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日本學校“假寬松”真內(nèi)卷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日本學?!凹賹捤伞闭鎯?nèi)卷

哪有什么快樂教育。

文|正解局

到2022年,日本共有29人獲得諾貝爾獎。

這個成績,在全球排到了第7位。

而這29個日本獲獎者中,包括物理學獎12人、化學獎8人、生理學或醫(yī)學獎5人、文學獎3人、和平獎1人。

全球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10個國家

曾經(jīng)有朋友就納悶,在網(wǎng)上看到不少視頻,覺得日本學校管得挺寬松。

但日本在高端人才的培養(yǎng)上,好像還真有兩把刷子。

日本雖是彈丸之地,但它的經(jīng)濟總量卻一度排名全球第2,直到2009年才被中國超越。

有人說,引導日本經(jīng)濟走向強盛的根本,是日本將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受中國文化影響,日本對教育在歷史上就十分重視。

比如,早在四百多年前的中國明朝時期,日本就在全國范圍內(nèi)展開了“寺子屋教育”。

“寺子屋教育”,就是在寺院里開辦的教育。

當時,日本寺院里的和尚,把捐來的香火錢,很多投入到了教育上了。

寺子屋教育培養(yǎng)的,可不是當官的人才,而是一種全民的素質(zhì)。

參加“寺子屋教育”,也沒有什么門檻,不管有錢還是沒錢,身份高低貴賤,都能來。

江戶時代的日本寺子屋教育

正是“寺子屋教育”,讓那個時代的日本人識字率高達45%,也為后來日本的工業(yè)化改革培養(yǎng)了第一代高素質(zhì)的優(yōu)秀工人。

到了1912年,上過學的日本孩子,更是達到了98.2%的比例。

二戰(zhàn)后,日本推出九年義務教育,到了1953年,普及率就達到了99%。

背后的關鍵是舍得砸錢。

1965年,日本的教育經(jīng)費就占到了國家預算總支出的34.88%。

而美國也不過29.97%,法國18.8%,英國18.7%。

到了1971年,日本教育經(jīng)費占比又上升到39.16%。

教育投入帶來的改變也是實實在在的。

有了人才的加持,日本經(jīng)濟高速增長也就有了保障,甚至保持了連續(xù)20年,每年增長10%左右的驚人成績。

1952-2014年日本經(jīng)濟增長率

到了1968年,日本GDP總量,升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第2位。

日本人,成為了世界上的有錢人。

然而,在日本越來越有錢的同時,上世紀70年代那波日本嬰兒潮也跟著來了。

按說,嬰兒潮也是一種人口紅利,是好事兒。

但在教育領域,很多家長很快就發(fā)現(xiàn),嬰兒潮的快速到來,給他們帶來的麻煩是: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越來越少。

于是,為了爭奪好的資源,讓自己孩子將來能有更好的發(fā)展,很多家庭又將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課外補習班上。

經(jīng)濟條件好的家庭還可以維持,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只能叫苦不迭,怨聲載道。

而同時,考試舞弊、錄取黑幕等現(xiàn)象也隨之而起。

于是,“減負”浪潮響徹日本。

家長們喊著減負,教育學家們也真給出了回應,他們在做了如何讓教育適應經(jīng)濟的相關討論之后,也提出了“教育減負”。

這就是1976年,所謂主導日本基礎教育30年方針標志的“寬松教育”。

降低教學大綱的標準(縮減課本)、減少規(guī)定學時和公立學校去重點化。

還有學生報考公立中學不能填學校志愿,只能按片區(qū)隨機入學等政策。

到了2002年,日本又一次全面推行“寬松教育”的理念。

這一次,“寬松”的范圍更大了,包括降低課業(yè)難度,減輕學生負擔,不公布成績,不對學生進行排名,學習內(nèi)容減少三成,上課時間縮減一成等。

可能是這一次“寬松”的幅度有點大,于是,有人把“平成廢物”的帽子,扣在了“寬松教育”上。

說是這樣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平成廢物”。

“平成廢物”是不是“寬松教育”的后果?

“平成廢物”,說的是日本平成時代(1989—2019年)的年輕人,及時行樂、縱情當下,只關心“以自己為圓心、半徑三米內(nèi)的事兒”,不關心明天和未來,不想工作,不愿奮斗,只能靠幻想解決的問題,絕不付諸實踐。

“平成廢物”產(chǎn)生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寬松教育”,沒有誰來給定性。

而日本“寬松教育”的本意,是想逐步減少教育內(nèi)容,旨在讓學生“過上寬裕而又充實的學校生活”。

但事實是,學生學習的難度和內(nèi)容是減少了,但好的學校資源競爭卻越來越激烈。

公立學校的確實行了“寬松教育”,但到升學考試,要競爭的時候,麻煩就來了。

更多的學生不得已投向“學習塾”,也就是課外補習班。

于是,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又在2016年宣布“去寬松教育”,朝著“教育強勁化”方向發(fā)展。

然而,盡管幾經(jīng)修改,但日本的教育改革也始終沒走出減負、寬松的基調(diào)。

事實上,日本的教育,真的減負和寬松了嗎?

 

在日本,真正把“寬松教育”執(zhí)行得很徹底的,是公立學校。

“寬松教育”,光聽這名字,就讓人很松弛。

在“寬松教育”的公立學校,不用早出晚歸。

早上9點來就不晚,下午3點半,就已經(jīng)下課了,而且下午社團活動占大部分時間,也就是說,不用努力看書啃課本。

因為考試后根本不公布成績,也沒有所謂的排名,誰是第一名,誰是最后一名,沒人知道。

在這樣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下,讀書簡直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兒。

2000-2015年日本學生成績情況

再看看私立學校的“精英教育”,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在私立學校,學習可不是輕松的事兒,學生早上7點就要來上學,放學后還有各類科目的補習班和課外作業(yè)、培訓在等著他們,寫作業(yè)到半夜12點是很正常的事。

更重要的是,私立學校的門檻是很高的。

首先,想進私立學校,要不差錢。

因為私立學校的花銷非常大,至少是公立學校的5倍。

這就意味著,那些經(jīng)濟條件好的、有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的家庭,他們的孩子更有機會上私立學校。

其次,想要進入好一點兒的私立學校,學生自身的成績也很重要,因為還要經(jīng)歷多輪考核和測試。

盡管如此,家長們還是想盡辦法讓孩子擠進一所好的私立學校。

畢竟,進入一所好的私立學校,也意味著離頂尖大學越來越近了。

不少日本首相、政商大佬,他們當年就是頂尖私立學校的一員。

就拿安倍晉三來說,他從幼兒園到大學,在日本著名的貴族學?!俺甚鑼W院”一待就是16年。

最后,他考入了東京都武藏野市的著名綜合性私立大學“成蹊大學”。

日本民眾心目中的大學排名(部分區(qū)域)

寬松教育和精英教育比起來,好像寬松教育理論上聽起來更有道理,不強制孩子,在實踐上也很受歡迎:家長少出力,少出錢,學生也快樂。

但了解得多了,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寬松教育最后是不是成功教育,有待論證。

至少日本的精英教育不是寬松教育。

首先,想進私立學校就不是件寬松的事兒。

進私立學校考驗學生的第一道“坎”,就是通過嚴格而又全面的考試。

考試不光考筆試,還有集體創(chuàng)作和游戲等等。

而且不光考學生,還要面試家長。

家長的興趣愛好,從事什么工作,收入怎么樣,都影響到學生的入學資格。

除此之外,還有學生和家長考試當天的著裝、發(fā)型、妝容甚至指甲的顏色……

其實,說白了,最關鍵的一點是:家長的錢包鼓不鼓。

日本的小學以公立為主,全日本私立小學的學生人數(shù),也就占到全部小學的1%左右。

為了搶到這1%的名額,孩子們更是在兩、三歲時,就去補習班,為考試做準備。

做了這么多努力,只是開始。

進了私立學校才算真正開始“馬不停蹄”的生活。

在私立學校,不光要學習一些語文、數(shù)學、英語、社會、科學等“普通科目”,還要學習和培養(yǎng)諸如戲劇、文藝、手工制作、體育等科目,涵蓋知識、技能、審美和情感方面的能力。

在日本,私立學校一般都會按成績,從好到差,分成好幾個檔次、好幾個班。

和國內(nèi)一樣,日本私立學校固定每月月考,而且根據(jù)月考成績,重新分班。

補習班當然是少不了的,學生補課到晚上十一二點也很正常。

至于春假、暑假、寒假,學生當然要參加各種特訓班。

同樣熟悉的配方,還有提前學習,比如,4年級學5年級的東西,5年級學6年級的東西……

和寬松、快樂的公立教育相比,精英教育似乎“辛苦”得多。

而日本的學生們也會按照自身條件,自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當然,這也是日本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下,教育行業(yè)不得已發(fā)生的事兒。

自古以來,教育都有著打破各階層的神奇魔力,這就是所謂的知識改變命運。

但在日本,擁有各種“地盤”的寡頭們把持著各種資源,包括社會地位、金錢、人脈。

當然,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們自然會有意地將這種資源給自己的后代繼承。

除了教育領域,比較明顯的自然就是職業(yè)。

在日本,醫(yī)生、律師、政治家這些金字塔頂端的職業(yè),大部分都是世襲的。

當然,不光是這些光鮮的、社會公認的精英職業(yè),子承父業(yè)也是日本很多行業(yè)的普遍現(xiàn)象。

比如,寺院方丈、花道(插花)、茶道、相聲表演者。

還有建筑行業(yè)的各種工種、各種作坊和各種傳統(tǒng)手工藝者,他們的父輩也基本都從事著相同的職業(yè)。

不管他們的后代愿意,或者不愿意,“大家守大業(yè),小家守小業(yè)”的模式,基本上在選擇“寬松教育”還是“精英教育”時,就確定得差不多了。

所以,看似井井有條、秩序井然的背后,其實是難以逾越的階層鴻溝。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quán)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日本學?!凹賹捤伞闭鎯?nèi)卷

哪有什么快樂教育。

文|正解局

到2022年,日本共有29人獲得諾貝爾獎。

這個成績,在全球排到了第7位。

而這29個日本獲獎者中,包括物理學獎12人、化學獎8人、生理學或醫(yī)學獎5人、文學獎3人、和平獎1人。

全球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10個國家

曾經(jīng)有朋友就納悶,在網(wǎng)上看到不少視頻,覺得日本學校管得挺寬松。

但日本在高端人才的培養(yǎng)上,好像還真有兩把刷子。

日本雖是彈丸之地,但它的經(jīng)濟總量卻一度排名全球第2,直到2009年才被中國超越。

有人說,引導日本經(jīng)濟走向強盛的根本,是日本將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受中國文化影響,日本對教育在歷史上就十分重視。

比如,早在四百多年前的中國明朝時期,日本就在全國范圍內(nèi)展開了“寺子屋教育”。

“寺子屋教育”,就是在寺院里開辦的教育。

當時,日本寺院里的和尚,把捐來的香火錢,很多投入到了教育上了。

寺子屋教育培養(yǎng)的,可不是當官的人才,而是一種全民的素質(zhì)。

參加“寺子屋教育”,也沒有什么門檻,不管有錢還是沒錢,身份高低貴賤,都能來。

江戶時代的日本寺子屋教育

正是“寺子屋教育”,讓那個時代的日本人識字率高達45%,也為后來日本的工業(yè)化改革培養(yǎng)了第一代高素質(zhì)的優(yōu)秀工人。

到了1912年,上過學的日本孩子,更是達到了98.2%的比例。

二戰(zhàn)后,日本推出九年義務教育,到了1953年,普及率就達到了99%。

背后的關鍵是舍得砸錢。

1965年,日本的教育經(jīng)費就占到了國家預算總支出的34.88%。

而美國也不過29.97%,法國18.8%,英國18.7%。

到了1971年,日本教育經(jīng)費占比又上升到39.16%。

教育投入帶來的改變也是實實在在的。

有了人才的加持,日本經(jīng)濟高速增長也就有了保障,甚至保持了連續(xù)20年,每年增長10%左右的驚人成績。

1952-2014年日本經(jīng)濟增長率

到了1968年,日本GDP總量,升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第2位。

日本人,成為了世界上的有錢人。

然而,在日本越來越有錢的同時,上世紀70年代那波日本嬰兒潮也跟著來了。

按說,嬰兒潮也是一種人口紅利,是好事兒。

但在教育領域,很多家長很快就發(fā)現(xiàn),嬰兒潮的快速到來,給他們帶來的麻煩是: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越來越少。

于是,為了爭奪好的資源,讓自己孩子將來能有更好的發(fā)展,很多家庭又將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課外補習班上。

經(jīng)濟條件好的家庭還可以維持,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只能叫苦不迭,怨聲載道。

而同時,考試舞弊、錄取黑幕等現(xiàn)象也隨之而起。

于是,“減負”浪潮響徹日本。

家長們喊著減負,教育學家們也真給出了回應,他們在做了如何讓教育適應經(jīng)濟的相關討論之后,也提出了“教育減負”。

這就是1976年,所謂主導日本基礎教育30年方針標志的“寬松教育”。

降低教學大綱的標準(縮減課本)、減少規(guī)定學時和公立學校去重點化。

還有學生報考公立中學不能填學校志愿,只能按片區(qū)隨機入學等政策。

到了2002年,日本又一次全面推行“寬松教育”的理念。

這一次,“寬松”的范圍更大了,包括降低課業(yè)難度,減輕學生負擔,不公布成績,不對學生進行排名,學習內(nèi)容減少三成,上課時間縮減一成等。

可能是這一次“寬松”的幅度有點大,于是,有人把“平成廢物”的帽子,扣在了“寬松教育”上。

說是這樣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平成廢物”。

“平成廢物”是不是“寬松教育”的后果?

“平成廢物”,說的是日本平成時代(1989—2019年)的年輕人,及時行樂、縱情當下,只關心“以自己為圓心、半徑三米內(nèi)的事兒”,不關心明天和未來,不想工作,不愿奮斗,只能靠幻想解決的問題,絕不付諸實踐。

“平成廢物”產(chǎn)生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寬松教育”,沒有誰來給定性。

而日本“寬松教育”的本意,是想逐步減少教育內(nèi)容,旨在讓學生“過上寬裕而又充實的學校生活”。

但事實是,學生學習的難度和內(nèi)容是減少了,但好的學校資源競爭卻越來越激烈。

公立學校的確實行了“寬松教育”,但到升學考試,要競爭的時候,麻煩就來了。

更多的學生不得已投向“學習塾”,也就是課外補習班。

于是,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又在2016年宣布“去寬松教育”,朝著“教育強勁化”方向發(fā)展。

然而,盡管幾經(jīng)修改,但日本的教育改革也始終沒走出減負、寬松的基調(diào)。

事實上,日本的教育,真的減負和寬松了嗎?

 

在日本,真正把“寬松教育”執(zhí)行得很徹底的,是公立學校。

“寬松教育”,光聽這名字,就讓人很松弛。

在“寬松教育”的公立學校,不用早出晚歸。

早上9點來就不晚,下午3點半,就已經(jīng)下課了,而且下午社團活動占大部分時間,也就是說,不用努力看書啃課本。

因為考試后根本不公布成績,也沒有所謂的排名,誰是第一名,誰是最后一名,沒人知道。

在這樣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下,讀書簡直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兒。

2000-2015年日本學生成績情況

再看看私立學校的“精英教育”,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在私立學校,學習可不是輕松的事兒,學生早上7點就要來上學,放學后還有各類科目的補習班和課外作業(yè)、培訓在等著他們,寫作業(yè)到半夜12點是很正常的事。

更重要的是,私立學校的門檻是很高的。

首先,想進私立學校,要不差錢。

因為私立學校的花銷非常大,至少是公立學校的5倍。

這就意味著,那些經(jīng)濟條件好的、有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的家庭,他們的孩子更有機會上私立學校。

其次,想要進入好一點兒的私立學校,學生自身的成績也很重要,因為還要經(jīng)歷多輪考核和測試。

盡管如此,家長們還是想盡辦法讓孩子擠進一所好的私立學校。

畢竟,進入一所好的私立學校,也意味著離頂尖大學越來越近了。

不少日本首相、政商大佬,他們當年就是頂尖私立學校的一員。

就拿安倍晉三來說,他從幼兒園到大學,在日本著名的貴族學?!俺甚鑼W院”一待就是16年。

最后,他考入了東京都武藏野市的著名綜合性私立大學“成蹊大學”。

日本民眾心目中的大學排名(部分區(qū)域)

寬松教育和精英教育比起來,好像寬松教育理論上聽起來更有道理,不強制孩子,在實踐上也很受歡迎:家長少出力,少出錢,學生也快樂。

但了解得多了,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寬松教育最后是不是成功教育,有待論證。

至少日本的精英教育不是寬松教育。

首先,想進私立學校就不是件寬松的事兒。

進私立學??简瀸W生的第一道“坎”,就是通過嚴格而又全面的考試。

考試不光考筆試,還有集體創(chuàng)作和游戲等等。

而且不光考學生,還要面試家長。

家長的興趣愛好,從事什么工作,收入怎么樣,都影響到學生的入學資格。

除此之外,還有學生和家長考試當天的著裝、發(fā)型、妝容甚至指甲的顏色……

其實,說白了,最關鍵的一點是:家長的錢包鼓不鼓。

日本的小學以公立為主,全日本私立小學的學生人數(shù),也就占到全部小學的1%左右。

為了搶到這1%的名額,孩子們更是在兩、三歲時,就去補習班,為考試做準備。

做了這么多努力,只是開始。

進了私立學校才算真正開始“馬不停蹄”的生活。

在私立學校,不光要學習一些語文、數(shù)學、英語、社會、科學等“普通科目”,還要學習和培養(yǎng)諸如戲劇、文藝、手工制作、體育等科目,涵蓋知識、技能、審美和情感方面的能力。

在日本,私立學校一般都會按成績,從好到差,分成好幾個檔次、好幾個班。

和國內(nèi)一樣,日本私立學校固定每月月考,而且根據(jù)月考成績,重新分班。

補習班當然是少不了的,學生補課到晚上十一二點也很正常。

至于春假、暑假、寒假,學生當然要參加各種特訓班。

同樣熟悉的配方,還有提前學習,比如,4年級學5年級的東西,5年級學6年級的東西……

和寬松、快樂的公立教育相比,精英教育似乎“辛苦”得多。

而日本的學生們也會按照自身條件,自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當然,這也是日本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下,教育行業(yè)不得已發(fā)生的事兒。

自古以來,教育都有著打破各階層的神奇魔力,這就是所謂的知識改變命運。

但在日本,擁有各種“地盤”的寡頭們把持著各種資源,包括社會地位、金錢、人脈。

當然,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們自然會有意地將這種資源給自己的后代繼承。

除了教育領域,比較明顯的自然就是職業(yè)。

在日本,醫(yī)生、律師、政治家這些金字塔頂端的職業(yè),大部分都是世襲的。

當然,不光是這些光鮮的、社會公認的精英職業(yè),子承父業(yè)也是日本很多行業(yè)的普遍現(xiàn)象。

比如,寺院方丈、花道(插花)、茶道、相聲表演者。

還有建筑行業(yè)的各種工種、各種作坊和各種傳統(tǒng)手工藝者,他們的父輩也基本都從事著相同的職業(yè)。

不管他們的后代愿意,或者不愿意,“大家守大業(yè),小家守小業(yè)”的模式,基本上在選擇“寬松教育”還是“精英教育”時,就確定得差不多了。

所以,看似井井有條、秩序井然的背后,其實是難以逾越的階層鴻溝。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quán)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