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城市考古、City Walk、廢墟探索…...是生活秀還是真旅行?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城市考古、City Walk、廢墟探索…...是生活秀還是真旅行?

新旅行方式只為追求“松弛感”?

圖片來源:pexels-Brett Sayles

文|空間秘探 孫小麗

去年以來,新的旅行方式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推崇。城市考古、City Walk、廢墟探索不斷“出圈”,旅游方式逐漸向“城市內(nèi)化”,年輕人越來越在意城市的文化歷史厚度,閱讀城市正在成為主流。

從城市考古、City walk到廢墟探索

近幾年來,受疫情影響,周邊游、本地游正在興起,年輕人的旅行方式正在發(fā)生變化,很多人似乎不再“貴遠賤近”,開始深入了解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多元化的城市探索正在市場上流行。例如城市考古、City Walk、廢墟探險不斷出圈,越來越多人從迷戀“網(wǎng)紅景點打卡”進入“城市文化探索”的新階段,衍生出關于城市文化更多的新玩法。

“城市考古”即為城市文化探索,是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深刻閱讀?!俺鞘锌脊拧睈酆谜呦褚蝗嚎脊艑W家一樣深入城市紋理,探尋街道和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嚴格意義上來說,在中國流行起來的“城市考古”起源于日本今和次郎提出的“modernology”即“考現(xiàn)學”。今和次郎在《考現(xiàn)學是什么》一書中這樣說道“我們這些同道都把對當代時尚風俗和事態(tài)的持續(xù)關注作為研究態(tài)度和方法,而這樣的整體工作我們稱之為考現(xiàn)學?!?也就是說,考現(xiàn)學就是用考古的思維,去看待如今存留下來的歷史與遺跡。

后來,“考現(xiàn)學”進入中國本土化逐漸演變?yōu)椤俺鞘锌脊拧保碛辛俗约旱捏w系 “海派城市考古”。上海城市考古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徐明說,城市考古是挖掘在地文化,找到消逝的城市情感,他說2013年以后,上海這些年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規(guī)模的改造、更新和拆遷,帶來了逆文化差異的沖擊,發(fā)現(xiàn)連接自己和城市的紐帶正在消逝。很多承載著記憶的建筑、街巷,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辦法追溯,導致身為土生土長的上海本地人也感受不到歸屬感。北京、廣東等一線城市承載市民記憶、情感文化的載體在逐漸消失。城市考古變成緩解焦慮感的辦法。

而City Walk的出現(xiàn)或許可以理解為“城市考古”的大眾版。小紅書發(fā)布《2023City Walk趨勢報告》,根據(jù)平臺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上半年小紅書City Walk相關搜索量同比增長了30倍,毫無疑問“City Walk”成為了2023年最火爆的旅行方式。但其實City Walk并不“新”,也是舶來品,在國外City Walk已經(jīng)有了很長的歷史。

在英國倫敦,“City Walk”指在城市里或隨意漫步或探尋一些特色的景觀路線,也指在講述員的帶領下,按照規(guī)劃好的路線行進,不同于走馬觀花式的拍照打卡旅游或是街頭閑逛,City Walk強調(diào)與城市的深度交流來真正的了解一個城市的發(fā)展歷史,至今倫敦還有一條著名的追蹤開膛手杰克的夜游路線。在國內(nèi),人們對City Walk的旅行形式進行了新的理解建構:沒有專業(yè)的講述員,不需要很多規(guī)劃,不追求打卡,把方向交給城市的指點;它更像是一種散步,“互動感、體驗感、深度游”讓人們與城市產(chǎn)生了更深度的鏈接。走路是感受美好,放慢時間是最好的方式,很多時候甚至沒有目的,不追求確定性,“驚喜感”成為City Walk的關鍵詞。

廢墟探索則是屬于世界性的探尋廢墟美學的小眾旅游。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參與者,廢墟探索文化作為亞文化的一種,資深廢墟探險者潘然介紹,城市廢墟探險者一是地面上的廢墟探險者;二是熱衷管道、防空洞、地下鐵的地下探險者;三是爬樓黨。而在北美的密蘇里州,有一群地下城市探險者,稱自己為“管道工”。廢墟作為凝聚在琥珀中的記憶載體,穿越時間,賦予過去以永恒的生命。

廢墟探索最早來源西歐,據(jù)悉最早的廢墟探索活動是法國人菲利貝爾·阿斯佩特( PhilibertAspairt)在1793年進入巴黎地下墓穴的探索行動。在全球不斷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由于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所帶來的問題而產(chǎn)生的廢棄建筑的數(shù)量不斷攀升,古老的工廠和建筑被廢棄。由此,廢墟探索文化便獲得了潛藏的優(yōu)勢作為廢墟美學的發(fā)展土壤,目前在中國最為知名的廢墟探索交流平臺是豆瓣小組當中的佛跳墻廢墟探索小組,該小組成立于2018年,至今已發(fā)展為組員四萬余人,已經(jīng)成為中國最大的廢墟探索交流平臺。

三種玩法各有魅力各有不同

無論是城市考古、City Walk、還是廢墟探索都證明了年輕人新的旅行方式的變化,有點用“慢生活”的旅行方式和快節(jié)奏的工作進行對抗的意思,同時也更重視對在地文化的探究。

空間秘探發(fā)現(xiàn),很多人對城市考古、City Walk、廢墟探索的游玩方式并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有人甚至認為城市考古和City Walk其實是同一種游玩方式。不過,無論新型的游玩方式在細分化上也對應著不同的群體,這三者既相輔相成,也各有差異。城市考古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徐明表示:“城市考古和City Walk是一件事的不同層面,但不論是小眾的城市考古,還是大火的City Walk都是人們追溯城市記憶的一種方式”。

“我們在城市里走街串巷,在路名、門牌、建筑中研究城市背面,挖掘城市背后的歷史”這是徐明對城市考古的理解。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建筑更新?lián)Q代,逐漸拆解或被遺忘成為既定的命運,然而希望留住歷史的年輕人卻也在逆天改命,他們熱衷于解讀建筑背后的歷史文脈,觸摸城市機理,深入到城市的邊邊角角追尋歷史足跡。

相比于城市考古注重于對城市的歷史挖掘,“City Walk” 則更偏向于沒有規(guī)劃的閑散漫步,隨性的生活出行方式。City walk路線集中在兩種,一種是走街串巷,一種是夜探美食。剛來滬一年的貴州人笑笑不善于做計劃,想要快速了解這座城市的方法就是漫游,她時常約不同的朋友閑逛上海的路段,以復興中路為主干道,向四周閑逛。笑笑在接受空間秘探采訪時說,現(xiàn)在她基本走遍了上海的市區(qū),見過黃浦江的夜晚,小馬路街邊喝酒的大叔,街頭唱歌的美女,深夜痛哭的情侶,這些組成了她對上海的了解。“想要深刻的了解一座城市,不能只看高樓大廈?!毙πφf。

探索廢墟的人更多的是一群冒險家,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好奇心是探險家們最大的驅(qū)動力。廢墟游離在主流的城市空間之外——野生、少受侵擾。對于過慣標準化生活的人來說,廢墟是一處理想的放空之所。

資深廢墟探險者黃帆告訴空間秘探,“雖然出發(fā)點都是好奇心,但廢墟探險與旅行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說旅行是逃離日常生活,那么廢墟探險則是放大了未經(jīng)修飾的日常一面”,有些廢墟探索者,可能是因為某個游樂園的一些所謂靈異事件的描述前往探險,但更多的還是選擇一些未知的廢墟建筑進行探查。

事實上,概念模糊的新型旅行方式在經(jīng)歷了中國本土化后逐漸清晰起來,對應著不同的人群。將旅行方式細分化能更好的為旅游愛好者服務,根據(jù)需求選擇相對應的旅行方式才能使年輕人獲得更好地旅行體驗感。

避免淪落至“跟風、打卡作秀”

在新的旅行方式流行初期,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甚至背離了原本的初衷,尤其是在社交媒體高速引爆的當下,年輕人一窩蜂似的對新出的旅行方式更新打卡,害怕落后于人,于是一個原本屬于愉悅身心,滿足私人愛好的小眾旅行方式流行一段時間后,就逐漸變質(zhì),成為社交平臺的表演秀。

例如原本打著“隨意、松弛感”出圈的City Walk,搖身一變就成為了網(wǎng)紅拍照打卡新姿勢,通過搜索小紅書平臺發(fā)現(xiàn),City Walk衍生出了“City Walk慵懶風穿搭”、“松弛感拍照姿勢”,善于打卡的人往往會在某個下午畫一個精致的妝容、穿一件看似隨意的衣服,用然后根據(jù)小紅書平臺上熱門的“松弛感拍照姿勢”在某個已經(jīng)打卡過的城市里用同樣的姿勢在復制一次??臻g秘探根據(jù)關鍵詞“松弛感拍照姿勢”搜索到的小紅書筆記為千篇一律的拍照姿勢,同時City Walk作為小眾旅游被貼上了同質(zhì)化的標簽。

上海福安路的一段“無聲dance”視頻,引起人們的熱議。視頻中一位非洲大哥帶領著一群人在大街上“自由”舞蹈,因每人都帶著耳機,所以大家只能看到他們在搖頭晃腦。在這段舞蹈中,領舞者是Freestyle,率性而舞,而其他人則“跟舞”,跳錯還會刻意糾正,讓這本該自由、松弛、自我的行動大打折扣。不少網(wǎng)友表示,大家并沒有樂在其中,仍然是處在表演狀態(tài),所以我們一直在做的,始終只是在營造“松弛感”,卻沒有真的松弛下來。City Walk的靈魂或許就是那一點點不管不顧的“自由”和“隨性”,現(xiàn)如今不少已演變成一種“假松弛,真焦慮”的行為方式。

事實上,近年來頻頻出圈的小眾文化未必適合所有人,部分的小眾文化對身體條件要求很高,也有一定的危險性,不過,危險性并沒有沖淡社交平臺網(wǎng)友們的熱情。例如廢墟探索的出圈,廢舊游樂園,廢棄工廠成為打卡地,早在廢墟探索出圈的時候,官方媒體就曾對聚集礦洞避暑的行為進行了批評,廢棄礦洞成為網(wǎng)紅避暑打卡地,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隱患。

其實,真正的旅游愛好者往往隨心而動,不必拘泥于形式或打卡。探廢墟不用拍照,City Walk也不用擺拍,城市考古也可以安安靜靜地了解城市歷史和文化,新一代旅行方式應該告別浮夸和一驚一乍的膚淺和粗鄙,而是真正去熱愛。

如何從新興旅游方式中覓得商機?

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城市考古、Citywalk、廢墟探索等新興旅行方式的出現(xiàn),或許是未來文旅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新趨勢,圍繞這種新的變化,相關文旅行業(yè)應該如何尋覓新商機,值得思考。

打造旅宿一體的深度游名片

隨著城市考古、citywalk、廢墟探索的出圈,不少酒店品牌也敏銳地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商機。旅宿不分家,旅游有商機,酒店就有生意。事實上,對國外的對于一些頭部酒店集團來說,City tour這種為住客策劃酒店方圓幾公里,甚至是擴展到整個城市的“微旅行”,早就是許多品牌“增加客戶粘性、創(chuàng)造獨特居停體驗”的基本操作。

例如萬豪旅享家香港旗下酒店以香港旅游景點為連接點,分別在灣仔區(qū)、西九龍以及中西區(qū)設計了三條不同的City Walk線路,推薦給酒店住客,以及來港游客以及來港游客,“港風美食”人文藝術、在地風氣是萬豪旅享家三條citywalk的主要思考維度。

定制城市特色“小眾”旅游線

Z世代的年輕人從小跟著互聯(lián)網(wǎng)長大,“旅游指南”、“旅游攻略”等等,為了不踩坑,年輕人往往外出旅游要查找攻略,同樣的城市文化探索也不例外,通過搜索小紅書,空間秘探發(fā)現(xiàn),很多獨特的小眾在地文化探索路線圖的筆記也有很高的搜索量。城市深度游的發(fā)展也給旅游行業(yè)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定制專屬的城市旅行線,迎合受眾喜好,有時候“小眾”能夠發(fā)展成“大眾”,為城市旅游目的地帶來更多的發(fā)展商機。

例如,以傳統(tǒng)文化為依托的文創(chuàng)印章,依托歷史人文底蘊作為底色,將打卡與收集景點蓋章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官方打卡集郵活動,成為旅游景點的革新之旅,其中以蘇州市的平江九巷、山塘街最為出圈。系列“蓋章打卡”的玩法,讓年輕游客在古城解鎖文旅新樂趣。從東花橋巷、曹胡徐巷……一路到鈕家巷、建新巷,游客即可集齊“平江九巷”的九個印章。

事實上在利用新型旅游方式增強本地文化的不只有蘇州,杭州也是其中之一,杭州文旅推出的City Walk路線“跟著名人游杭州”系列,跟著“宋人”游杭州——名士風流篇,主要從宋朝名士入手,規(guī)劃了一條西湖蘇堤、三潭映月、大麥嶺摩崖題記、蘇東坡紀念館、東坡亭……路線,讓游客跟著路線去探尋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看起來只是新興打造的路線,背后卻能在方方面面發(fā)展出旅游新商機。

提升城市文化“藝術”體驗

新型的旅行方式帶動城市的迭代更新,對城市隱蔽角落文化探索的興起,既是新一代旅游人對傳統(tǒng)旅游變革的一種“自我覺醒”,也讓旅游回歸到文化的本質(zhì),人們不再愿意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而是更多期待文化、藝術、沉浸、體驗式旅游,這勢必會改變一些城市的粗鄙、浮夸之氣,真正的提升現(xiàn)代都市應有的格調(diào)和品味。 

新興旅行方式的出現(xiàn),也讓躲在城市背后的藝術家們,走近城市。如廣州,將自己的工作室、創(chuàng)意坊、別具一格的店鋪開到東山口,讓東山口成為了一座文化創(chuàng)意街,在短短時間內(nèi)成為廣州最潮流的、最洋氣的街區(qū)。隨后東山口也聚集了大批潮流品牌的入駐,如Badmarket、3MODE、MASONPRINCE、RICHGOLD等等。門店裝修風格都各具特色,使得東山口吸引了很多年輕攝影師、網(wǎng)紅、潮人前來打卡拍照,根據(jù)搜索,小紅書上帶“東山口”的話題筆記已超30萬+。

綜上,新的旅游方式會不斷涌現(xiàn),其實是對傳統(tǒng)旅游模式的一種告別。讓旅游回歸到旅游的初心,或許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tài)迎接一切新事物,同時也要以警惕的眼光對待喧囂背后帶來的流俗,讓旅游成為觸及身心放松的一場健康運動,不要成為虛榮浮夸背后盡是寂寞的秀。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城市考古、City Walk、廢墟探索…...是生活秀還是真旅行?

新旅行方式只為追求“松弛感”?

圖片來源:pexels-Brett Sayles

文|空間秘探 孫小麗

去年以來,新的旅行方式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推崇。城市考古、City Walk、廢墟探索不斷“出圈”,旅游方式逐漸向“城市內(nèi)化”,年輕人越來越在意城市的文化歷史厚度,閱讀城市正在成為主流。

從城市考古、City walk到廢墟探索

近幾年來,受疫情影響,周邊游、本地游正在興起,年輕人的旅行方式正在發(fā)生變化,很多人似乎不再“貴遠賤近”,開始深入了解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多元化的城市探索正在市場上流行。例如城市考古、City Walk、廢墟探險不斷出圈,越來越多人從迷戀“網(wǎng)紅景點打卡”進入“城市文化探索”的新階段,衍生出關于城市文化更多的新玩法。

“城市考古”即為城市文化探索,是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深刻閱讀?!俺鞘锌脊拧睈酆谜呦褚蝗嚎脊艑W家一樣深入城市紋理,探尋街道和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嚴格意義上來說,在中國流行起來的“城市考古”起源于日本今和次郎提出的“modernology”即“考現(xiàn)學”。今和次郎在《考現(xiàn)學是什么》一書中這樣說道“我們這些同道都把對當代時尚風俗和事態(tài)的持續(xù)關注作為研究態(tài)度和方法,而這樣的整體工作我們稱之為考現(xiàn)學?!?也就是說,考現(xiàn)學就是用考古的思維,去看待如今存留下來的歷史與遺跡。

后來,“考現(xiàn)學”進入中國本土化逐漸演變?yōu)椤俺鞘锌脊拧保碛辛俗约旱捏w系 “海派城市考古”。上海城市考古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徐明說,城市考古是挖掘在地文化,找到消逝的城市情感,他說2013年以后,上海這些年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規(guī)模的改造、更新和拆遷,帶來了逆文化差異的沖擊,發(fā)現(xiàn)連接自己和城市的紐帶正在消逝。很多承載著記憶的建筑、街巷,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辦法追溯,導致身為土生土長的上海本地人也感受不到歸屬感。北京、廣東等一線城市承載市民記憶、情感文化的載體在逐漸消失。城市考古變成緩解焦慮感的辦法。

而City Walk的出現(xiàn)或許可以理解為“城市考古”的大眾版。小紅書發(fā)布《2023City Walk趨勢報告》,根據(jù)平臺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上半年小紅書City Walk相關搜索量同比增長了30倍,毫無疑問“City Walk”成為了2023年最火爆的旅行方式。但其實City Walk并不“新”,也是舶來品,在國外City Walk已經(jīng)有了很長的歷史。

在英國倫敦,“City Walk”指在城市里或隨意漫步或探尋一些特色的景觀路線,也指在講述員的帶領下,按照規(guī)劃好的路線行進,不同于走馬觀花式的拍照打卡旅游或是街頭閑逛,City Walk強調(diào)與城市的深度交流來真正的了解一個城市的發(fā)展歷史,至今倫敦還有一條著名的追蹤開膛手杰克的夜游路線。在國內(nèi),人們對City Walk的旅行形式進行了新的理解建構:沒有專業(yè)的講述員,不需要很多規(guī)劃,不追求打卡,把方向交給城市的指點;它更像是一種散步,“互動感、體驗感、深度游”讓人們與城市產(chǎn)生了更深度的鏈接。走路是感受美好,放慢時間是最好的方式,很多時候甚至沒有目的,不追求確定性,“驚喜感”成為City Walk的關鍵詞。

廢墟探索則是屬于世界性的探尋廢墟美學的小眾旅游。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參與者,廢墟探索文化作為亞文化的一種,資深廢墟探險者潘然介紹,城市廢墟探險者一是地面上的廢墟探險者;二是熱衷管道、防空洞、地下鐵的地下探險者;三是爬樓黨。而在北美的密蘇里州,有一群地下城市探險者,稱自己為“管道工”。廢墟作為凝聚在琥珀中的記憶載體,穿越時間,賦予過去以永恒的生命。

廢墟探索最早來源西歐,據(jù)悉最早的廢墟探索活動是法國人菲利貝爾·阿斯佩特( PhilibertAspairt)在1793年進入巴黎地下墓穴的探索行動。在全球不斷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由于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所帶來的問題而產(chǎn)生的廢棄建筑的數(shù)量不斷攀升,古老的工廠和建筑被廢棄。由此,廢墟探索文化便獲得了潛藏的優(yōu)勢作為廢墟美學的發(fā)展土壤,目前在中國最為知名的廢墟探索交流平臺是豆瓣小組當中的佛跳墻廢墟探索小組,該小組成立于2018年,至今已發(fā)展為組員四萬余人,已經(jīng)成為中國最大的廢墟探索交流平臺。

三種玩法各有魅力各有不同

無論是城市考古、City Walk、還是廢墟探索都證明了年輕人新的旅行方式的變化,有點用“慢生活”的旅行方式和快節(jié)奏的工作進行對抗的意思,同時也更重視對在地文化的探究。

空間秘探發(fā)現(xiàn),很多人對城市考古、City Walk、廢墟探索的游玩方式并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有人甚至認為城市考古和City Walk其實是同一種游玩方式。不過,無論新型的游玩方式在細分化上也對應著不同的群體,這三者既相輔相成,也各有差異。城市考古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徐明表示:“城市考古和City Walk是一件事的不同層面,但不論是小眾的城市考古,還是大火的City Walk都是人們追溯城市記憶的一種方式”。

“我們在城市里走街串巷,在路名、門牌、建筑中研究城市背面,挖掘城市背后的歷史”這是徐明對城市考古的理解。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建筑更新?lián)Q代,逐漸拆解或被遺忘成為既定的命運,然而希望留住歷史的年輕人卻也在逆天改命,他們熱衷于解讀建筑背后的歷史文脈,觸摸城市機理,深入到城市的邊邊角角追尋歷史足跡。

相比于城市考古注重于對城市的歷史挖掘,“City Walk” 則更偏向于沒有規(guī)劃的閑散漫步,隨性的生活出行方式。City walk路線集中在兩種,一種是走街串巷,一種是夜探美食。剛來滬一年的貴州人笑笑不善于做計劃,想要快速了解這座城市的方法就是漫游,她時常約不同的朋友閑逛上海的路段,以復興中路為主干道,向四周閑逛。笑笑在接受空間秘探采訪時說,現(xiàn)在她基本走遍了上海的市區(qū),見過黃浦江的夜晚,小馬路街邊喝酒的大叔,街頭唱歌的美女,深夜痛哭的情侶,這些組成了她對上海的了解。“想要深刻的了解一座城市,不能只看高樓大廈?!毙πφf。

探索廢墟的人更多的是一群冒險家,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好奇心是探險家們最大的驅(qū)動力。廢墟游離在主流的城市空間之外——野生、少受侵擾。對于過慣標準化生活的人來說,廢墟是一處理想的放空之所。

資深廢墟探險者黃帆告訴空間秘探,“雖然出發(fā)點都是好奇心,但廢墟探險與旅行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說旅行是逃離日常生活,那么廢墟探險則是放大了未經(jīng)修飾的日常一面”,有些廢墟探索者,可能是因為某個游樂園的一些所謂靈異事件的描述前往探險,但更多的還是選擇一些未知的廢墟建筑進行探查。

事實上,概念模糊的新型旅行方式在經(jīng)歷了中國本土化后逐漸清晰起來,對應著不同的人群。將旅行方式細分化能更好的為旅游愛好者服務,根據(jù)需求選擇相對應的旅行方式才能使年輕人獲得更好地旅行體驗感。

避免淪落至“跟風、打卡作秀”

在新的旅行方式流行初期,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甚至背離了原本的初衷,尤其是在社交媒體高速引爆的當下,年輕人一窩蜂似的對新出的旅行方式更新打卡,害怕落后于人,于是一個原本屬于愉悅身心,滿足私人愛好的小眾旅行方式流行一段時間后,就逐漸變質(zhì),成為社交平臺的表演秀。

例如原本打著“隨意、松弛感”出圈的City Walk,搖身一變就成為了網(wǎng)紅拍照打卡新姿勢,通過搜索小紅書平臺發(fā)現(xiàn),City Walk衍生出了“City Walk慵懶風穿搭”、“松弛感拍照姿勢”,善于打卡的人往往會在某個下午畫一個精致的妝容、穿一件看似隨意的衣服,用然后根據(jù)小紅書平臺上熱門的“松弛感拍照姿勢”在某個已經(jīng)打卡過的城市里用同樣的姿勢在復制一次??臻g秘探根據(jù)關鍵詞“松弛感拍照姿勢”搜索到的小紅書筆記為千篇一律的拍照姿勢,同時City Walk作為小眾旅游被貼上了同質(zhì)化的標簽。

上海福安路的一段“無聲dance”視頻,引起人們的熱議。視頻中一位非洲大哥帶領著一群人在大街上“自由”舞蹈,因每人都帶著耳機,所以大家只能看到他們在搖頭晃腦。在這段舞蹈中,領舞者是Freestyle,率性而舞,而其他人則“跟舞”,跳錯還會刻意糾正,讓這本該自由、松弛、自我的行動大打折扣。不少網(wǎng)友表示,大家并沒有樂在其中,仍然是處在表演狀態(tài),所以我們一直在做的,始終只是在營造“松弛感”,卻沒有真的松弛下來。City Walk的靈魂或許就是那一點點不管不顧的“自由”和“隨性”,現(xiàn)如今不少已演變成一種“假松弛,真焦慮”的行為方式。

事實上,近年來頻頻出圈的小眾文化未必適合所有人,部分的小眾文化對身體條件要求很高,也有一定的危險性,不過,危險性并沒有沖淡社交平臺網(wǎng)友們的熱情。例如廢墟探索的出圈,廢舊游樂園,廢棄工廠成為打卡地,早在廢墟探索出圈的時候,官方媒體就曾對聚集礦洞避暑的行為進行了批評,廢棄礦洞成為網(wǎng)紅避暑打卡地,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隱患。

其實,真正的旅游愛好者往往隨心而動,不必拘泥于形式或打卡。探廢墟不用拍照,City Walk也不用擺拍,城市考古也可以安安靜靜地了解城市歷史和文化,新一代旅行方式應該告別浮夸和一驚一乍的膚淺和粗鄙,而是真正去熱愛。

如何從新興旅游方式中覓得商機?

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城市考古、Citywalk、廢墟探索等新興旅行方式的出現(xiàn),或許是未來文旅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新趨勢,圍繞這種新的變化,相關文旅行業(yè)應該如何尋覓新商機,值得思考。

打造旅宿一體的深度游名片

隨著城市考古、citywalk、廢墟探索的出圈,不少酒店品牌也敏銳地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商機。旅宿不分家,旅游有商機,酒店就有生意。事實上,對國外的對于一些頭部酒店集團來說,City tour這種為住客策劃酒店方圓幾公里,甚至是擴展到整個城市的“微旅行”,早就是許多品牌“增加客戶粘性、創(chuàng)造獨特居停體驗”的基本操作。

例如萬豪旅享家香港旗下酒店以香港旅游景點為連接點,分別在灣仔區(qū)、西九龍以及中西區(qū)設計了三條不同的City Walk線路,推薦給酒店住客,以及來港游客以及來港游客,“港風美食”人文藝術、在地風氣是萬豪旅享家三條citywalk的主要思考維度。

定制城市特色“小眾”旅游線

Z世代的年輕人從小跟著互聯(lián)網(wǎng)長大,“旅游指南”、“旅游攻略”等等,為了不踩坑,年輕人往往外出旅游要查找攻略,同樣的城市文化探索也不例外,通過搜索小紅書,空間秘探發(fā)現(xiàn),很多獨特的小眾在地文化探索路線圖的筆記也有很高的搜索量。城市深度游的發(fā)展也給旅游行業(yè)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定制專屬的城市旅行線,迎合受眾喜好,有時候“小眾”能夠發(fā)展成“大眾”,為城市旅游目的地帶來更多的發(fā)展商機。

例如,以傳統(tǒng)文化為依托的文創(chuàng)印章,依托歷史人文底蘊作為底色,將打卡與收集景點蓋章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官方打卡集郵活動,成為旅游景點的革新之旅,其中以蘇州市的平江九巷、山塘街最為出圈。系列“蓋章打卡”的玩法,讓年輕游客在古城解鎖文旅新樂趣。從東花橋巷、曹胡徐巷……一路到鈕家巷、建新巷,游客即可集齊“平江九巷”的九個印章。

事實上在利用新型旅游方式增強本地文化的不只有蘇州,杭州也是其中之一,杭州文旅推出的City Walk路線“跟著名人游杭州”系列,跟著“宋人”游杭州——名士風流篇,主要從宋朝名士入手,規(guī)劃了一條西湖蘇堤、三潭映月、大麥嶺摩崖題記、蘇東坡紀念館、東坡亭……路線,讓游客跟著路線去探尋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雌饋碇皇切屡d打造的路線,背后卻能在方方面面發(fā)展出旅游新商機。

提升城市文化“藝術”體驗

新型的旅行方式帶動城市的迭代更新,對城市隱蔽角落文化探索的興起,既是新一代旅游人對傳統(tǒng)旅游變革的一種“自我覺醒”,也讓旅游回歸到文化的本質(zhì),人們不再愿意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而是更多期待文化、藝術、沉浸、體驗式旅游,這勢必會改變一些城市的粗鄙、浮夸之氣,真正的提升現(xiàn)代都市應有的格調(diào)和品味。 

新興旅行方式的出現(xiàn),也讓躲在城市背后的藝術家們,走近城市。如廣州,將自己的工作室、創(chuàng)意坊、別具一格的店鋪開到東山口,讓東山口成為了一座文化創(chuàng)意街,在短短時間內(nèi)成為廣州最潮流的、最洋氣的街區(qū)。隨后東山口也聚集了大批潮流品牌的入駐,如Badmarket、3MODE、MASONPRINCE、RICHGOLD等等。門店裝修風格都各具特色,使得東山口吸引了很多年輕攝影師、網(wǎng)紅、潮人前來打卡拍照,根據(jù)搜索,小紅書上帶“東山口”的話題筆記已超30萬+。

綜上,新的旅游方式會不斷涌現(xiàn),其實是對傳統(tǒng)旅游模式的一種告別。讓旅游回歸到旅游的初心,或許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tài)迎接一切新事物,同時也要以警惕的眼光對待喧囂背后帶來的流俗,讓旅游成為觸及身心放松的一場健康運動,不要成為虛榮浮夸背后盡是寂寞的秀。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