕生在2019年的墨茉點心局,也在上演和虎頭局同樣的悲劇戲碼。

憑借披上國潮的外衣、起個國風化的名字,包裝精致卻華而不實的墨茉點心局,品牌估值升至20億元以上。但不到兩年時間,墨茉點心局連續(xù)關閉多家北京門店、武漢和杭州的店鋪全部關閉、進入上海的計劃也被無限期擱置。

在新消費品牌中,流量最高,看似壁壘最堅固的新茶飲賽道,也在急劇衰落中。

“新茶飲第一股”的奈雪的茶,從2019年經歷“滑鐵盧”股價一路下滑,甚至自降身價,將高端奶茶的價格底線拉到10元區(qū)。在剛剛發(fā)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運營情況中透露,截至9月30日,奈雪2個月的時間僅僅只增加4家加盟店。

新茶飲賽道中,不少知名品牌的門店數量正在持續(xù)性逆增長,現存門店以每個月減少50-100家的速度持續(xù)收縮。

而新茶飲中頭號流量明星茶顏悅色,它流量故事也在快速衰退中。在火爆兩年后開始迅速滑坡,開始了三次大規(guī)模閉店,連大本營長沙都關停了近90家門店。背后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身后的資本開始歇火。

從2021年12月之后,茶顏悅色便不再繼續(xù)傳出融資聲響。缺少金主提供的資金,茶顏悅色無力支撐擴張后的近500家門店,只能選擇放棄,固守自己的大本營長沙。

只靠一根雪糕、一個糕點、一杯奶茶,就能在資本的鼓吹下拿到了幾十億的市值,又在資本退潮后,掙扎求生。

套路都一樣

新消費品牌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極度依賴于背后的資本?;蛘哒f,新消費品牌們本身就是一場品牌和資本的共謀。

不管是鐘薛高、虎頭局,還是奈雪、茶顏悅色,這些新消費品牌都在迎合Z世代消費者。

先將產品形態(tài)或產品理念改為以中國特色來呈現,加大對“國潮”的追捧,用一些國風元素點綴門面或產品,圍繞著“中國風”為定位,提出的“國貨”概念。再去鼓吹一種“情緒價值”的生活方式,將其視作一種表達情感和彰顯個性的消費時尚。

具體操作也很簡單,新消費品牌們只需要在《唐詩》《宋詞》《百家姓》等傳統古籍里,挑一些文氣十足的詞韻、再做一些含傳統古典圖案和元素的點綴、在產品上蹭上國潮熱度、通過Z世代年輕人喜歡的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分享加以營銷……

“5000條小紅書、2000條知乎+一個大主播直播間+一個大促榜單=一個新消費品牌的誕生?!边@樣的一條新消費品牌公式,成為大眾默認的潛規(guī)則。

不管是雪糕、糕點還是奶茶,一套標準新消費打法下去,就能吸引不少消費者打卡。甚至,鐘薛高就直接將街頭三四塊錢的雪糕,炒作至百元高價。

完成用“中國風”的品牌名和“中國風”的包裝,圈攏消費者,售賣高價商品后。新消費品牌就要開始真正的目的:拿繁榮的假象哄騙資本市場,拿到金主們的融資,靠著融資瘋狂擴張。

跑馬圈地,把店鋪鋪滿全國之后,再拿著店鋪去吸引下一波融資,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huán)。

例如,鐘薛高剛一成立便獲得了真格基金、登布蘇投資、峰瑞資本的天使輪投資。一共經歷過4輪融資的鐘薛高,將融來的資金不斷鋪設渠道,并燒錢營銷。

虎頭局完成三筆融資后,在3年時間開了80余家門店;墨茉點心局拿到了三輪融資在全國范圍內開了58家門店;茶顏悅色完成四輪融資后,甚至將店鋪數量擴張到近500家門店……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能像新消費這樣迅速完成十數年的積累;也沒有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品牌的壁壘能像新消費這樣脆弱。

一旦消費者開始質疑,這些品牌過度的營銷炒作只是拉高了價格,消費者只得到了花里胡哨的外觀和包裝設計,并沒有符合價格的商品。那么,新消費泡沫就隨之破滅。

當鼓吹中式人設和情緒消費的泡沫破滅后,金主自然而然地開始放棄了新消費品牌們。

難以長期沉淀

新消費品牌各有不同,有注重社交價值、有注重情感價值、有注重精神價值、有的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但無論是品牌內容、線上活動、線下門店還是購物方式,它們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新消費品牌“太過膚淺”,并沒有觸及到傳統文化的底蘊。

這些新消費品牌的背后,只創(chuàng)造了“偽需求”,不但缺少技術護城河,就連產品力、性價比都無優(yōu)勢。90%以上的產品嚴重同質化,無非是顏色、設計、名稱不同。沒有顛覆性創(chuàng)新,只靠花里胡哨的名字、營銷、聯名、包裝誘惑消費。

一旦背后的金主熄火,那么新消費品牌就會快速歇菜。

但所有新消費品牌都是不好的嗎?答案也不盡然。例如號稱“中式漢堡”的塔斯汀,雖然也打著“中國風”旗號,卻沒有把精力用在花里胡哨的名字、包裝來誘惑消費。塔斯汀更貼合年輕人對快餐的實際需求:便宜、管飽、味美。

近兩年,漢堡代表品牌麥當勞、肯德基在幾輪提價后,一頓簡單的午飯動輒人均50元上下,外賣平臺甚至還有高達9元的配送費。于是塔斯汀推出人均20元的價格定位,再加上官方時不時推出的“免單”“半價”“買一送一”等各種薅羊毛活動,吸引了一大批用戶。

在新消費品牌急劇理性化的當下,塔斯汀非但沒有像其它新消費前輩一樣大規(guī)模閉店,反而彎道超車,只用了三年就已經突破5000家門店,門店規(guī)模在西式快餐品類中僅次于肯德基和麥當勞。

而它取勝的關鍵就是在于低價,滿足消費者對于快餐的真實需求。

無數個新消費品牌崛起,又有無數個新消費品牌倒地,可見消費者并沒有那么好騙,反而對于“華而不實”有著清晰的認知。知道什么品牌只適合做“一錘子買賣”,什么品牌可以長久去吃。

光靠名字和包裝,拿捏不了消費者,但靠質量和價格卻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