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OpenAI以860億美元估值融資,是利好老員工還是有其他目的?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OpenAI以860億美元估值融資,是利好老員工還是有其他目的?

業(yè)界一致認為,OpenAI的股權結構設計非常巧妙,有平衡企業(yè)盈利和投資者回報的作用。

攝影:范劍磊

界面新聞記者 | 李京亞

1019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正在洽談以860億美元的估值出售現(xiàn)有員工股份,但OpenAI尚未確定分配方案,條款仍有可能發(fā)生變化。

早在今年二季度,OpenAI就曾出售過一波員工股份給風險投資機構,當時媒體報道稱該公司賬面價值約為300億美元。如今第二波要約收購將至,其估值已上漲至800億至900億美元之間,是此前的3倍。

900億美元的估值,使OpenAI成為僅次于字節(jié)跳動和SpaceX的超級獨角獸。兩大巨頭微軟和Alphabet即使坐擁2.3萬億和1.6萬億美元市值,但對應其2023年預計收入來看,估值水準均不及OpenAI。目前,微軟還擁有OpenAI 49%的股份,如果本次股票順利發(fā)售,微軟在OpenAI的股份價值將從目前的150億美元上升到400-450億美元。

OpenAI不發(fā)行新股,而是允許員工出售所持股份給外部投資者套現(xiàn)。這是一種較為高調的籌資方式,在資本市場上稱之為要約收購。要約收購的首要目的是為現(xiàn)有股東,尤其是員工和早期投資者提供流動性,次要目的是提高公司估值。由于OpenAI短期內并沒有上市計劃,這類要約收購更多是提供給老員工的利好。

OpenAI的目的果真如此簡單么?

目前,OpenAI的股權結構是微軟和其他風險投資VC各持49%OpenAI基金控制剩余2%,并且每個投資者都有一個不同的利潤上限。

具體而言,OpenAI設置了一種利潤封頂架構,為其有限合伙人LP的投資回報設定了上限,投資回報若超出上限,超出部分將返還給最初的非營利機構OpenAIInc。業(yè)界一致認為,OpenAI的股權結構設計非常巧妙,有平衡企業(yè)盈利和投資者回報的作用。

FT中文網曾在一篇文章中對OpenAI的融資條款做了詳細解讀,文中提到,如果OpenAI此后不能成為巨額盈利公司,那微軟將一直為其買單;如果能夠將1500億美金的利潤出清給微軟和所有外部投資者,那將完全甩開微軟,拿回公司控制權。

從8月底的一則數字來看,OpenAI的獨立能更早提上日程——當時OpenAI被爆出已告知投資者,按照目前營收速度,預計未來12個月內將產生超出10億美元的收入,并在2024年達到數十億美元,大幅高于業(yè)界猜測。

另有媒體報道,OpenAI指引年度收入將達13億美元,營收增速超出預期,這為其扭虧為盈帶來了更大曙光。

某種程度上,是股權結構和商業(yè)探索相結合保障了這家公司的高歌猛進,比如從年初至今,OpenAI接連推出Plus版、企業(yè)版、商務版三重收費標準,后又為增加營收,多次調整了GPT-4訪問限制,堅持走出一條商業(yè)實用主義路線。在近日ChatGPT用戶增長趨于平穩(wěn)之際,OpenAI又立刻為ChatGPT增加了圖像解讀功能,等于在開拓第二增長曲線。

與此同時,OpenAI自身的投資版圖也在發(fā)展壯大,截至今年9月,OpenAI下屬投資基金Startups Fund已投7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足跡遍布AI各大細分領域。OpenAI Startups Fund新近出手了一家AI原生編程工具初創(chuàng),后者被視為微軟編程文本編輯器Visual Studio Code的潛在對手。

由此可見,其此刻選擇重新發(fā)起要約收購,分紅之外很可能暗含調整股權結構的意圖。只不過,作為硅谷頂級風投爭搶的對象,OpenAI沒有開放外部融資的真正敞口。自從OpenAI于年初接受微軟100億美元投資之后,其只披露了于4月拿下一項超3億美元外部融資。

有消息稱,其一直在謹慎挑選下一輪風投合作對象,OpenAI CEO Sam Altam工作過的Y Combinator很可能近水樓臺先得月,孫正義的軟銀也是熱門對象。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OpenAI

  • AI早報 | 軟銀與OpenAI“星際之門”項目融資或遇阻;AI智能體平臺Manus開放注冊
  • 軟銀與OpenAI的千億美元合資項目據悉遭融資障礙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OpenAI以860億美元估值融資,是利好老員工還是有其他目的?

業(yè)界一致認為,OpenAI的股權結構設計非常巧妙,有平衡企業(yè)盈利和投資者回報的作用。

攝影:范劍磊

界面新聞記者 | 李京亞

1019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正在洽談以860億美元的估值出售現(xiàn)有員工股份,但OpenAI尚未確定分配方案,條款仍有可能發(fā)生變化。

早在今年二季度,OpenAI就曾出售過一波員工股份給風險投資機構,當時媒體報道稱該公司賬面價值約為300億美元。如今第二波要約收購將至,其估值已上漲至800億至900億美元之間,是此前的3倍。

900億美元的估值,使OpenAI成為僅次于字節(jié)跳動和SpaceX的超級獨角獸。兩大巨頭微軟和Alphabet即使坐擁2.3萬億和1.6萬億美元市值,但對應其2023年預計收入來看,估值水準均不及OpenAI。目前,微軟還擁有OpenAI 49%的股份,如果本次股票順利發(fā)售,微軟在OpenAI的股份價值將從目前的150億美元上升到400-450億美元。

OpenAI不發(fā)行新股,而是允許員工出售所持股份給外部投資者套現(xiàn)。這是一種較為高調的籌資方式,在資本市場上稱之為要約收購。要約收購的首要目的是為現(xiàn)有股東,尤其是員工和早期投資者提供流動性,次要目的是提高公司估值。由于OpenAI短期內并沒有上市計劃,這類要約收購更多是提供給老員工的利好。

OpenAI的目的果真如此簡單么?

目前,OpenAI的股權結構是微軟和其他風險投資VC各持49%OpenAI基金控制剩余2%,并且每個投資者都有一個不同的利潤上限。

具體而言,OpenAI設置了一種利潤封頂架構,為其有限合伙人LP的投資回報設定了上限,投資回報若超出上限,超出部分將返還給最初的非營利機構OpenAIInc。業(yè)界一致認為,OpenAI的股權結構設計非常巧妙,有平衡企業(yè)盈利和投資者回報的作用。

FT中文網曾在一篇文章中對OpenAI的融資條款做了詳細解讀,文中提到,如果OpenAI此后不能成為巨額盈利公司,那微軟將一直為其買單;如果能夠將1500億美金的利潤出清給微軟和所有外部投資者,那將完全甩開微軟,拿回公司控制權。

從8月底的一則數字來看,OpenAI的獨立能更早提上日程——當時OpenAI被爆出已告知投資者,按照目前營收速度,預計未來12個月內將產生超出10億美元的收入,并在2024年達到數十億美元,大幅高于業(yè)界猜測。

另有媒體報道,OpenAI指引年度收入將達13億美元,營收增速超出預期,這為其扭虧為盈帶來了更大曙光。

某種程度上,是股權結構和商業(yè)探索相結合保障了這家公司的高歌猛進,比如從年初至今,OpenAI接連推出Plus版、企業(yè)版、商務版三重收費標準,后又為增加營收,多次調整了GPT-4訪問限制,堅持走出一條商業(yè)實用主義路線。在近日ChatGPT用戶增長趨于平穩(wěn)之際,OpenAI又立刻為ChatGPT增加了圖像解讀功能,等于在開拓第二增長曲線。

與此同時,OpenAI自身的投資版圖也在發(fā)展壯大,截至今年9月,OpenAI下屬投資基金Startups Fund已投7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足跡遍布AI各大細分領域。OpenAI Startups Fund新近出手了一家AI原生編程工具初創(chuàng),后者被視為微軟編程文本編輯器Visual Studio Code的潛在對手。

由此可見,其此刻選擇重新發(fā)起要約收購,分紅之外很可能暗含調整股權結構的意圖。只不過,作為硅谷頂級風投爭搶的對象,OpenAI沒有開放外部融資的真正敞口。自從OpenAI于年初接受微軟100億美元投資之后,其只披露了于4月拿下一項超3億美元外部融資。

有消息稱,其一直在謹慎挑選下一輪風投合作對象,OpenAI CEO Sam Altam工作過的Y Combinator很可能近水樓臺先得月,孫正義的軟銀也是熱門對象。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