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歷時六年多打造,上海博物館東館今日迎來首批觀眾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歷時六年多打造,上海博物館東館今日迎來首批觀眾

東館預約通道已開啟,試開放期間,散客可提前7日(含當日)通過"上海博物館參觀預約"小程序預約,目前單日限額8000名。?

上博東館展館內(nèi)部(圖片來源:展方)

界面新聞記者 | 徐魯青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今日中午12時,上海博物館東館迎來了首批觀眾。 上博東館的“青銅展廳”率先對公眾開放,同時東館第一和第二特展廳還推出了“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第三特展廳推出了“邂逅三星堆12K數(shù)字藝術展”兩個特展。今年,東館將分三階段擴大參觀區(qū)域,預計在年底實現(xiàn)全面開放。

上海博物館東歷時6打造完成,位于上浦東新區(qū)花木社區(qū),總建筑面積11.32萬平方米,相比現(xiàn)在的人民廣場館3.93萬平方米,規(guī)模有了很大擴展。

李立上海博物館東館的主設計師,他向界面新聞介紹了東館和人民廣場館的不同。人民廣場時期的上博建設于三十年前,是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的博物館。彼時的博物館往往帶有地標性屬性的,更像高高在上的文化殿堂。而李立在進行東館設計時,覺得這一歷史階段已經(jīng)過去,希望呈現(xiàn)出平等包容的設計,讓博物館成為文化共享的平臺。

展館內(nèi)部(徐魯青 攝)

我們做的就是一個簡潔的一個長方體,在一個長方體的基礎上,往里面鏤空做了一些孔洞和一些開放空間。所以總體它是簡潔的,形體不張揚,但是里面的空間變化豐富,體現(xiàn)的是一種內(nèi)在?!?span>李立說道。

設計團隊首先是滿足功能使用的需求,而不是去為夸張的造型付出高昂代價。李立認為,文物安全是第一位,所以設計修改了產(chǎn)品庫房的布局——此前人民廣場的產(chǎn)品庫設置在地下,如今東館的庫房則在地上五層,確保能防止洪澇災害的影響。

界面文化在“青銅展廳”看到了三星堆青銅面具、龍形磬、商鞅方升等文物,其基本色調(diào)為深綠色,作為1986年在河南南路16號館舍第四次改建時定下的色調(diào)沿用至今。

在今日上午10時舉行的開幕活動中,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提到,本次三星堆展覽特地趕在春節(jié)前籌備完成,共有11個省市自治區(qū)的文博機構參與,文物運輸行程超過一萬六千公里。

2023年12月5日,上海博物館東館

上海博物館作為古代藝術博物館,也是全球中國古代藝術門類最齊全的博物館之一。目前,上博的文物門類超過33大類,藏品總數(shù)超過102萬件(套),珍貴文物近14.5萬件(套)。上博東館打造的中國古代藝術通史陳列,珍貴文物的展出比例將從人民廣場館的4%左右提高到10.5%

上博的中國古代青銅館最早展出于1973年,為國內(nèi)外第一個專題陳列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藝術館。本次開放的東館青銅館為50年以來的第六次陳列改建。目前的最新陳列共計500余件展品,反映了公元前18世紀夏晚期至公元19世紀中葉清中期的3600年間,中國古代青銅器發(fā)生、發(fā)展、演變的歷程

東館預約道已于1月27日0:00開啟。試開放期,散客可提前7()"上海博物館參觀預約"小程序,目前日限額8000名。 

新增部分重點展品信息

鑲嵌獸面紋牌飾

夏晚期(公元前18世紀—前16世紀)

鑲嵌獸面紋牌飾或用于佩戴,使用時與鈴相伴。器身以青銅鑄出主體框架,呈四角鈍圓,略呈亞腰形,兩側各有對稱環(huán)鈕;其上綠松石拼合鑲嵌出獸面紋,制作精巧,絲絲入扣,歷經(jīng)3000余年而保存較好,體現(xiàn)了當時高超的青銅器鑲嵌工藝和綠松石加工技術。在河南省二里頭遺址曾出土過類似的器物。

甲壺

商中期(公元前15世紀中葉—前13世紀)

壺是盛酒器。此壺長頸,腹如球體,肩部設有兩個橫置的鈕。壺蓋和肩部飾龍紋,腹部飾獸面紋。紋飾用陰刻的細線勾勒,獸目圓凸,為典型的商代早、中期裝飾風格。圈足內(nèi)側鑄銘 “甲”,這是最早的青銅器銘文之一。

龍形磬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初)

磬為擊奏樂器。整體呈龍形。背脊置鳥形曲棱,下設長方形孔,用以懸掛,腹下置曲踞狀足部。設有十個乳釘狀枚,腹部中央的大枚為奏擊點,龍首部設一枚為目,其余沿邊緣排列,兩面紋飾相同。青銅磬屬于長江流域青銅器。

豫角?????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角是祼酒器。設蓋,器口呈弧形,卵形腹下承扁三棱形錐足。腹部一側設犀牛首鋬,反面相同位置飾犀牛首浮雕,運用犀牛首是此器最大的裝飾特色。蓋面飾獸面紋、犀牛首紋。腹部兩側飾外卷角獸面紋。器、蓋同銘二行七字。

商鞅方升

戰(zhàn)國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

商鞅方升是量器。左壁刻有銘文三十二字,記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商鞅鑄造了容量為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為一升的標準升。底部銘文為秦始皇廿六年詔書。此器是中國度量衡史上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菱紋盒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整器呈扁球形。蓋設羊形鈕,腹兩側置獸首銜耳環(huán)。紋飾均以鏨刻而成,蓋面、器腹的主要裝飾菱形紋。蓋沿與口沿刻有一獨角瑞獸,上下圖案相合,則鈕和兩耳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是為了講究器物的對稱性而做的特別標記。

中宮雁足燈

西漢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

上端為燈盤,呈圓環(huán)凹槽形,中柱為獨立的雁足,足爪下有圓形座。雁足腿部關節(jié)形象逼真,給人以穩(wěn)健之感。從燈盤所刻銘文可知,此燈自銘為“雁足燈”,制造于建昭三年,為皇后的中宮所有,后賜予陽平侯家。

大晟蕤(ruí)賓中聲鐘

北宋政和(11111117年)

北宋徽宗時期由掌管宮廷音樂的官署——大晟府所制作的大晟編鐘中的一件。據(jù)記載,編鐘的形制、紋飾是仿制當時出土的春秋晚期宋公戌鐘,共鑄12套。正背刻有“大晟”“蕤賓中聲”銘文,其應是中聲第七件。

噴水魚洗

(13681644年)

洗,古代盥洗用具,盆底飾有四條浮雕鯉魚,又稱魚洗。當盆中注入清水,雙手反復摩擦洗口的耳沿時,魚洗不僅會發(fā)出“嗡嗡”聲,而且位于魚嘴處的水面上會激起水花,產(chǎn)生噴水奇觀。這是由于雙手摩擦洗耳時為青銅洗的振動提供了振源,青銅洗的振動可分為垂直洗壁的橫向振動和沿著洗壁的縱向振動。當橫向振動從青銅洗的雙耳激發(fā)并相向傳播時,其剝離出的橫波會產(chǎn)生干涉并形成駐波現(xiàn)象,即產(chǎn)生波腹和波節(jié),波腹為振幅最大處,波節(jié)為振幅最小處。在波腹位置,洗壁大幅度的振蕩并拍擊水面,進而激起劇烈的水花形成噴柱,而浮雕鯉魚正好被安置于波腹處,因此看上去就好似游魚擊水的效果。

(界面新聞記者黃景源對本文亦有貢獻)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歷時六年多打造,上海博物館東館今日迎來首批觀眾

東館預約通道已開啟,試開放期間,散客可提前7日(含當日)通過"上海博物館參觀預約"小程序預約,目前單日限額8000名。?

上博東館展館內(nèi)部(圖片來源:展方)

界面新聞記者 | 徐魯青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今日中午12時,上海博物館東館迎來了首批觀眾。 上博東館的“青銅展廳”率先對公眾開放,同時東館第一和第二特展廳還推出了“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第三特展廳推出了“邂逅三星堆12K數(shù)字藝術展”兩個特展。今年,東館將分三階段擴大參觀區(qū)域,預計在年底實現(xiàn)全面開放。

上海博物館東歷時6打造完成,位于上浦東新區(qū)花木社區(qū),總建筑面積11.32萬平方米,相比現(xiàn)在的人民廣場館3.93萬平方米,規(guī)模有了很大擴展。

李立上海博物館東館的主設計師,他向界面新聞介紹了東館和人民廣場館的不同。人民廣場時期的上博建設于三十年前,是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的博物館。彼時的博物館往往帶有地標性屬性的,更像高高在上的文化殿堂。而李立在進行東館設計時,覺得這一歷史階段已經(jīng)過去,希望呈現(xiàn)出平等包容的設計,讓博物館成為文化共享的平臺。

展館內(nèi)部(徐魯青 攝)

我們做的就是一個簡潔的一個長方體,在一個長方體的基礎上,往里面鏤空做了一些孔洞和一些開放空間。所以總體它是簡潔的,形體不張揚,但是里面的空間變化豐富,體現(xiàn)的是一種內(nèi)在?!?span>李立說道。

設計團隊首先是滿足功能使用的需求,而不是去為夸張的造型付出高昂代價。李立認為,文物安全是第一位,所以設計修改了產(chǎn)品庫房的布局——此前人民廣場的產(chǎn)品庫設置在地下,如今東館的庫房則在地上五層,確保能防止洪澇災害的影響。

界面文化在“青銅展廳”看到了三星堆青銅面具、龍形磬、商鞅方升等文物,其基本色調(diào)為深綠色,作為1986年在河南南路16號館舍第四次改建時定下的色調(diào)沿用至今。

在今日上午10時舉行的開幕活動中,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提到,本次三星堆展覽特地趕在春節(jié)前籌備完成,共有11個省市自治區(qū)的文博機構參與,文物運輸行程超過一萬六千公里。

2023年12月5日,上海博物館東館

上海博物館作為古代藝術博物館,也是全球中國古代藝術門類最齊全的博物館之一。目前,上博的文物門類超過33大類,藏品總數(shù)超過102萬件(套),珍貴文物近14.5萬件(套)。上博東館打造的中國古代藝術通史陳列,珍貴文物的展出比例將從人民廣場館的4%左右提高到10.5%。

上博的中國古代青銅館最早展出于1973年,為國內(nèi)外第一個專題陳列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藝術館。本次開放的東館青銅館為50年以來的第六次陳列改建。目前的最新陳列共計500余件展品,反映了公元前18世紀夏晚期至公元19世紀中葉清中期的3600年間,中國古代青銅器發(fā)生、發(fā)展、演變的歷程。

東館預約道已于1月27日0:00開啟。試開放期,散客可提前7()"上海博物館參觀預約"小程序,目前日限額8000名。 

新增部分重點展品信息

鑲嵌獸面紋牌飾

夏晚期(公元前18世紀—前16世紀)

鑲嵌獸面紋牌飾或用于佩戴,使用時與鈴相伴。器身以青銅鑄出主體框架,呈四角鈍圓,略呈亞腰形,兩側各有對稱環(huán)鈕;其上綠松石拼合鑲嵌出獸面紋,制作精巧,絲絲入扣,歷經(jīng)3000余年而保存較好,體現(xiàn)了當時高超的青銅器鑲嵌工藝和綠松石加工技術。在河南省二里頭遺址曾出土過類似的器物。

甲壺

商中期(公元前15世紀中葉—前13世紀)

壺是盛酒器。此壺長頸,腹如球體,肩部設有兩個橫置的鈕。壺蓋和肩部飾龍紋,腹部飾獸面紋。紋飾用陰刻的細線勾勒,獸目圓凸,為典型的商代早、中期裝飾風格。圈足內(nèi)側鑄銘 “甲”,這是最早的青銅器銘文之一。

龍形磬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初)

磬為擊奏樂器。整體呈龍形。背脊置鳥形曲棱,下設長方形孔,用以懸掛,腹下置曲踞狀足部。設有十個乳釘狀枚,腹部中央的大枚為奏擊點,龍首部設一枚為目,其余沿邊緣排列,兩面紋飾相同。青銅磬屬于長江流域青銅器。

豫角?????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角是祼酒器。設蓋,器口呈弧形,卵形腹下承扁三棱形錐足。腹部一側設犀牛首鋬,反面相同位置飾犀牛首浮雕,運用犀牛首是此器最大的裝飾特色。蓋面飾獸面紋、犀牛首紋。腹部兩側飾外卷角獸面紋。器、蓋同銘二行七字。

商鞅方升

戰(zhàn)國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

商鞅方升是量器。左壁刻有銘文三十二字,記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商鞅鑄造了容量為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為一升的標準升。底部銘文為秦始皇廿六年詔書。此器是中國度量衡史上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菱紋盒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整器呈扁球形。蓋設羊形鈕,腹兩側置獸首銜耳環(huán)。紋飾均以鏨刻而成,蓋面、器腹的主要裝飾菱形紋。蓋沿與口沿刻有一獨角瑞獸,上下圖案相合,則鈕和兩耳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是為了講究器物的對稱性而做的特別標記。

中宮雁足燈

西漢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

上端為燈盤,呈圓環(huán)凹槽形,中柱為獨立的雁足,足爪下有圓形座。雁足腿部關節(jié)形象逼真,給人以穩(wěn)健之感。從燈盤所刻銘文可知,此燈自銘為“雁足燈”,制造于建昭三年,為皇后的中宮所有,后賜予陽平侯家。

大晟蕤(ruí)賓中聲鐘

北宋政和(11111117年)

北宋徽宗時期由掌管宮廷音樂的官署——大晟府所制作的大晟編鐘中的一件。據(jù)記載,編鐘的形制、紋飾是仿制當時出土的春秋晚期宋公戌鐘,共鑄12套。正背刻有“大晟”“蕤賓中聲”銘文,其應是中聲第七件。

噴水魚洗

(13681644年)

洗,古代盥洗用具,盆底飾有四條浮雕鯉魚,又稱魚洗。當盆中注入清水,雙手反復摩擦洗口的耳沿時,魚洗不僅會發(fā)出“嗡嗡”聲,而且位于魚嘴處的水面上會激起水花,產(chǎn)生噴水奇觀。這是由于雙手摩擦洗耳時為青銅洗的振動提供了振源,青銅洗的振動可分為垂直洗壁的橫向振動和沿著洗壁的縱向振動。當橫向振動從青銅洗的雙耳激發(fā)并相向傳播時,其剝離出的橫波會產(chǎn)生干涉并形成駐波現(xiàn)象,即產(chǎn)生波腹和波節(jié),波腹為振幅最大處,波節(jié)為振幅最小處。在波腹位置,洗壁大幅度的振蕩并拍擊水面,進而激起劇烈的水花形成噴柱,而浮雕鯉魚正好被安置于波腹處,因此看上去就好似游魚擊水的效果。

(界面新聞記者黃景源對本文亦有貢獻)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必究。