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餐飲老板的獲客焦慮一直存在,抖音本地生活能否帶來新局面?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餐飲老板的獲客焦慮一直存在,抖音本地生活能否帶來新局面?

如何用好電商平臺,同時又不被本身反噬,這或許才是本地生活關于餐飲這個事兒較為重要的部分。

文|筷玩思維 趙娜

憑著近10億的日活在線人數(shù),抖音成了餐飲門店做客源的新選擇,無論在一線還是三線城市,即便是一些在大眾點評上搜不到的門店,對于這些過去“不在線”的頑固派,現(xiàn)在也可能出現(xiàn)在抖音,它們或者只展示信息,也或者會在抖音上線該門店的套餐券、代金券、產(chǎn)品券等。

在餐飲這個行業(yè),雖然抖音做的事兒看起來也不過是“團購”而已,但實際抖音的邏輯和美團的邏輯有著根本的差異,抖音是通過圖文視頻內(nèi)容以及算法、定位與用戶做關聯(lián),而美團類主要是通過商家列表和精準搜索,此外,抖音這類短視頻平臺比起美團等更有生活氣息,而非純粹的商業(yè)屬性。

再來看“餐飲本地生活”,雖然總有評論認為抖音本地生活的閉環(huán)還差一個“外賣/騎手”,但是,我們不能一看到“本地生活”這個詞就非得套上美團的邏輯,一方面有人批評抖音本地生活在搶美團的生意、屬于舊瓶裝新酒,另一方面又有人指出抖音必須做外賣,這兩種說法看起來不僅相互矛盾,更是缺乏新意。

我們從抖音回到餐飲業(yè),無論是美團系還是抖音本地生活,它們對于餐飲品牌來說不過就是一個工具而已,如何用好這類工具,同時又不被工具本身反噬,這或許才是本地生活關于餐飲這個事兒較為重要的部分。

抖音殺入餐飲,或許也映射出餐飲業(yè)的生存焦慮

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直播平臺日活數(shù)億之后,大多餐飲門店也順勢進入了直播時代,即使是一些夜市攤位,在當下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老板一邊直播做著產(chǎn)品、一邊和線上用戶互動,雖然大多直播沒有直接的收入,但老板也并非自己給自己找雜事做,一切都不過是為了信息價值。

具體看來,通過短視頻、錄播、直播以及相關圖文信息,這不僅可以給門店/攤位帶來更多的知名度,也可能讓潛在顧客升級為門店粉絲,更重要的還在于,直播能拉近顧客和品牌的關系,使得門店的主客關聯(lián)從純粹的消費關系升級為“熟人關系”,比如常規(guī)的到店只是消費,而直播需要立一個人設、有一個生活化的IP,這可以為門店增加一些生活方面的親和力。

抖音本地生活的消費路線是先種草,然后再到店,這個早期的邏輯和小紅書等比較像,之后經(jīng)過沉淀,現(xiàn)今的抖音本地生活已經(jīng)更加多元,比如抖音電商可以實現(xiàn)餐飲電商銷售、抖音同城可以根據(jù)定位出現(xiàn)餐飲商家列表,再包括短視頻、直播的帶貨和銷售,可見抖音關于餐飲生活的玩法應該到了接近成熟化的境地。

我們查看了一些餐飲品牌,發(fā)現(xiàn)它們在美團、點評、抖音、口碑、聯(lián)聯(lián)等平臺都有銷售折扣套餐,而即使是同一家品牌,它們在不同平臺的折扣力度有時也會有相應的差異,商家在抖音和聯(lián)聯(lián)的折扣會更低一些,比如在抖音我們看到了大量的3折套餐,還有更低的諸如9.9元吃火鍋,1塊錢吃龍蝦的文案也吸引了更多的點擊率。

不過還好,商家在抖音引流方面有不同的方法和思維,比如有些品牌不做折扣券也不做推廣,僅僅單靠優(yōu)質(zhì)內(nèi)容也能獲得一定的流量和到店率,但也有一些門店做團購基本是做一單虧一單。在抖音本地生活的產(chǎn)業(yè)鏈之下,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關于抖音本地生活的代運營服務(要付費的)。

如果單看流量需求和低價團購的角度,似乎大多餐飲門店在疫情之后確實陷入了經(jīng)營焦慮,且這些不可忽視的焦慮使得餐飲經(jīng)營者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規(guī)手段,比如虧本賺吆喝和虛假宣傳,然而這種短期行為也會有相應的反噬。

在筷玩思維看來,這種反噬不僅不利于餐飲門店,更不利于消費者,甚至也不利于抖音平臺本身。

要讓抖音本地生活實現(xiàn)更大價值,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

抖音和抖音本地生活最早從信息入手,在商業(yè)化的路徑上,信息的終點基本可以說是交易,雖然信息的內(nèi)涵包括了交易,比如門店做了不錯的內(nèi)容,通過網(wǎng)紅化種草,粉絲到店產(chǎn)生了消費,這就是從信息到交易的流程,不過雖然內(nèi)涵其中,但如果交易沒有獨立顯現(xiàn),那么信息的交易價值,或者說信息的經(jīng)濟價值必然會大幅降低。

在特定的角度和背景,如果說信息的本質(zhì)是營銷(包括生活信息和商業(yè)信息),那么其目的必然是交易/消費,而抖音本地生活很明顯正在把信息的經(jīng)濟屬性——信息營銷→交易/消費,抖音已將其設為信息之外的另一中心。通過這一改革,我們看到了抖音電商、抖音團購,而這一舉措也為餐飲商家提供了相應的信息變現(xiàn)渠道(不止餐飲商家,包括其它如婚戀等,而筷玩思維本篇文章討論的范疇只涉及餐飲)。

信息營銷除了有一定的好處,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商家被新工具反噬(或者說被業(yè)務員魅惑),有商家在抖音銷售1-4折的超低價套餐,雖然這確實為門店帶來了流量,但從利潤的角度來看卻是做一單虧一單的,如果服務不好,不僅錢虧了,還留下了一堆敗壞口碑的差評。

針對這個情況,有些老板采取了單方面毀約,比如顧客明明買了券,到店卻被告知活動已下線,或者用其它原因來拒絕驗券,這使得顧客更加惱火。這種情況到了一定的量級后,它還會影響用戶和品牌對于抖音本地生活的好感度。

團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信息污染”帶來的大影響,比如早前某網(wǎng)紅品牌在視頻宣傳片被顧客看到廚師手長膿瘡做日料……在短視頻起到營銷作用之后,門店的宣傳視頻、錄播視頻以及直播過程通常會從廚房開始,而對于這些宣傳內(nèi)容,線上用戶或許會看到餐廳廚師操作不規(guī)范、門店及廚房衛(wèi)生不達標等,這不僅不能為門店漲粉,甚至還會讓品牌口碑走低。

從實際可見,做團購需要能力、做視頻直播內(nèi)容更是需要規(guī)劃,而這種新的要求超越了此前餐飲品牌服務顧客的基礎。

另一方面,要做好本地生活營銷,餐飲門店還需要做相應的管理規(guī)劃及人才培養(yǎng),比如誰來做負責人?通過抖音本地生活需要實現(xiàn)什么樣的價值?門店愿意為之投入多少資源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餐飲老板投入腦力進行思考的。

比起做不做抖音,更重要的是搞清楚餐飲業(yè)的重點,切勿本末倒置

在餐飲本地生活這個事兒上,我們的建議是不要妖魔化工具,同時也不要對之過于神話。要看到它們只是一個工具,而工具總有它的價值,使用者不能一邊用著其它工具、一邊罵著新的工具,這是極其幼稚且不道德的。

1)工具也有正向價值

抖音有團購的功能,對于這一功能,餐飲人并不陌生,可能一些平臺業(yè)務員或者代運營方會倡導商家做低價折扣,但最終的選擇權其實還在于商家端,在當下,餐飲人對于團購并不會像此前那般完全沒有經(jīng)驗。

團購的根本是促進買賣,買賣的根本在于實現(xiàn)雙方價值,在商家角度,這一價值或者是流量,又或者是利潤(更或者兩者皆有)。餐飲門店如果要流量,那么可以限量限時出售低價套餐(比如凌晨12點開搶,總量只有N份),除了低價套餐,門店還可以推限量新品套餐(折扣建議不要低于7.5折,新品本身就有引流價值,無需再通過價格貼標簽)。

此外,品牌方還可以在抖音上展示門店菜單或者等其它優(yōu)勢信息(非直接交易信息,比如門店圖片、品牌故事等),以讓顧客更加了解門店,從而讓顧客有到店的想法和計劃(種草)。

在直播或者短視頻中,有些門店會從廚房開始錄,我們知道在4G時代,餐飲門店的廚房大多是不對外公示的,直到有了5G直播,一些門店才開始注意廚房的衛(wèi)生和各種操作規(guī)范,做好這方面的建設對于門店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兒,直播和短視頻營銷打開了餐廳廚房的“閉鎖”,更提高了廚房全方位優(yōu)質(zhì)管理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直播和經(jīng)營是兩個不同的邏輯,尋常經(jīng)營講究不打擾,顧客對于門店只知道有服務員、店長等這些冷冰冰的職務,而直播和短視頻的IP化運營可以讓門店員工有了名字,通過品牌概念和員工IP的結(jié)合,這可以讓顧客體驗到一個更加人性化的消費場景。

2)做不做抖音不是核心,核心是如何讓抖音為門店所用

餐飲業(yè)的根本是面對顧客、做好餐飲體驗并從中賺取利潤。所以做抖音也好,上小紅書也罷,這些只是一個小過程,還遠不是餐飲業(yè)經(jīng)營的核心目的。

但是,品牌方在做餐飲體驗的時候,還得考慮到顧客的行為和需求,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線下用戶在看到一些感興趣的陌生門店時,他們不是直接進店,而是先打開一些本地生活APP,根據(jù)定位和關鍵詞進行查找,顧客要看的并不是有沒有團購,而是看看這家門店有沒有“在線”,再通過在線信息判斷這家門店是否值得花錢消費。

PS:如果沒有“在線”,這個潛在顧客大概率就流失了,某種程度上,在線與否決定了門店新客盤子的寬度及深度,我們的建議是:不一定非要做團購,也不一定非要做廣告,但起碼的在線信息展示要有。

再比如對于常客來說,他們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門店出現(xiàn)在自己常用的APP中,此舉也可以提高用戶與門店之間的熟悉度和人氣。

做不做低價團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顧客在哪里,門店就應該去哪里,比如小紅書、點評、口碑、抖音、快手等APP都是助力品牌發(fā)展的可用工具,上不上、上哪些、投入多少資源、投入到什么程度,這些都要根據(jù)品牌實際情況來定。

總體而言,工具本身就是一個中性且開放的事物,聰明的老板要取其優(yōu)而用之。如果一味封閉、拒絕新生事物,最終官僚化并被市場淘汰,這一未來大多是不可逆的。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餐飲老板的獲客焦慮一直存在,抖音本地生活能否帶來新局面?

如何用好電商平臺,同時又不被本身反噬,這或許才是本地生活關于餐飲這個事兒較為重要的部分。

文|筷玩思維 趙娜

憑著近10億的日活在線人數(shù),抖音成了餐飲門店做客源的新選擇,無論在一線還是三線城市,即便是一些在大眾點評上搜不到的門店,對于這些過去“不在線”的頑固派,現(xiàn)在也可能出現(xiàn)在抖音,它們或者只展示信息,也或者會在抖音上線該門店的套餐券、代金券、產(chǎn)品券等。

在餐飲這個行業(yè),雖然抖音做的事兒看起來也不過是“團購”而已,但實際抖音的邏輯和美團的邏輯有著根本的差異,抖音是通過圖文視頻內(nèi)容以及算法、定位與用戶做關聯(lián),而美團類主要是通過商家列表和精準搜索,此外,抖音這類短視頻平臺比起美團等更有生活氣息,而非純粹的商業(yè)屬性。

再來看“餐飲本地生活”,雖然總有評論認為抖音本地生活的閉環(huán)還差一個“外賣/騎手”,但是,我們不能一看到“本地生活”這個詞就非得套上美團的邏輯,一方面有人批評抖音本地生活在搶美團的生意、屬于舊瓶裝新酒,另一方面又有人指出抖音必須做外賣,這兩種說法看起來不僅相互矛盾,更是缺乏新意。

我們從抖音回到餐飲業(yè),無論是美團系還是抖音本地生活,它們對于餐飲品牌來說不過就是一個工具而已,如何用好這類工具,同時又不被工具本身反噬,這或許才是本地生活關于餐飲這個事兒較為重要的部分。

抖音殺入餐飲,或許也映射出餐飲業(yè)的生存焦慮

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直播平臺日活數(shù)億之后,大多餐飲門店也順勢進入了直播時代,即使是一些夜市攤位,在當下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老板一邊直播做著產(chǎn)品、一邊和線上用戶互動,雖然大多直播沒有直接的收入,但老板也并非自己給自己找雜事做,一切都不過是為了信息價值。

具體看來,通過短視頻、錄播、直播以及相關圖文信息,這不僅可以給門店/攤位帶來更多的知名度,也可能讓潛在顧客升級為門店粉絲,更重要的還在于,直播能拉近顧客和品牌的關系,使得門店的主客關聯(lián)從純粹的消費關系升級為“熟人關系”,比如常規(guī)的到店只是消費,而直播需要立一個人設、有一個生活化的IP,這可以為門店增加一些生活方面的親和力。

抖音本地生活的消費路線是先種草,然后再到店,這個早期的邏輯和小紅書等比較像,之后經(jīng)過沉淀,現(xiàn)今的抖音本地生活已經(jīng)更加多元,比如抖音電商可以實現(xiàn)餐飲電商銷售、抖音同城可以根據(jù)定位出現(xiàn)餐飲商家列表,再包括短視頻、直播的帶貨和銷售,可見抖音關于餐飲生活的玩法應該到了接近成熟化的境地。

我們查看了一些餐飲品牌,發(fā)現(xiàn)它們在美團、點評、抖音、口碑、聯(lián)聯(lián)等平臺都有銷售折扣套餐,而即使是同一家品牌,它們在不同平臺的折扣力度有時也會有相應的差異,商家在抖音和聯(lián)聯(lián)的折扣會更低一些,比如在抖音我們看到了大量的3折套餐,還有更低的諸如9.9元吃火鍋,1塊錢吃龍蝦的文案也吸引了更多的點擊率。

不過還好,商家在抖音引流方面有不同的方法和思維,比如有些品牌不做折扣券也不做推廣,僅僅單靠優(yōu)質(zhì)內(nèi)容也能獲得一定的流量和到店率,但也有一些門店做團購基本是做一單虧一單。在抖音本地生活的產(chǎn)業(yè)鏈之下,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關于抖音本地生活的代運營服務(要付費的)。

如果單看流量需求和低價團購的角度,似乎大多餐飲門店在疫情之后確實陷入了經(jīng)營焦慮,且這些不可忽視的焦慮使得餐飲經(jīng)營者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規(guī)手段,比如虧本賺吆喝和虛假宣傳,然而這種短期行為也會有相應的反噬。

在筷玩思維看來,這種反噬不僅不利于餐飲門店,更不利于消費者,甚至也不利于抖音平臺本身。

要讓抖音本地生活實現(xiàn)更大價值,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

抖音和抖音本地生活最早從信息入手,在商業(yè)化的路徑上,信息的終點基本可以說是交易,雖然信息的內(nèi)涵包括了交易,比如門店做了不錯的內(nèi)容,通過網(wǎng)紅化種草,粉絲到店產(chǎn)生了消費,這就是從信息到交易的流程,不過雖然內(nèi)涵其中,但如果交易沒有獨立顯現(xiàn),那么信息的交易價值,或者說信息的經(jīng)濟價值必然會大幅降低。

在特定的角度和背景,如果說信息的本質(zhì)是營銷(包括生活信息和商業(yè)信息),那么其目的必然是交易/消費,而抖音本地生活很明顯正在把信息的經(jīng)濟屬性——信息營銷→交易/消費,抖音已將其設為信息之外的另一中心。通過這一改革,我們看到了抖音電商、抖音團購,而這一舉措也為餐飲商家提供了相應的信息變現(xiàn)渠道(不止餐飲商家,包括其它如婚戀等,而筷玩思維本篇文章討論的范疇只涉及餐飲)。

信息營銷除了有一定的好處,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商家被新工具反噬(或者說被業(yè)務員魅惑),有商家在抖音銷售1-4折的超低價套餐,雖然這確實為門店帶來了流量,但從利潤的角度來看卻是做一單虧一單的,如果服務不好,不僅錢虧了,還留下了一堆敗壞口碑的差評。

針對這個情況,有些老板采取了單方面毀約,比如顧客明明買了券,到店卻被告知活動已下線,或者用其它原因來拒絕驗券,這使得顧客更加惱火。這種情況到了一定的量級后,它還會影響用戶和品牌對于抖音本地生活的好感度。

團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信息污染”帶來的大影響,比如早前某網(wǎng)紅品牌在視頻宣傳片被顧客看到廚師手長膿瘡做日料……在短視頻起到營銷作用之后,門店的宣傳視頻、錄播視頻以及直播過程通常會從廚房開始,而對于這些宣傳內(nèi)容,線上用戶或許會看到餐廳廚師操作不規(guī)范、門店及廚房衛(wèi)生不達標等,這不僅不能為門店漲粉,甚至還會讓品牌口碑走低。

從實際可見,做團購需要能力、做視頻直播內(nèi)容更是需要規(guī)劃,而這種新的要求超越了此前餐飲品牌服務顧客的基礎。

另一方面,要做好本地生活營銷,餐飲門店還需要做相應的管理規(guī)劃及人才培養(yǎng),比如誰來做負責人?通過抖音本地生活需要實現(xiàn)什么樣的價值?門店愿意為之投入多少資源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餐飲老板投入腦力進行思考的。

比起做不做抖音,更重要的是搞清楚餐飲業(yè)的重點,切勿本末倒置

在餐飲本地生活這個事兒上,我們的建議是不要妖魔化工具,同時也不要對之過于神話。要看到它們只是一個工具,而工具總有它的價值,使用者不能一邊用著其它工具、一邊罵著新的工具,這是極其幼稚且不道德的。

1)工具也有正向價值

抖音有團購的功能,對于這一功能,餐飲人并不陌生,可能一些平臺業(yè)務員或者代運營方會倡導商家做低價折扣,但最終的選擇權其實還在于商家端,在當下,餐飲人對于團購并不會像此前那般完全沒有經(jīng)驗。

團購的根本是促進買賣,買賣的根本在于實現(xiàn)雙方價值,在商家角度,這一價值或者是流量,又或者是利潤(更或者兩者皆有)。餐飲門店如果要流量,那么可以限量限時出售低價套餐(比如凌晨12點開搶,總量只有N份),除了低價套餐,門店還可以推限量新品套餐(折扣建議不要低于7.5折,新品本身就有引流價值,無需再通過價格貼標簽)。

此外,品牌方還可以在抖音上展示門店菜單或者等其它優(yōu)勢信息(非直接交易信息,比如門店圖片、品牌故事等),以讓顧客更加了解門店,從而讓顧客有到店的想法和計劃(種草)。

在直播或者短視頻中,有些門店會從廚房開始錄,我們知道在4G時代,餐飲門店的廚房大多是不對外公示的,直到有了5G直播,一些門店才開始注意廚房的衛(wèi)生和各種操作規(guī)范,做好這方面的建設對于門店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兒,直播和短視頻營銷打開了餐廳廚房的“閉鎖”,更提高了廚房全方位優(yōu)質(zhì)管理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直播和經(jīng)營是兩個不同的邏輯,尋常經(jīng)營講究不打擾,顧客對于門店只知道有服務員、店長等這些冷冰冰的職務,而直播和短視頻的IP化運營可以讓門店員工有了名字,通過品牌概念和員工IP的結(jié)合,這可以讓顧客體驗到一個更加人性化的消費場景。

2)做不做抖音不是核心,核心是如何讓抖音為門店所用

餐飲業(yè)的根本是面對顧客、做好餐飲體驗并從中賺取利潤。所以做抖音也好,上小紅書也罷,這些只是一個小過程,還遠不是餐飲業(yè)經(jīng)營的核心目的。

但是,品牌方在做餐飲體驗的時候,還得考慮到顧客的行為和需求,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線下用戶在看到一些感興趣的陌生門店時,他們不是直接進店,而是先打開一些本地生活APP,根據(jù)定位和關鍵詞進行查找,顧客要看的并不是有沒有團購,而是看看這家門店有沒有“在線”,再通過在線信息判斷這家門店是否值得花錢消費。

PS:如果沒有“在線”,這個潛在顧客大概率就流失了,某種程度上,在線與否決定了門店新客盤子的寬度及深度,我們的建議是:不一定非要做團購,也不一定非要做廣告,但起碼的在線信息展示要有。

再比如對于??蛠碚f,他們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門店出現(xiàn)在自己常用的APP中,此舉也可以提高用戶與門店之間的熟悉度和人氣。

做不做低價團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顧客在哪里,門店就應該去哪里,比如小紅書、點評、口碑、抖音、快手等APP都是助力品牌發(fā)展的可用工具,上不上、上哪些、投入多少資源、投入到什么程度,這些都要根據(jù)品牌實際情況來定。

總體而言,工具本身就是一個中性且開放的事物,聰明的老板要取其優(yōu)而用之。如果一味封閉、拒絕新生事物,最終官僚化并被市場淘汰,這一未來大多是不可逆的。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